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漲工資」永遠是職場人最關注的事情。
工作上努力不努力?業績高不高?體現的標準就是工資上的厚薄。
也可以說,無論用什麼辦法激勵員工,不如在工資上「刺激」員工。
老闆「好話」寫成書,不如每月多發的幾張。
道理很簡單,多數老闆也明白,只是落在自己頭上,卻轉不過彎來。
老闆心想,我累死累活掙個錢,每月準時給你們開工資就不容易了。還不知足的嚷著要漲工資?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職場案例,為了「漲工資」,員工和老闆的聊天都帶著「火藥味」。
小王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年。
應聘的時候,小王問老闆,工資還會上漲嗎?
老闆說,那是肯定的。只要在公司工作夠一年,以後每年的工資都會上漲20%。比例只會比這高。
小王想想這公司的政策也挺不錯的。
第二年,已經幹夠了一年,卻不見工資上漲。
問財務,財務讓他去找老闆。
老闆對小王說,哦,這個政策是之前定的。經過運行,吃「大鍋飯」似的每年全體漲工資,明顯不合適。我想著漲工資應該對照個人對公司的貢獻去界定。
老闆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說,你放心,你對公司的付出我看在眼裡,會給你漲的。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老闆擱那沒再提。
第三年年底,小王終於忍耐不住,微信上找老闆問。下面是他倆的聊天記錄:
案例中,老闆同意漲200元已屬「開恩」,員工開口要漲1000元。對於老闆來說是「獅子大開口」。隨隨便便的就想申請漲工資,沒有體會當「老闆」的辛苦。
但老闆應該是忘了兌現漲工資的事,也沒有想過員工會認為付出和得到的回報不成正比。所以老闆提出漲200元,小王不猶豫直接就辭職了。
職場中的各位,你們怎麼看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