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亮 本報記者 傅江平
9月5日,深圳地鐵龍華線發生深圳地鐵成網運營以來最嚴重「癱瘓」事故——當日13點37分癱瘓,至19點45分恢復運行,半條龍華線停運近7個小時,深圳的晚高峰也因為港鐵多個站點停運變得更為擁擠和混亂。據港鐵(深圳)公司9月6日公布,導致如此長時間的停運,是因電弓故障將接觸網承力索打斷,接觸網分段絕緣器斷裂,且因受影響範圍太大,導致搶修時間較長。
實際上,在9月5日8點46分,龍華線401號列車就曾因為司機室側門發生故障緊急停車,並在地鐵市民中心站進行清客處理。兩次故障分別發生在早晚客流尖峰時段,對市民出行影響很大。
然而此次事故帶來的風波還未平息,在9月8日這條由港鐵深圳公司負責運營的線路再次發生故障。8日19點12分,龍華線一輛列車在上梅林站出現故障,致使相鄰的蓮花北站與上梅林站癱瘓,福田口岸站到少年宮站、清湖站到民樂站實行小交路——即從停擺的兩站斷開,整個龍華線被腰斬成兩截各自運行。20分鐘後,故障列車被調回工廠檢修,19點32分,龍華線全線恢復運營。
雖然(港鐵)深圳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8日發生的故障是列車故障,跟之前的事故無關聯。但是短短4天之內,故障頻發,讓市民抱怨紛紛甚至心生惶恐。
據統計,從2010年7月1日港鐵正式接手以來,龍華線已出現大小各種故障逾20起。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是港鐵運營,香港地鐵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73.3萬班列車中延誤超過1小時的故障僅1宗。
據了解,龍華線於2010年7月1日開始由港鐵(深圳)公司負責運營,是國內迄今唯一一條採用建設—運營—移交的BOT方式由港鐵投資、建設、運營的軌道交通項目,是CEPA正式實施以來深港兩地合作的第一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亦是落實CEPA協議,探索深港合作建設項目新模式的開創性嘗試。
港鐵已經在香港運營10多年,為何深圳地鐵公司運營的4條線都沒出現過這麼多問題,而經驗更為豐富的港鐵卻事故頻發?諸多猜測,引發了重重質疑。
質疑一:服務質量是否忽略?
作為深圳唯一一條梅林關外的地鐵線,龍華線已深入深圳市民生活,然而除頻發地鐵故障外,早晚高峰擁擠如春運,高峰期限制客流進站,車廂始終比其他地鐵線路少兩節等問題,使得市民期望極高的港鐵模式陷入質疑聲中。
對此,港鐵(深圳)公司副總經理胡瑞華表示,港鐵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進軍深圳自然是為了盈利,雖然同時實現公益性和商業性很難,但港鐵深圳公司希望找到一個公益性和合理回報的平衡點。為此,港鐵希望在深圳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深圳市民帶來良好服務的同時實現盈利。
質疑二:可開發物業少導致壓縮開支?
據軌道交通的業內人士表示,龍華線的一些事故隱患和港鐵在深圳運營時各方面壓縮開支有一定關係,軌道交通的日常維護費用佔地鐵運營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如果不捨得投入,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作為全球唯一盈利的地鐵,港鐵在香港運營的經驗就在於地鐵建設與地上商業開發緊密聯繫形成共贏。然而在深圳,港鐵卻處境尷尬,2004年,港鐵與深圳曾籤訂相關協議,發展上蓋物業是港鐵和深圳合作的條件之一,港鐵再利用開發所得盈利補貼龍華線運營,但截至目前港鐵在深圳僅取得一塊上蓋物業開發權。
「賺不到錢,自然會想辦法節省開支。」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熊永達分析說,只掛4節車廂是省錢的途徑,質量控制不做那麼細緻,也會是節省開支的一個渠道。
熊永達說,港鐵之所以能在香港本土做到99.8%的準時到站率,是因為港鐵在香港能盈利,賺得到錢,自然可以花更多錢做好質量控制。
質疑三:管理模式是否有缺陷?
港鐵在深圳頻繁發生問題,是因為不同的運營環境致使管理出現問題?港鐵管理模式是否能適應深圳?對此,港鐵(深圳)公司總經理劉焯民表示,港鐵在深圳不存在水土不服問題。「我們整個團隊超過90%都是本地員工,所以需要不斷努力把港鐵在香港及其他地方做事的精神本地化。」
對頻發的事故,歸結於仍在磨合期,只是,難免讓人產生「磨合期何日是個頭」的疑問。
據了解,港府有一個負責鐵路管理的部門,成員都是專業工程師,他們經常會去港鐵進行檢查,監督有關制度的執行情況。正是由於外部監管細緻,港鐵在香港有一整套檢查制度,只是不知道港鐵是否將這套制度整體複製到深圳?如果地鐵龍華線嚴格執行港鐵在香港的管理制度,有問題應該會隨時被發現,而不至於短時間內出現如此多問題。
質疑四:事故應急不周全?
據悉,5日下午地鐵出現故障之後,車內空調關閉,導致車內乘客恐慌,甚至等不及來人開門,有些就開始踢門和砸門,企圖自救。之後車內廣播響起時才知道,原來是列車供電故障導致停運,七八分鐘後,地鐵工作人員才打開了車門和通風口,乘客走出列車等待疏散。隨後,港鐵以及市交委方面分別派出緊急接駁巴士,運送滯留乘客,但是每班巴士入站前都已經載滿了乘客,滯留乘客很難上車,市民中心和會展中心等站點的乘客怨聲載道。
在香港,一旦地鐵遭遇停運事故,港鐵8分鐘內會疏散乘客。然而在5日事故當中,從13點37分事故發生直至15點40分,超過兩個小時才有第一輛接駁巴士到達民樂站。車務總經理姜宜榮說,事故發生後,港鐵深圳向市交委應急中心請求啟動接駁巴士。「可能存在調配中的問題。」他說:「此後會與政府部門溝通,進一步改善。」
另外,5日事故後,港鐵(深圳)微博約兩個小時後才發出第一條事故通報微博,17點45分才明確預告晚高峰前無法通車,信息發布滯後。港鐵方面回復,在應急處理會詳細進行檢討,「看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夠,當中包括消息發布方面。」
面對眾多質疑,市民期待著實實在在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