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為什麼不在戰國七雄之中?

2020-11-27 騰訊網

「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楚、晉、越。」 出自《墨子-非攻篇》,可見墨子所說的齊國,楚國,晉國和越國在東周時期都是強國,晉文公重耳和越王勾踐都是曾經是群雄爭霸的霸主,但是為何戰國七雄中沒有晉國和越國呢?

臥薪嘗膽的故事膾炙人口,西施和範蠡的愛情故事也流傳久遠。

楚國人範蠡和文種是非常好的朋友,是他兩人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這其中就有範蠡犧牲了自己的初戀情人西施施展美人計的功勞。

但是等到越王勾踐收拾了吳國之後,範蠡心裡非常清楚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勾踐是不會信任楚國人的,於是範蠡就邀請好朋友文種一起逃跑,文種自恃有功,不肯逃走。

範蠡心想我是已經叫過你了,你非要留下來等死我也沒有辦法。於是範蠡收拾金銀細軟帶著西施小美眉逃亡齊國,成了當時非常有名的大商人。

而文種由於不聽從範蠡的勸告,被勾踐殺害,不知道死的時候有沒有後悔不停範蠡的話。

當然,殺害功臣的勾踐後面也沒有什麼好下場,戰國的時候,楚威王打敗了越國,搶奪走了越國今浙江以西的全部土地,自此越國國力衰弱,苟延殘喘,在公元前222年被秦國大將王翦滅國,秦始皇以越地設會稽郡,就是今天紹興一帶。

順便提一下,為什麼戰國七雄中也沒有晉國呢?是因為晉文公設六卿分別為韓、趙、魏、智、範、中行等六個世家大臣,等到晉文公掛了之後,後繼之君晉平公大權旁落,六卿之間互相傾軋,趙先是滅了範和中行,後來又聯合韓,魏滅了智,至此晉國名存實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的故事。

