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乾隆年間曹氏宗譜亮相 現曹操家族世系記載

2020-12-08 騰訊網

乾隆年間曹氏宗譜亮相固始

2010年5月25日,河南省固始縣城關鎮居民曹先生家中珍藏一本清乾隆年間的曹氏宗譜亮相。該本曹氏宗譜中有曹操的祖父曹騰、父親曹嵩及子女的資料記載,並詳細記錄了曹操家族世系。此譜中還有福建沙縣「開縣始祖」曹朋,跟隨唐高宗總章年間(668-670)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河南固始曹氏遷徙到福建的記載。該部曹氏宗譜的出現,為「唐人故裡·閩臺祖地」固始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據曹氏家譜史料記載,河南固始的曹姓有兩次大規模的南遷入閩。一次是唐朝初年(公元669年),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從河南固始縣率領近萬人入閩開發,大部分都落籍於閩南漳州,第二次是唐朝末年,黃巢農民軍大起義時,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聚眾響應,率領分屬數萬將士入閩,建立南閩國,多數落籍於閩南泉州。後來福建南遷的曹氏後代長期繁衍、播遷,又從福建一帶遷徙至江西、湖北、安徽,清末又從安徽遷徙到河南固始。

據曹先生介紹,此本曹氏宗譜是在湖北大冶曹氏宗祠保留下來的,經過多人轉手現已在自己家珍藏,距今已有二百多年。

〖發現固始 愛上固始〗歡迎分享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家譜記載的陳觀陽家族世系
    陳觀陽,丹徒(今鎮江)人,明天啟乙丑(1625年)科進士,曾任吏部員外郎,後以母親年事已高辭職歸家,首倡並籌建圌山塔,清順治年間病逝。關於他的生卒年份,有好幾種說法,至於他的家族世系,人們更是莫知其詳。最近,承蒙我市文史愛好者馬阿林先生惠贈一部《陳氏宗譜》,系陳觀陽族人於清道光年間編纂的家譜抄本,裡面對陳觀陽的家族世系、生平事跡記載甚詳。
  • 弘農楊氏四大家族世系精要
    眾所周知,弘農楊氏的中堅力量是楊輅、楊業、楊端、楊再思、楊堅等家族,但是楊輅、楊業、楊端、楊時四大家族的世系均被篡改,為了撥亂反正,特將四大家族世系簡要說明如下,望全體族人三思,不要聽信謠言,要相信自己的祖宗。第一是楊輅世系。明朝進士楊必進先生在《原始》一文中說,舊譜曰輅父有二,一曰文友,一曰歸厚。
  • 固始縣出土記載開漳聖王陳元光家族族譜古石碑
    日前,在固始縣觀堂鄉唐集村出土了記載開漳聖王陳元光家族族譜古石碑。  據相關人員介紹,石碑平躺,高約2米,寬80釐米。碑首字樣為「祥徵瓜瓞」,正面為陳氏族譜唐代至清代譜系,石碑的第一行前列為二個字的先人名字,其中有陳敷、陳政、陳元光排在第13位。
  • 陳元光祖籍是為固始之史證
    4,清瀋水同,乾隆年間漳州舉人、龍溪縣教諭。為《唐開漳龍湖公宗譜總序》撰文:陳元光五世孫,陳「章甫為光州司馬,乃復營固始舊第,示不忘本也」。5,《潁川開漳陳氏雲霄族譜》關於開漳六世祖的記載:「開漳一世祖府君諱政,潁川始祖陳實第十二代雲孫,世居河南光州固始縣之浮光山。父克耕「;「開漳二世祖府君諱元光,字廷炬,號龍湖。生於顯慶二年(657)。
  • 大譜師:浙江奉化《松溪卓氏宗譜》:一個家族,兩種主義
    卓蘭芳,在家族中為三十四世,譜名祥和,蘭芳是他的字。出於松溪卓氏東宅支,家譜世系如此介紹:「中學畢業,襟懷曠達,學識思想堪為新青年領袖。生光緒廿六年(1900)庚子二月廿一日申時,以信仰共產主義,於民國十九年(1930)庚午九月十四日辰時被殺於杭城,年僅三十一歲。」
