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夢,鯤變,莊周。第三集:濠梁之辯千年事,白馬非馬也非驢

2021-01-11 一語退白雲

由於緬懷了一下已故發明家魯班,讓兩人今天的會面延遲了好幾分鐘。好在村子不大,不多時莊周和惠施就見了面。

莊周畢恭畢敬的行禮,問候道:老哥哥,您今天身子骨還舒坦吧?

惠施坐著輪椅,半邊身子發抖,哆嗦著說:還成。兄弟,你又吃蔥了吧?

莊周笑道:就知道瞞不了您。吃了,吃的多,有些上火。

惠施就說:成天蔥蘸醬可不行,好賴得吃些主食呀!回頭讓你嫂子給你舀幾斤小米。

莊周高興地說:謝謝您咧!

兩人一邊溜溜達達,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閒話,不一會兒就到了河邊。河水潺湲,不急不緩。初夏的清風也如河水一般溫柔的流動,吹拂的兩人陶醉不已。這附近的野草也尤為青碧,仿佛是誰織成的一大片綠氈子,一直鋪到天邊的幾朵白雲裡似的。甚至莊周有時候會有一種感覺,覺得這張氈子是由一雙無形而又無比靈巧的巨手所織就,就連藍天白雲都被一併織進去了,就連日月星辰都被一併織進去了,就連莊周、惠施以及屬於他們的時代都被一併織進去了。

這條河上還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小橋,因為兩年前莊周和惠施在上面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被村裡老頭子們稱作濠梁之辯。橋也跟著出了名。據說幾千年之後,他們倆辯論的那些話還上了語文教科書哩!

特附原文如下: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雖然二者於後世都頗為顯耀,但在當時,那些老頭子們認真的聽了他們的辯論之後,也很是費心的討論了一番,最後一致認定:莊周是槓精無疑。理由則非常的明顯:第一句話就是莊周自己說的,魚兒從容遊蕩,多麼的開心呀!

這才引出惠施的發問:你是莊周而不是魚,怎麼得知魚是開心的呢?

然后庄周開始抬槓:你惠施不是我莊周,怎麼知道我莊周不懂魚之樂?

惠施則嚴謹的反擊:好好好,我不是你,也不知你。那麼你不是魚,自然也不知魚!

不成想,莊周舔著臉說:哈哈,最開始,你問我如何知道魚樂的時候,就已經默認知道我懂魚樂呀。剛才你又說不知道,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惠施則默然無語。

老頭子們進一步解讀並且評判:莊周第一句話就已經明確做了自我表白:他莊周懂得魚之樂。惠施基於對莊周的信任,才問他:要具體如何去做,才能懂得魚之樂?這下子莊周被問住了,他只好抬槓,妄圖渾水摸魚,矇騙過關,甚至還故意無視了自己說的第一句話,簡直是一副提褲子就不認人的潑皮相!真白瞎了別人對他的信任!

再反觀惠施,邏輯嚴謹,思路清晰,他步步緊逼,迫使莊周耍無賴。面對最後一句流氓腔兒,惠施微微一笑,不予理睬,這體現了一位唯物主義大師淵博的學識,嚴謹的邏輯,專業的辯論技巧,以及高風亮節的精神境界。這一輪濠梁之辯,惠施完勝!(待續)

