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光明網記者 李姝昱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偉大抗疫精神概括為「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偉大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用拼搏、奮鬥、犧牲換來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的又一個閃光點。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偉大抗疫精神,將其轉化為前行的強大動力?如何在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同時,深化公民道德建設?
偉大抗疫精神展現了新時代黨和人民的風骨與氣概
疫情發生後,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醫務人員執甲逆行,以血肉之軀築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基建工人迎難而上,用10多天時間先後建成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科研人員奮力攻關,加快病毒溯源、有效藥物篩選、診療方案優化、疫苗研發等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人民教師執教「雲端」,盡力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推進教育教學方式變革。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勇擔責任。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抗疫鬥爭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我國還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我們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
偉大抗疫精神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新成長
與病毒的殊死搏鬥帶來了艱辛和磨難,也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錘鍊了中華民族的心智和筋骨。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人民頑強抗疫的精神支撐。疫情期間,中華民族精神的新成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黨的人民情懷更深厚。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偉大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指的是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惜一切代價,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為何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因為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支撐。「生命至上」不僅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行動準則。疫情發生以來,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1300多萬名黨員參加了志願服務。
二是人民對黨的信賴更增進。在抗疫鬥爭中,之所以能夠舉國同心,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這個堅強的主心骨。黨旗高高飄揚,揚起的是希望,凝聚的是人心,感召的是力量。疫情期間,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有著充分的信任和依賴。
三是全社會的中國自信更堅定。疫情期間,不少研究機構對世界各國人民精神狀態進行調查,中國人在走出危機方面有著強烈的自信,相信祖國今後會更強大。研究還表明,民眾對疫情防控措施的執行程度,取決於政府公信力這個重要因素。在疫情最複雜、最嚴峻的時候,「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的強音響徹中華大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堅實國力、深厚文化等,是我們應對驚濤駭浪、抵禦風險挑戰的底氣和保證。
四是公民道德建設的自覺進一步提升。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危急時刻又見遍地英雄,是對近年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成效的檢驗。鍾南山的「健康所系,性命相託」、張伯禮的「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陳薇的「除了勝利,別無選擇」、張定宇的「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等,體現出一種可貴的職業精神,反映了疫情之下我國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對職業理想的堅守、對責任使命的趨赴。
偉大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攻堅克難、走向復興的強大動力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無論是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都需要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做到守初心、聚民心、促鬥志、立擔當、化危機、應變局、開新局。深化公民道德建設,關鍵在於把這種精神轉化為每個中華兒女幹事創業、推動民族進步、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需要我們特別關注並付諸行動。
一是禮敬英雄。二是爭做英雄。三是培養英雄。培養英雄,就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們每個人都禮敬英雄、爭做英雄,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就會以正能量感染身邊人,就是在為培養英雄作貢獻。一個遍地英雄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青春民族、一個不斷創造輝煌的英雄民族!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4日 04版)
[ 責編:劉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