佔領熱搜榜首、話題閱讀量八億,雙人舞《囍》的出圈和受歡迎程度,是楊文韜、cici(本名張燦)夫婦在最初參加《這就是街舞3》時完全沒想過的。
「當時作品審核的時候,大家並沒有十分get到我們的點,沒有一個人覺得這個作品好,所有人都讓我們換歌。」
猶豫許久,在cici的堅持下,兩人還是堅定了最初的選擇。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舞臺,是兩位穿著大紅喜服的新人行著拜堂禮。一吻過後,風鈴聲動,夢境破碎;嗩吶響起,大喜瞬間轉為大悲。鍾漢良一聲「假的」打破了現場的沉寂,彈幕裡的網友驚呼:「絕了!」「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有網友評價,「講究『技巧、控制和力量』的傳統街舞代表對澎湃生命力、永不服輸精神的執著追求;而融入民族曲風和故事,並佐之以個人情感生命體驗的作品則體現出文化的力量與厚度,人性的悲憫與寬闊」。
或許,街舞承載的不僅是旋律與動作,楊文韜和cici的《囍》讓大家意識到,原來日常的思考和情感、傳統文化的神韻,也可以用街舞傳遞。
不過,16年前剛接觸街舞時,楊文韜可沒有思考得如此「宏大」,甚至沒考慮自己是否合適,「只是想做這件事情而已」。當時還在上初中的他去音像店買碟片,看到一個跳街舞的片子,身為「行動派」,楊文韜立即將它買下來,並照著錄像自學。
身處小縣城,街舞相關資源並不豐富,楊文韜把家鄉能搜集到的相關碟片都收集全,學完後便開始順著網絡資料自學。直到去上海讀大學,楊文韜才去正兒八經的工作室學舞,當年的工作室開在茶樓裡,「現在來看很low很土,但那時覺得好棒」。
工作室一節課的課時費四五十塊,楊文韜家境不算富裕,有時只能坐公交車去工作室,一邊在外面看,一邊努力把動作記在腦子裡,回宿舍後揣摩著練。當時沒有手機錄視頻,為了觀摩幾個動作,來迴路程就要耗費兩小時。
確定以街舞為生活主線的道路並不順遂。因為身體的原因,楊文韜有兩年無法跳舞。熬過最艱難的時光,對街舞的愛始終無法割捨,重新訓練一兩個月後,「命運的轉折來了」。楊文韜作為街舞選手參加東方衛視《舞林爭霸》,進入全國十強。「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下定決心,回到舞蹈圈。」
和cici的相識,也是街舞帶來的緣分。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古典舞專業的cici,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動感地帶街舞大賽,覺得跳街舞的人又帥又酷。來到上海後,她去專業的舞蹈工作室學街舞,遇到了楊文韜。
舞者之間的愛情故事很簡單,也很美好。楊文韜回憶:「我是老師,她是學生,她來上我的課,彼此吸引。」接觸一段時間後,cici主動送了楊文韜一雙拖鞋,「我就被她120塊的拖鞋給搞定了」。
楊文韜表示,他和cici很「互補」。「有時候我接觸的人比較多,容易被大家的聲音左右,但cici遵從自己內心,不會受太多的幹擾。」每當楊文韜感覺迷茫時,cici的聲音就出現了,「我們最開始的想法,她會幫我守護。」
跳舞17年,拿過數次專業比賽冠軍,和眾多知名藝人合作,街舞這件事,對於如今的楊文韜而言,更多在於尋找新的意義。「如果要帥,那你就跳別的音樂。但大家都在帥,我們為什麼要繼續帥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做一點跟帥無關的事情,承載一些東西,為這個社會發發聲,為當下的時事給到我們的聲音和力量?」
對楊文韜來說,舞蹈更像是一種語言,很多無法像歌手一樣唱出來、像作家一樣寫出來的事情,可以用舞蹈把想法和情緒表達出來。「對於觸動自己的故事,我們會想把這個東西變成一個作品。」
疫情期間,目睹太多生死悲歡,楊文韜和cici開始思考,人要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某天楊文韜偶然看到朋友圈一張截圖,一對剛官宣的情侶翌日陰陽相隔。楊文韜感慨,身邊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人,也許就只是一個轉身一覺醒來,你就再也拉不到他的手。
這成為《囍》的誕生契機。「宅家」期間,作品框架在腦海中慢慢成形,卻始終缺乏合適的機會將其變成現實。直到在《這就是街舞3》的海選街道,王一博兌現承諾,將battle搶來的毛巾給了cici,「我們兩個同時進了(戰隊),才發現機會真的來了。是天意,所以做了這個作品」。
融入劇情的街舞表演並不容易,除了動作,舞臺上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需要進行反覆打磨。「我們的每一個眼神、互看,哪裡是笑,哪裡是悲,剛開始的笑是含蓄的,後面要奔放一點……這些也完全按動作完成。」確定表演《囍》後,楊文韜和cici通宵修改了7天,「魔鬼式的七天,都不敢回想,太累了」。
受舞臺時長的限制,《囍》比最初版本有所精簡,只有2分鐘左右。節目過後,楊文韜傾向於暫時把它「藏起來」,不再隨意演繹。「我們希望以舞劇的形式把它帶給大家,繼續進一步把它延展成一個更好的作品,預計在今年年末把它搬上熒幕。」
楊文韜和cici養了兩隻大金毛。對於他們來說,最理想的一天就是早上睡到自然醒,中午一人抱只狗吃個完美的午餐,下午去工作室跳自己喜歡的舞,上一堂氛圍非常好的課,晚上看看電影,最好吃點小龍蝦,「這樣就是挺完美的一天」。
在幕後節目中,楊文韜曾提到對於決賽舞臺的暢想:「我希望就是一束追光,一個她,我們給大家講一個好故事。」(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