本文純屬虛構。謝謝您的閱讀。我是一語退白雲。

相關焦點

  • 「白馬非馬」「濠梁之辯」,名家的那些詭辯論題
    惠施最有名的一場辯論是他和莊子的「濠梁之辯」。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在著名的「濠梁之辯」中,獲勝方竟不是莊子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而這句話的出處,大家應該也在小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濠梁之辯」,出自《莊子·秋水》。普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都認為這場辯論是莊子獲得了勝利,畢竟《莊子》是莊子及其弟子所著,裡面怎麼會記錄關於莊子失敗的案例呢?
  • 濠梁之辯寓意及啟示
    濠梁之辯哲學意義比較大,就像「白馬非馬」。莊子從剛開始說一個主體可以跨越主體的限制區,感知另一個主體的感覺,而惠子是相反的意見。但到後來莊子說:「讓我們從頭開始說」的時候,他不再從剛剛堅持的命題開始論述,而是從惠子的語言本身來論述,而且是曲意,這就是相對主義了,是不成立的。  「濠梁之辯」記載於《莊子﹒秋水》篇中。
  • 【名實之辯】既然白馬非馬,虹鱒魚什麼時候成「三文魚」了?
    此事很容易讓想起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白馬非馬」、「指鹿為馬」的典故。今天不少人把這些典故當做笑話來看,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中國古代先秦哲學中的「名實之辯」、「指物論」等問題,也就是現代意義上的邏輯學,但是大概很少人知道公孫龍子「白馬非馬」真正的意思,本文重點探討白馬非馬的名實之辯的問題。
  • 馮友蘭:淺說「白馬非馬」
    第一點是:"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若用西方邏輯學術語,我們可以說,這一點是強調,"馬""白""白馬"的內涵的不同。"馬"的內涵是一種動物,"白"的內涵是一種顏色,"白馬"的內涵是一種動物加一種顏色。三者內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馬非馬。第二點是:"求馬,黃黑馬皆可致。
  • 「白馬非馬」是詭辯?「指鹿為馬」很荒謬?不,他們都是對的
    它以論辯「名,實」為主要內容,也就是通過辯論事物的概念與實際之間的關係,從而形成一種邏輯學。其代表人物有兩個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惠施與公孫龍。惠施與莊周是好友,所以經常出現在《莊子》裡,而公孫龍為我們認識,是因為「白馬非馬」的典故,筆者今天要說的也就是它。白馬非馬的典故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有人問:「能不能說,白馬不是馬呢?」公孫龍說可以,然後從「形」與「色」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 白馬非馬?——中國哲學的詭辯術
    就著作而言,僅有《公孫龍子》之書尚存,而惠施的觀點,多散見於《莊子》。因此公孫龍的地位較惠施更為重要。而且,在形上學的意義上,公孫龍可以算作是我國的國產柏拉圖。《莊子》的《秋水》記載,公孫龍稱自己「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窮眾口之辯。」這裡當然不是《莊子》要誇公孫龍,而是先樹立靶子,再對其進行嘲笑的套路。
  • 從「白馬非馬」看百家辯論思想,淺談中國古代論辯的發展歷程
    公孫龍「白馬非馬」,其基本論點是:「馬」指的是馬的形態,「白馬」指的是馬的顏色,而形態不等於顏色,所以白馬不是馬辯證法中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關係,不能因為特性而忽略共性,白馬即是特殊性,馬是普遍性,說白馬不是馬,顯然是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因此,「白馬非馬」雖然體現了公孫龍「唯一乎其彼此」的「正名」理論,但由於這個辯題片面誇大了事物對立屬性之間的絕對性,片面誇大了個別與一般之間的對立性,因此是一個詭辯。
  • 從「白馬非馬」看百家辯論思想,淺談中國古代論辯的發展歷程。
    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論辯學的進步 ,辯論學時勢造英雄,時勢造辯才,古往今來的雄辯家莫不都是時代的產物。公孫龍「白馬非馬」,其基本論點是:「馬」指的是馬的形態,「白馬」指的是馬的顏色,而形態不等於顏色,所以白馬不是馬(白馬非馬)。這種論證表明了不同的「名」在所反映的內容上有質的區別,在所反映的範圍上有量的區別。因此,不同的「名」所稱謂的事物「實」也就不同。
