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俗語,要是對於城市人的話也許聽得不多,加上現在生活快節奏的發展,肯定對於俗語人們也提到的很少,但是在農村,老一輩人嘴裡,還是經常能聽到這些話的,而且俗語都是老祖宗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慢慢長時間當中所形成的一種智慧的結晶,雖然有些話聽起來很糙,但是裡面所蘊含的道理還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不過呢,在國外對於我們中國的人文文化有一種疑惑,那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大家族那麼的龐大,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在一起有的時候五六十位一個大家族,有的更誇張甚至達到了百位,拍個照片那也是非常有排面的,那麼其實這還是和中國的觀念有關係了,畢竟在中國人的思想當中,覺得認祖歸宗是一件大事情,而且親戚之間有著血緣關係的,也非常的融合,不管是近親還是遠親,只要是有點關係,那就算得上是親戚。
這一點在農村生活長大的人深有體會,因為整個村裡都可以按照輩分排起來,而且當你在村裡見到老人的時候,都不知道該叫什麼了,很多輩分因為自己也分不清楚,而且在村裡的關係真的就像是一張大網,非常凌亂,因此在農村有這麼一句話,也就是說,一家不容三姓人,老祖宗為何要這麼說呢?其實這句話也許表面上來看有點不合適,但其實細細的去研究一下,發現老祖宗的話真的很有道理。
眾所周知,一般家庭當中都是存在兩個姓的,一個為父親,一個為母親,不管是孩子生下來跟誰姓,那總歸都是兩個姓的,要出現第三個姓以及以上,那麼就有其他的關係了。在中國,家庭當中有個最為緊張的關係,那就是婆媳之間,這已經是千古難題了,就算是當下感覺很和睦,時間長了仍然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因此作為兒子,夾在中間其實最不好受,一個是生養自己的母親,一個是陪自己走過下半身的妻子,不管偏袒誰都不太合適。
所以大多數人都在結婚之後選擇了和父母分開住,這樣的話矛盾也會減少許多 。而且這句話還涵蓋了父母心中所想,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起來,因此在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之後,就應該出去自己承擔責任,照顧家裡的孩子妻兒,那麼這也是一種成長。而且老人也清楚自己和兒媳如果相處不太好,會給家裡添上不少的矛盾,那麼這個時候就為了不存在這種尷尬,大多數老人也會自己選擇過自己的,和孩子分開。
而且古人還說過,家務事是很難處理的,要是再來個媳婦多的家庭,那么姓氏又何止三個呢?家裡面肯定會鬧騰一番,這也是為何古人娶好幾個老婆,家裡後院容易著火。而且這三個姓氏,其實也值得是父母和媳婦兒的姓氏,婆媳關係在中間夾著,加上老人也希望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再者還有一點,那就是女方在和前任丈夫離婚後,選擇再婚,那麼這個時候家裡還是三個姓,也是非常尷尬的,要是繼父不介意的話還好,如果心裡有所芥蒂,也是有矛盾的。
總之老祖宗的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是貼近我們每個人的現實家庭生活當中,不管怎麼樣無論是妻子還是母親,都應該相互體諒對方,尤其是作為中間的兒子,更加要理解,至於如何去做,還需要我們慢慢去改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