  • 晁氏家族家譜稱呼的差別
    晁氏家族家譜稱呼的差別家譜的稱呼有很多,晁氏家族就有所不同。有家乘、宗譜、族譜、家譜、支譜等等。晁氏家族現存最老的為乾隆四十年通修宗譜,封面為晁氏家乘。何謂「家乘」?家乘,記錄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乘,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
  • 中國家譜體例概說(二) 譜序 宗譜凡例
    下面以《(安徽)績溪旺川曹氏宗譜》(民國16年)的譜序舉例說明。 1.姓氏淵源。該譜序明確指出,曹氏源自以國為姓:"吾氏之著姓由來遠矣。肇自姬周文王之子振鋒受封於曹,後人因以國為姓。曹氏之祖於此始焉。" 2.家族遷徙。譜序表明,旺川曹氏是晚唐由山東青州遷徙至新安歙縣,於宋代遷來績溪的。曹氏"歷漢及唐,子孫蕃衍,散處四方,其遠而難知者不可悉述。
  • 天一閣藏王氏、彭氏兩份雕版,記載兩個家族的興衰
    ,其中最早約為清道光年間,距今120多年,最晚則在民國十七年(1928)。在上世紀中葉狂飆突進的激進文化潮流中,家族文化作為落後陳腐的觀念備受衝擊,大量宗祠或拆或廢,無數宗譜被燒,很多家族的歷史就此湮沒在文化的廢墟上。 可以想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桂陽王氏和臨武彭氏的這兩份宗譜雕版僥倖逃脫劫難的命運,背後必然有著極為驚險的故事。
  • 清朝詩人袁枚家族世系述略
    據民國12年袁兆墀編修的《慈谿竹江袁氏宗譜》記載,清朝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袁枚祖籍慈谿竹江,系袁枚之祖父袁錡由慈谿遷居杭州錢塘,其家族世系如下:第一世(惟行):袁惟一,字仲周,宋景炎2年生,元至正18年歿,配張氏,生子袁贇一、袁贇四、袁贇六。
  • 明代人曾質疑曹操身世:既非曹參後人也不姓夏侯
    族譜研究學者、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員李吉,也對曹操的家世做過研究,他認為曹操既不姓夏侯,也非曹參後人。李吉認為,曹參這一支,是邾姓曹氏,出自陸終第六子曹安後裔曹挾,因封邾邑,以邾為氏。而曹操這一支,則出自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取代商之後,把弟弟振鐸封到曹邑,稱曹伯,曹伯後代取曹為姓,是姬姓曹氏。這兩支曹,雖然都出自山東,但沒有血緣傳承關係。
  • 顧炎武質疑曹操身世:既非曹參後人也不姓夏侯
    族譜研究學者、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員李吉,也對曹操的家世做過研究,他認為曹操既不姓夏侯,也非曹參後人。李吉認為,曹參這一支,是邾姓曹氏,出自陸終第六子曹安後裔曹挾,因封邾邑,以邾為氏。而曹操這一支,則出自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取代商之後,把弟弟振鐸封到曹邑,稱曹伯,曹伯後代取曹為姓,是姬姓曹氏。這兩支曹,雖然都出自山東,但沒有血緣傳承關係。
  • 揭秘夏侯姓和操姓「身世」:不排除是曹操後人
    族譜研究學者、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員李吉,也對曹操的家世做過研究,他認為曹操既不姓夏侯,也非曹參後人。李吉認為,曹參這一支,是邾姓曹氏,出自陸終第六子曹安後裔曹挾,因封邾邑,以邾為氏。而曹操這一支,則出自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取代商之後,把弟弟振鐸封到曹邑,稱曹伯,曹伯後代取曹為姓,是姬姓曹氏。這兩支曹,雖然都出自山東,但沒有血緣傳承關係。
