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快速發展現代農業 鼓起宜春農民的「錢袋子」

2020-12-15 宜春頻道

  本網訊 記者彭文輝報導:宜春,素有「農業上郡,贛中糧倉」之美譽。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目標,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壯大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走出了一條產業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宜春,這個傳統農業大市正向現代農業強市闊步邁進。

  快速發展起來的現代農業,鼓起了宜春農民的「錢袋子」,去年全市農業總產值440.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43元,同比增長8.8%。

  宜春,千裡沃野地生金。

  宜春現代農業,託起農民致富夢。

  發展六大特色產業,培育綠色產業體系

  用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發展「舌尖上的產業」。我市綜合考慮供給側和需求側,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富硒、油茶、肉牛、中藥材、休閒農業等六大特色產業,著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培育壯大綠色農業產業體系。

  綠色有機產業生機勃發。靖安、銅鼓整縣打造有機農業縣;上高縣實施「千億元綠色食品產業工程」,去年52家綠色食品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萬載縣有機農業全國聞名,從事有機種植的農民有7萬多人。如今,全市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積138.1萬畝,有機農產品基地面積94.6萬畝,通過認證的綠色食品149個、有機農產品366個。

  依託豐富的富硒土壤資源,我市著力打造豐城、高安、上高、明月山富硒產業帶,吸引隆平高科等20多家龍頭企業紛紛「尋硒而來」,開發註冊富硒農產品商標34個,其中豐城的富硒大米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我市是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示範市,有8個縣(市、區)被列為國家油茶項目縣(市、區)。全市現有油茶林258萬畝,其中高產油茶林88萬畝,年產茶油3.6萬噸,湧現出「潤心」「金世本香」等一批茶油知名品牌。

  朝著打造「江南第一牛市」目標,我市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現有肉牛規模養殖場509家,肉牛年出欄46萬頭,綜合產值達280億元。高安市裕豐農牧有限公司探索出南方紅壤區牧草種植技術和種草養牛模式,成為「國家肉牛綜合實驗站」。

  中醫藥產業基礎厚實。我市擁有樟樹與袁州兩個省級醫藥產業基地,今年出臺了《關於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實施樟樹「中國藥都振興工程」和袁州「一谷一城一港計劃」,設立30億元中醫藥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目前正新建一批中藥材種植基地,扶優扶強一批中醫藥製造企業。

  休閒農業遍地開花。我市註冊休閒農業經營點519家,已形成環宜春中心城區休閒農業圈、南昌周邊休閒農業圈及昌銅高速沿線生態休閒農業觀光走廊「兩圈一廊」格局。袁州區、靖安縣獲評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湧現出「白馬農莊」等一批全國「金牌農家樂」。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叫響綠色農業品牌

  農產品的「金字招牌」,是一個地方現代農業的閃亮名片。

  我市千方百計加強綠色農業品牌建設,著力補齊農產品品種多、品牌少、名牌缺的短板,促進由「農產品大市」向「農產品品牌大市」轉變。

  新增一批新品牌、做強一批老品牌、弘揚一批特色品牌、打造一批旗艦品牌、培育一批電商品牌。按照這一發展思路,我市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培育壯大農產品品牌體系。目前,全市共創建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18個、江西省著名商標81個,獲得「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776個,位居江西首位。靖安縣的白茶、銅鼓縣的「春韻」茶、奉新縣的獼猴桃和「天工」米、萬載縣的「千年」南酸棗糕、豐城市的「子龍」凍米糖、樟樹市的「春絲」麵條、高安市的「大觀樓」腐竹、上高縣的「富龍」牛肉、宜豐縣的「綠博」蜂蜜……一大批名優農產品在各類展會上獲獎。

  以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為契機,我市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積極構建綠色農產品質量全程追溯體系,實行「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確保「三品一標」農產品100%可追溯,農產品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市通過電子商務、展示展銷、專業市場、物流配送、媒體廣告等多種形式,加大農產品品牌宣傳力度,積極對接農產品電商平臺,紮實推進宜春原產地商品天貓官方旗艦店建設,並大力實施優質農產品「走出去」戰略,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舉辦宜春優質農產品推介會,讓更多的人用宜春油、吃宜春米、品宜春味。