所以戰國七雄中其中三雄韓,趙,魏其實都是起源於晉國。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後,到底發生何事,越國竟跌出「戰國七雄」?
    中國有很多成語故事都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各位軍事大家在這一時期縱橫捭闔的時候,就產生了很多典故,並且影響深遠。越王勾踐在歷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要非「臥薪嘗膽」這一典故莫屬了。越王勾踐其實最開始並非一個才能非凡的國君,相反,他剛剛上位不久就被吳國所打敗。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是杜撰的?還是確有其事?
    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學習過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故事,在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書房中有對聯是關於臥薪嘗膽的,對聯是這樣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越王勾踐曾被尊為天下霸主,越國卻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越王勾踐在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吳王夫差擊敗之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最終在勾踐十五年(公元前
  • 越王勾踐曾經躋身春秋五霸,為何越國卻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舉例來說,如原本被視為蠻夷而遭到輕視的楚國、出身卑微而不被認可的秦國,以及最初差點被滅國,後來在越王勾踐領導下復仇的越國。靠著臥薪嘗膽後的成功復仇,勾踐成功與齊、宋、晉、魯等諸侯會盟於徐州,並在《荀子》當中被列為春秋五霸的一員。
  • 越國有臥薪嘗膽的勾踐,為何戰國七雄沒有越國?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國家數量急劇減少的時期。春秋時期,有大小百國,其中五國最為強大,被稱為春秋五霸,越國就是其中之一。戰國時期,國家的數量已經下降到不到20個,其中實力最強的有7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國成功:永不放棄,就有生機!
    大家好,我是吉霏兒,今天講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實現復國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01導讀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比較特殊的一段歷史,諸侯割據群雄逐鹿,你方唱罷我登場,上演了一系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歷史。臨死前,闔閭一再叮囑繼位的夫差要為自己報仇,夫差為了記住父親的臨終遺訓,安排專人每天提醒他不忘殺父之仇。為了報仇,夫差命令伍子胥和伯嚭操練兵馬,時刻為攻打越國做準備。03不聽忠言,勾踐失敗被俘兩年後,夫差親率吳軍攻打越國,範蠡看到吳國來勢洶洶,勸說勾踐避其鋒芒,嚴守以待。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是真有其事?還是司馬遷的虛構?
    (說歷史的女人——第1330期) 做為勵志的典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是真的還是假的?
    越王在和吳王夫差的戰爭中失敗後,到吳國的宮中當了3年的奴隸。被吳王赦免後,他在屋內掛了苦膽,吃飯時嘗一嘗,不用被褥床鋪,睡到柴火上。小編查閱記載越王勾踐事跡的歷史資料,成書較早的史書是比較可信的,《左傳》和《國語》這兩本古籍都是戰國時代的人,利用春秋時代的歷史記載編纂專門記載春秋史實的。
  • 勾踐滅吳:臥薪嘗膽的「黃雀」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在能臣文種、範蠡(lí)的輔佐下,經過二十年的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終於攻破吳都,滅亡吳國,完成了他春秋霸業的關鍵一步。然而,越王勾踐在這場稱霸之路上,最初的一個動力竟然是雪恥。二十年前,勾踐在吳越兩國的夫椒之戰中,兵敗被圍困在會稽山。
  • 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有過臥薪嘗膽?
    明代胡寄垣有一勵志輓聯,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一輓聯共用了兩個典故,上聯引用項羽破釜沉舟之典故,下來引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對於項羽是否有沒有破釜沉舟過這裡暫且不論,小編主要講述一下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有過臥薪嘗膽這回事。
  • 「臥薪嘗膽」最開始不是用來形容越王勾踐的,而是蘇軾寫孫權的?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受困於會稽山上,勾踐選擇屈辱求和,俯首稱臣,越國成了吳國的附屬國,除此之外,越王勾踐為了表達自己對吳王夫差的忠心,主動到吳國宮廷服役三年,過著奴隸般的生活,表面上越王勾踐顯得頹廢不堪,實際上他一直在暗中默默收集情報,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復國,為了不忘記亡國的恥辱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真真假假
    其實,是越王勾踐先發動對吳國的侵略戰爭,但戰爭失敗。為了活命,在吳王夫差身邊當侍從,為了取得吳王信任,在吳王患病時,吃吳王的大便。最後通過美人計,進獻美人西施,麻痺吳王夫差,才被放回越國。而重獲自由後,勾踐為了報仇用盡手段,用越國饑荒的藉口向吳國借種子,但在歸還種子時將種子全部煮熟,導致吳國大饑荒,無數百姓餓死。在吳越交戰時,勾踐設計讓一批囚犯在衝鋒陷陣時突然拔劍自刎,擾亂吳軍士兵的鬥志。可見,歷史真實的勾踐更像一個流氓,為了贏不折手段。這樣的人,真的會臥薪嘗膽嗎?
  • 越王勾踐真的臥薪嘗膽了嗎?
    越王勾踐忍辱求和,從此,越國成為吳國的臣國。越王也在吳國宮中服役三年,後來吳王免去了越王的罪,將他放回越國。為了不忘亡國之痛,為了報仇雪恨。越王勾踐在屋頂上吊了一個苦膽,日日夜夜都要嘗一嘗,用來激勵自己。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陳寶國陳道明一齊演勾踐
    自陳道明出演電視劇《臥薪嘗膽》中的越王勾踐後,昨天,電視連續劇《越王勾踐》宣布開機,陳寶國也表示將挑戰越王勾踐這個角色。  30集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越王勾踐》是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本年度一部重點劇目,講述的也是春秋時期的吳越之爭的這段歷史,主題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故事。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派編劇張敬等人傾心打造、精心修改,歷時4年完成了《越王勾踐》的電視劇本。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嘗的是啥膽?
    「槜李之戰」吳王闔閭被越兵亂箭射中,傷勢嚴重不治而亡。其子夫差發誓為父報仇!厲兵秣馬,三年後準備出兵伐越,越王勾踐得到消息決定先發制人,不聽大臣範蠡的勸諫,貿然出兵,結果被吳國在夫椒大敗,損失慘重,越王勾踐率殘兵敗將逃到會稽,遂遭吳兵圍困難以逃脫。情急之下,越王勾踐問大臣範蠡有什麼辦法脫險。範蠡就對越王提出了他的建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於人,節事者以地。」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亡吳國,那麼越國是怎麼消失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卻在鼎盛時期敗給了手下敗將越王勾踐,短短數年越國就吞併了吳國成為東南霸主。但熟悉戰國歷史的讀者們都知道,戰國七雄中沒有越國,在越王勾踐的帶領下橫行中國的越國,卻又很快消失在人們的眼中,強盛一時的越國是如何消失的呢?
  • 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為何在戰國時期沒有進入戰國七雄的行列?
    只不過到了戰國時期的時候,當時戰國七雄裡卻沒有越國的位置,這個讓人感覺到似乎有點詫異。因為所謂的戰國七雄,事實上就是春秋那些傳統四大強國而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秦楚晉齊,只不過是最強大的晉國分裂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再加上北邊的燕國。
  • 在勾踐的帶領下,稱王稱霸的越國,為什麼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春秋爭霸的歷史,以越王勾踐稱霸告一段落。在勾踐的帶領下,越國以霸主的姿態走進了戰國時代。然後···這個霸主就「隱身」了。戰國時代,這個國土面積僅次於楚的第二大諸侯,其影響力不要說與七雄不能相提並論,就是與宋、中山這種次等強國也相形見絀。
  • 陳道明出演越王勾踐 《臥薪嘗膽》今晚登陸央視(組圖)
    《臥薪嘗膽》將在中央臺8套開播,陳道明出演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勵精圖治」的象徵人物——越王勾踐,胡軍扮演同樣著名、因色誤國的吳王夫差。《臥薪嘗膽》之目標  像《黑洞》一樣火暴  「臥薪嘗膽」的典故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勵精圖治」的象徵,是經典中的經典。根據「臥薪嘗膽」改編的故事不知道在國內上演過多少個版本。《臥薪嘗膽》的製作人是曾經製作過《大宅門》、《大宋提刑官》的俞勝利,他說,勾踐這個人物與中國歷史上所有帝王相比,差異極大。
  •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大寫的小人文化
    導語:從小到大,我們常常會被「臥薪嘗膽」這個成語故事所激勵,越王勾踐也常被視為我們所應當學習的對象,我們應當學習他堅強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而相較之於勾踐而言,吳王夫差則往往被我們視作一個赤裸裸的反面教材,「西施若解傾吳國」,似乎吳王夫差常常與女色相關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