  • 有個徐氏家族出了13位進士12位舉人
    徐氏宗譜  你見過248年前編修的家譜嗎?近日,奉化區檔案局徵集到了清朝乾隆、嘉慶、道光等年間編修的《徐氏宗譜》9本及《徐氏房譜》6本。其中,最早的一本《徐氏宗譜》編修於乾隆三十四年,也就是1769年,距今已經有248年的歷史,它也成為目前我市檔案系統徵集到的最早家譜。而這個徐氏家族還形成了奉化區的一個美麗山村——大堰鎮徐家村。
  • 譜事通|陝西鄜州柳氏宗譜序
    陝西省富縣柳池村《柳氏宗譜》者,柳錦承等人歷經七載寒暑所編也。其受命以來,排除阻力,克服困難,獨負修輯之責,終不負族賢之所託,達成心願。後人當為其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編纂宗譜的義舉而欽敬。據《鄜州志》記載:柳芳,明永樂甲午科舉人,保縣知縣,仁撫百姓,九載考績,上嘉其愛民,乃令知保。又九載,升嘉定同知,上章告休。家居端方恭謹,生平足跡不至公門。祀郡鄉賢。因為明末連年戰火,加之清同治年間回漢民族矛盾,引發駭人聽聞的回民大屠殺,柳氏一族,遭遇重創,柳芳等六公之家譜資料亦大都佚亡,致使世系出現部分斷代。自柳芳等六位先祖定居鄜州以來,至今越六百餘載,傳子孫約二十世矣。
  • 曹操家族調查與跨學科研究的意義
    有宋一代,陳留王曹氏世系清晰可知,分別見於《宋書》的武帝、孝武帝和後廢帝本紀。曹銑還有一位兄弟叫曹鍇,門丁依然興旺。根據以上記載,可以知道陳留王系作為舊朝遺族依然受到禮遇,其王爵繼承還需要朝廷審議決定。    曹氏後人,可以通過地方考察舉薦進入仕途,曹毗就是通過郡察孝廉的途徑任官的。他曾經撰寫了《曹氏家傳》一卷,著錄於《隋書·經籍志》。
  • 奉化區檔案館宗譜徵集再添新丁,館藏宗譜已涵蓋全區47個姓氏
    近日,奉化區錦屏街道河頭村村民範亞強等4人,代表河頭村範氏宗族將新修的《奉川環水範氏宗譜》捐贈給奉化區檔案館保存。這也是奉化範氏宗譜第一次徵集進館。宗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文獻,具有濃鬱的中國特色。據《奉川環水範氏宗譜》記載,範氏宗譜源於蘇州高平一脈,十一世祖範桂遷居奉化城內東門,明嘉靖年間十七世祖為躲避倭寇侵擾遷至萬家河頭繁衍,成為現今錦屏街道河頭村始祖,另兩隻範氏族人分別遷居江口和西圃等地避難。
  • 高天栓:井陘《小作高氏宗譜總纂》出版
    日前,歷經五年精心編纂,《小作高氏宗譜總纂》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省內為數不多的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姓氏家譜。該書以小作高家三大枝六百戶為主,理清了其來源,傳承,排列了世系主幹。接入山西盂縣仙人、莊只高厚家族世系,(山西盂縣仙人村、莊只村保有宋元時期高厚家族完整世系)。收入仙人高厚家族部分世系。
  • 中華陳氏世系
    後魏卿公孫路摩薦於魏王,為浚儀大夫,邑浚儀(河南開封西北部),傳爵七世,至十一世孫陳孟璉為東漢建武間固始侯相(漢代侯相為侯國長吏),為固始陳氏開基祖,卒葬於浮光山之麓。 據《大族譜》卷三之十附錄一記述:固始陳氏最早為浮光陳氏,它源於宛丘,中盛潁川,南開閩漳在陳氏族系中為顯赫一支,其傑出人物如群星璀燦,閃耀在歷史的星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