  今年4月25日,宜春「土產品」走進人民大會堂,通過展示推介,達成投資合作意向項目27個,合同金額近50億元,現場籤約項目16個。

  壯大現代農業園區,推動三產融合發展

  我市堅持以工業化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區,用市場化的辦法經營園區,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效推動生產要素跨界配置和產加銷有機結合,發揮三次產業發展的乘數效應。

  依託15個省級農業重點產業集群,我市率先在全省實現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全覆蓋,萬載被評為國家現代(有機)農業示範園區,豐城、袁州、萬載成功摘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金字招牌。當前,高安肉牛產業園、豐城富硒產業園、袁州油茶產業園、奉新獼猴桃產業園等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快速壯大發展的背後,是新型經營主體的不斷湧現、經營方式的不斷創新。一大批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積極參與園區建設,用農業科技提升園區,用現代設施裝備園區,促進了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

  目前,全市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2家,註冊農民合作社6450家,家庭農場1741家,均居全省前列;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9家,其中國家級5家;仁和藥業、康替龍竹業、益家食品、元博山茶油、飛宇竹業、金源公司、潤心科技、錦源生物等8家企業先後上市。

  這些年來,海亮集團、巴布洛、森禾種業等國內知名企業的紛至沓來,旺旺食品、東升有機、金農米業等現有龍頭企業的裂變擴張,促使我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不斷做大做優做強。

  以產業扶貧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目前,我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8.58萬人。

  脫貧攻堅如何與發展現代農業相結合,發揮相得益彰之效?

  我市精準發力,創造性地開展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通過股權紐帶把各種資源要素整合到產業平臺上來,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激活農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人力資本,促進農業產業增效、農民生活增收、農村生態增值。

  靖安縣高湖鎮古楠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以承包耕地入股,每戶出資1萬元,完成了股權設置,創辦了農產品電商、微商平臺和休閒農業旅遊點,統一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經營。

  2012年以前,銅鼓縣排埠鎮永豐村年人均純收入不到5000元,村集體負債20多萬元。2012年該村成立永豐股份經濟合作社,設立戶頭股、公益股、集體股3種股權,募集資金1200餘萬元,創辦了罐頭食品廠等經濟實體,讓村委變股東、村民變股民,農民實現了分紅。去年,該村集體資產達1000餘萬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9700多元。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農業基地建設,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江西榮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免費提供香菇包、木耳包給農戶,定期舉辦栽培技術培訓班,向廣大農戶授課。今年,該公司為周邊鄉鎮160多農戶銷售香菇180萬包、木耳160萬包,平均每家農戶純利潤在3萬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全市安排了1000多個市、縣直部門駐村幫扶,市、縣下派28240名幹部結對幫扶,駐村幫扶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帶著責任與感情,為貧困群眾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計劃,採取實實在在的幫扶舉措,真正暖了民心,讓貧困群眾看到了脫貧的希望、堅定了脫貧的信心。