  • 名動天下的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到底誰是贏家?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與惠子的對話誰贏了?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濠梁之辯」,出自《莊子·秋水》。我們知道《莊子》內七篇是莊子的作品,其他文章很有可能就是出自他的門下或者後人作品,所以稱之為「外篇」。
  • 兩千年來的著名學術公案:公孫龍論白馬非馬
    不能說沒有馬,那麼白馬不就是馬嗎?有白馬可以算作有馬,為什麼用白一稱呼它,就不是馬了呢?」主說:「要一匹馬,黃馬、黑馬都可以送來;要一匹白馬,黃馬、黑馬就不可以送來。如果白馬是馬,兩次所要的就是一樣的了。所要的如果是一樣的話,那麼白的東西與馬就沒有區別了。所要的既然沒有不同,那麼黃馬、黑馬有時可以,有時不可以,又怎麼解釋呢?
  • 「白馬非馬」是誰的原創(八卦史記103)
    李大嘴 大嘴讀史「白馬非馬」是我國古代一個非常著名的哲學命題。按照現在的說法,這個命題是公孫龍提出來的。 公孫龍是戰國時期趙國人,曾經做過平原君趙勝的門客,是名家的代表人物,「白馬非馬」的說法記載在《公孫龍子》中。
  • 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白馬非馬?白馬非馬,白騑馬?白馬非馬,「白馬」非馬。啥環境下,舉個慄子。黴國非國,嘿人非人。中郭非國,世才之家。黑白非白,零一非一。熱狗非狗,陰陽非陽。馬為一點,白馬為面。小白馬體,齊桓之馬。小白寶馬,齊桓之車。如混沌則白馬屬馬。但有光則白馬非馬。如色盲則白馬屬馬。有眼光則白馬非馬。青龍非龍,白虎非虎。朱雀非雀,玄武非龜。紫鳳非鳳乃鸑鷟。白鳳非鳳乃鴻鵠。黃鳳非鳳乃鵷鶵。
  • 如何駁倒公孫龍的「白馬非馬」?
    在中國先秦時代,有位著名的辯論高手公孫龍,他以「白馬非馬」說名聞天下。一般人都會說「白馬是馬」,但他卻獨排眾議,主張「白馬非(不是)馬」,並以為前說是錯誤的。白馬非馬是一個著名的邏輯問題,最早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白馬非馬,可乎?曰:可。
  • 「白馬非馬」好好的白馬怎麼就不是馬了,這個梗怎麼破?
    就著作而言,僅有《公孫龍子》之書尚存,而惠施的觀點,多散見於《莊子》。因此公孫龍的地位較惠施更為重要。而且,在形上學的意義上,公孫龍可以算作是我國的國產柏拉圖。高中政治課本上,講到絕對主義時,經常把公孫龍的「白馬非馬」作為批判對象。從經驗現實角度看,「白馬非馬」不值一駁,但如果從邏輯上說,這個命題其實很難反駁。
  • 「白馬非馬」何解?就是被公孫龍忽悠了
    守城士兵說:「王法規定,馬過城門應當納稅。」 公孫龍說:「馬過城門應當納稅,但我騎的是白馬,白馬非馬,不應當納稅。」士兵說:「白馬當然是馬,你應當納稅。」公孫龍反問道:「如果白馬是馬,那麼,黑馬也是馬了?」守城士兵說:「那是當然。」公孫龍繼續說道:「按照你的邏輯,白馬是馬,黑馬也是馬,那麼,白馬和黑馬就沒有差別了。
  • 讀懂「白馬非馬」,做個講道理的人!
    名家,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之一, 以思維的形式、規律和名實關係為研究對象的哲學派別,所以稱"名家",也稱「辯者」。戰國時期主要的名家思想為惠子的「合同異」派和公孫龍的「離堅白」派。我們熟知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就是出自他之口,甚至學富五車最早也是形容惠子的。惠子在思辨上主張「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這句話有些繞口,單看詞語理解很難,但是其中心思想可概括為萬物之間是有相同的關係,也有差別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相同的聯繫。簡而言之看,惠子認為事物之間都是「大同小異」,側重於強調大同。「離堅白」派的提出者是公孫龍。
  • 說出白馬非馬的名家,還有哪些奇葩邏輯?
    「所以想要馬,黃、黑馬是一樣的,但白馬就不可以,所以白馬非馬!」 「那按你這麼說馬有了顏色就不是馬,全天下的馬都是有顏色的,難道全天下沒有馬?」關吏譏諷。 公孫龍回答:「馬當然是有顏色的,故有白馬,倘若馬無色,則馬只能說是「馬」,哪能取名白馬?故白者非馬也。
  • KPL限定皮膚出現多個彩蛋,馬韓成官配,莊周新皮膚命名幻影之鯤
    這次第三屆KPL限定皮膚是馬可波羅,目前模型技能都完成了,只等上線了。今天,官方公布了這款皮膚的背景故事,出現多個菜單,馬韓成官配,莊周新皮膚命名幻影之鯤。馬可波羅這款限定皮膚命名為逐夢之星,跟韓信的逐夢之影差不多。這個背景故事也是圍繞兩人在星際中發生的事情,這次官方索性就把這兩款皮膚組成了官配,也就是我們說的馬韓組合。
  • 細讀新書|「白馬非馬」——品讀·韓非子
    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兒說(ní yuè)是先秦時期名家(相當於後來的邏輯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宋國以能言善辯著稱。他的一個著名的觀點就是「白馬非馬」。白馬不是馬?白馬不是馬,難道是牛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