相關焦點

  • 板橋店鎮:林果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板橋店鎮通過治理環境汙染,取締了境內所有的石灰窯,鼓勵群眾開墾荒山,發展林果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經過幾年的發展,陳興連通過發展林果業收入翻了好幾倍。在陳興連的帶領下,不少貧困戶也開始發展林果,範玉龍就是其中之一。經過幾年發展,範玉龍家的桃園已經達到了30多畝。
  • 陝西省涇陽縣:菜籃子」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西部網訊 今年上半年,涇陽縣圍繞蔬菜產業發展需求,加大扶持力度,著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立足資源稟賦和農業基礎優勢,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通過種植有機蔬菜,讓「菜籃子」成為當地百姓致富的「錢袋子」。
  • 雲南金平:「綠胖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綠胖子」鼓起村民「錢袋子」在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勐拉壩,上百畝的西葫蘆已經進入收穫的季節。當地種植戶正進行每天一次的採收,在豐收的喜悅中起早貪黑忙碌著。「綠胖子」鼓起村民「錢袋子」由於種植西葫蘆周期短,見效快,成本低,一般種植30多天後可以採收,且連續幾個月每天可採摘一次,當地貧困群眾依靠種植西葫蘆每年都有了一筆不錯的收入。
  • 宜春靠什麼撬動大數據產業?
    宜春具備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良好生態條件: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產業發展,作出了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部署。宜春被列為全國「生態+大健康」產業發展試點城市,鋰電新能源、中醫藥、食品加工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具備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業配套基礎。宜春撬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動力還來源於激活經濟,帶動全市產業向高質量方向挺進。
  • 宜春富硒地變富裕地
    今年以來,含硒溫泉的火爆讓人體會到了什麼是「明月山熱度」,工商資本紛紛尋硒而來,讓人見證了明月山風景區高質量發展的速度。投資10億元的月之泉國際硒溫泉康療中心投入使用;仁和藥業打造高端礦泉水品牌,已啟動建設明月仁和礦泉水廠一期項目;傳統富硒皮蛋、富硒明皇菊、富硒大米、富硒大閘蟹、富硒石斛等產業正蓬勃發展。
  • 新型農業產業聯合體!滿了「糧囤子」 鼓了「錢袋子」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導 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地誰來種」是必須回答的問題。今年,黑龍江省依託龍頭企業,探索新型農業產業聯合體的生產模式取得成功,大豆、玉米畝產創當地多年未有的好水平。在訥河市二克淺鎮慶祥村,農民陸明海今年把土地交給當地農業龍頭企業訥謨爾公司代耕,玉米每畝增產近200斤,大豆每畝增產100斤左右,不僅裝滿了「糧囤子」,還鼓起了「錢袋子」。別看現在包括陸明海在內的不少農民因為「訥謨爾」挺起了「腰杆子」,年初的時候談起合作,大家還直搖「腦瓜子」。
  • 林長制下的宜春油茶,流動的「綠色財富」(圖)
    大江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江捷、記者湯英報導:為把油茶產業打造成宜春綠色惠民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宜春市委、市政府緊抓國家重視油茶發展的戰略機遇,堅持推行林長制工作,保護與發展並舉,把發展油茶產業作為供給側改革、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工作來抓
  • 江西宜春南廟豆腐釋放品牌效應
    □ 周常青江西省宜春市光影傳媒日前推出了一檔尋宜春常人、常事、常物的新欄目《尋常》,第一季以宜春最為著名的手工食物之一南廟豆腐為主題,通過視頻記錄和展現了南廟豆腐的選料、浸泡、製漿、調製、點漿、蹲腦、成型等製作和加工全過程。產自宜春市袁州區南廟鎮的南廟豆腐,已有600多年歷史,幾乎當地家家戶戶都會做豆腐。
  • 赤峰市松山區大力發展經濟林鼓起農民錢袋子
    自進入盛果期以來,呂國軍的果園年產蘋果近15萬斤,產值30萬元以上,「旅遊+採摘」的模式讓他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在松山區,像呂國軍這樣靠發展林果產業實現增收的農民不在少數。該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扣民生福祉,合理布局產業,優化林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真正實現了既要山川增綠也要農民增收。產業發展,規劃先行。
  • 宜春明月山:趣玩鄉野 喜迎中國農民豐收節(圖)
    明月山景區的豐收節現場,豐收節谷堆造型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湯英報導:為讓大家養成珍惜糧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習慣,9月18日至22日,宜春明月山景區舉辦為期4天的以「趣玩鄉野中嗨遊明月山」為主題的中國農民豐收節。
  • 新疆莎車縣:拱棚蔬菜豐富「菜籃子」 鼓起「錢袋子」
    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駐莎車縣阿拉買提鎮墩吾斯塘村第一書記孫羽說:「為解決銷路,我們到縣城批發市場和各大蔬菜市場,為農民積極聯繫,下一步,我們計劃和農民一起商量,挑選經濟價值較高蔬菜品種,提高拱棚經濟效益,為更好地增收做準備。」近年來,阿拉買提鎮墩吾斯塘村主要以種植胡蘿蔔、大白菜、馬鈴薯等反季節蔬菜為主,實現一年二茬。
  • 蔡清平:樹立馬上辦隨時辦服務意識 助推宜春經濟快速發展
    蔡清平在我市企業落戶服務聯席會議上強調樹立馬上辦隨時辦服務意識助推宜春經濟快速發展12月3日下午,宜春市企業落戶服務聯席會議召開。會議研究解決企業落戶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涉企服務,促進企業及時落地發展。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蔡清平主持會議並講話。
  •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宜春如何更宜人?
    在宜春,宜居不僅體現在城市,鎮村聯動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也體現在不斷改善鄉村的生產生活面貌。宜春市選取19個示範鎮,將集鎮及其周邊一公裡左右範圍內的96個村莊納入鎮村聯動建設範圍,啟動鎮村聯動建設。一種全新現代的鄉村印象撲面而來。
  • 寧縣 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
    寧 縣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每日甘肅網4月2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蘇朝暉)暮春時節,走進寧縣春榮鎮昔溝村玉瑤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麒麟西瓜栽植基地「瓜菜非常適合在川臺地裡種植,這項產業讓大家的錢袋子鼓了起來。」高玉瑤說,「下一步我想繼續擴大麒麟西瓜種植規模,讓村上有瓜菜大棚的群眾參與進來,並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增收。」「今年全縣麒麟西瓜預計種植1萬多畝,目前已完成第一、二茬的定植移栽工作,預計7月初可以陸續上市銷售。」
  • 宜春下轄的縣城,傳承千年未來發展無限,名氣可不小
    在中國很多城市,以下縣級市不有名, 既有旅遊勝地的錯,也有名勝古蹟的錯, 也有經濟發展支配下的縣級市受到關注的情況,比如浙江金華下轄的義烏市比金華有名,宜春下轄市豐城市比宜春市有名。宜春3市1區13縣,豐城市是宜春地區經濟中心、農業中心、工業中心、文化中心、人口中心、交通中心,是江西省地理中心,距南昌市區47公裡,距南昌邊緣17公裡,宜春地區行政中心不在豐城,但在其他方面以豐城市為首的經濟計算豐城佔40%, 人口豐城也幾乎佔40%,人均收入與所有地區的平均收入幾乎相同,低於樟樹市,高於其他市縣區。
  • 江西省宜春市(西村)現代農業示範園簡介
    江西省宜春市(西村)現代農業示範園位於宜春市袁州區西村鎮淇田村至分界村,320國道以南,是全國第一個生態城市宜春市的西大門,東距宜春市區10公裡,西與萍鄉接壤,距萍鄉市區50公裡,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設立「有機蔬菜展示區」,「高效養殖功能區」,「林果苗木繁育區」,「農產品加工區」,「休閒觀光農業區」等五個功能區。
  • 宜春知名高校竟然是這幾所!
    宜春知名高校竟然是這幾所!宜春自古教育昌盛,富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古代宜春的州學、書院興盛,科舉成績聞名全國。今天,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宜春都有哪些知名學校吧!宜春學院全日制公辦綜合性重點高校宜春學院,坐落於江西省宜春市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公辦綜合性重點高校,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博士後流動科研工作站單位,院士工作站單位,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就業,致力於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宜春對接高鐵的「第一站臺」
    隨著呼嘯而至的高鐵列車,「宜春東」變得熱鬧起來。 「宜春東」與袁州新城,從此成為宜春中心城區的兩個新城標。 宜春鐵路綜合交通樞紐這個「宜春東」,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流匯聚,人力、物力、財力,迅速聚集,迸發出無窮活力。袁州區以近水樓臺的優勢贏得了宜春對接高鐵的「第一站臺」之譽。
  • 江西宜春未來規劃建設60條旅遊公路
    其中,今年擬建包括宜萬同城快速通道在內的10條旅遊公路。 此次集中開工的10條旅遊公路總裡程約277公裡,投資約102億元。這將為宜春的旅遊發展帶來極大的提升。 宜春,古稱袁州,贛西中心城市之一,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古稱「農業上郡」,是中國佛教「禪林清規」的發祥地。全國第一批生態試點城市之一.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鹹宜」之稱。宜春自漢代開始建縣,迄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古稱「農業上郡」,目前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茶、優質薴麻生產基地。宜春文化積澱厚重。
  • 國民傳奇產業園開園 探索IP發展「宜春模式」
    中新網12月23日電 今天,基於一款遊戲打造的產業園國民傳奇產業園在江西宜春正式開園。中國電子商會、中華商標協會、江西省相關部門、宜春市相關部門近300位嘉賓出席本次開園儀式。隨著國民傳奇產業園的開園,將進一步規範國內傳奇IP授權,促進傳奇生態發展,為宜春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支持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國民傳奇產業園獲多方支持江西省宜春市積極主動的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事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在宜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國民傳奇產業園順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