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

2020-12-20 振晗聊吉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然而中國也有許多傳統節日,中秋節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還有這種說法: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耕社會,農作物的收穫對於農民至關重要,所以人們經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動,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獲、冬藏之說,在秋季收穫時,農民會祭祀土地神,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所以可能是由這延續下來的習俗。

古時候,天上曾有十個太陽,曬得大地冒煙,海枯石爛,老百姓苦的活不下去。有個叫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用神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最後那個太陽一看大事不妙,連忙認罪求饒,羿才息怒收弓,命令這個太陽以後按時起落,好好為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叫嫦娥,美麗賢惠,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歡她。一個老道人非常欽佩羿的神力和為人,贈他了一包長生不老藥,吃了可以升天,長生不老。羿捨不得心愛的妻子和鄉親,不願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收藏起來。

羿有個徒弟叫蓬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長生不老藥,好自己升天成仙。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帶著徒弟們出門打獵去了,天近傍晚,找藉口為出去打獵的蓬蒙闖進嫦娥的住所,逼迫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迫不得已,倉促間把藥吞進自己的肚中,馬上他便身輕如燕,飄出窗戶,直上雲霄。由於嫦娥深愛自己的丈夫,最後她就在離地球最近的的月亮處停下。

聽到消息,羿心如刀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進月亮也進,他退月亮也退,永遠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著月亮出神,此時月亮也格外圓格外亮,就像心愛的妻子在望著自己。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

嫦娥走出月宮,默默遙望下界,思念丈夫和鄉親們,她那美麗的面孔使得月亮變得格外亮。羿和鄉親們都在月光下祭月,寄託對嫦娥的思念。從此年年如此,代代相望,由於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位中秋節。

在民間,中秋節的時候,人們一般都以月餅相贈,互相傳達祝福。月餅被做成滿月的形狀,就是為了表達人們希望能夠過上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的好生活的意思。

而且每當中秋節的時候,在外的遊子們都會努力地設法趕回家去,與親人們團聚。這也是「團圓節」這一說法的由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國人對於中秋賦予了很多深厚的感情和意義。

相關焦點

  • 今日中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今日中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019-09-13 1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秋」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如此浪漫的節日,使得無數詩人情有獨鍾,留下了許多關於中秋的詩詞歌賦……水調歌頭宋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明月團欒日,闔家歡聚時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三秋桂子 十裡荷花正是一年中最有詩意的時節中秋,鐫刻著歷史始見《周禮》 定於唐代宋代以後 中秋日盛與春節、清明、端午並列成為全年最重要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寄託著情思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至今口耳相傳成為民族想像力的底色中秋,彰顯著情趣賞月拜月燃燈觀潮把玩兔爺分吃月餅
  • 頭像美圖話中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馬上快中秋節了,剛好跟我們的國慶節在同一天,雖然娜娜送不了月餅,但是可以為大家創作更多的姓氏頭像。娜娜也來製作一期關於中秋節的微信頭像,祝大家團團圓圓,闔家美滿。頭像裡加了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句話,重點是加了大家想要的姓氏,希望大家會喜歡本期的頭像作品。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一中秋節網絡書畫展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一中秋節網絡書畫展 2020-10-01 2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晚,2020中國女甲聯...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晚,2020中國女甲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晚,2020中國女甲聯... 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 10-01 21:0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請欣賞七律中秋寄個
    七律.中秋寄個作者/肖連成斟月一杯天外香,金風約夢到衡陽。登樓遠眺千山疊,擊鍵欣吟萬水長。簡釋: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既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一個思念的日子,更是一個寄託鄉愁的日子,每逢這一天的到來,人們都會把酒賞月話相思,品嘗各式各樣的月餅。古人有很多關於中秋佳節的詩篇,我尤其喜愛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句子,它是千古中秋團圓的名句, 懷思遠方的親人, 望月而不能入睡, 盼望團圓。把一個相思寫得淋漓盡致。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國水墨畫聯展」在埃正式上線
    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為增進中埃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與友誼,向埃及民眾及海外華人華僑傳遞闔家團圓、幸福美滿的中秋祝福,開羅中國文化中心聯合埃及文化部文化發展基金會,製作推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國水墨畫聯展」,展覽於9月30日在開羅中國文化中心社交網絡平臺和埃及文化部文化發展基金會官網正式上線,受到埃及民眾歡迎。
  • 古詩詞裡的中秋與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如宋代詩人晏殊就有「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的詩句,南宋詞人高登也有「璧月掛秋宵,丹桂香飄。廣寒宮殿路迢迢。試問嫦娥緣底事,欲下層霄」(《浪淘沙》)。明代邊貢的「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嫦娥》),由望月聯想到嫦娥在月宮的孤寂,進而將天上與人間聯繫起來,突出嫦娥與人間兩相憶的中心詩題。
  • 跟著鏡頭品詩詞|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皎潔的月光之下,容易讓人想起古人描寫月光的不朽篇章。今天,讓我們從古人詠月的詩詞中,一起感受別樣的中秋情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上海市金山區紀委監委供 蔣智雋 攝)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 今日中秋|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花好月圓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四季,每季分為孟、仲、季,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中秋祝福語大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今年中秋不收禮,收禮還收簡訊息!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將至,送上一個月餅,配料:五克快樂棗,一把關心米,三錢友情水,用幽默扎捆,用手機送達;保質期:農曆八月十五前;保存方法:請按存儲鍵。
  • 天涯共此時表達的意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表達什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望月懷遠》中的經典句子,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理解這句詩的意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下一句是什麼?
    日落黃昏,牛羊下來,讓我想到了我與你一起回家的時光;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一陣春風,讓我想起了你與我的旖旎時光;春日遲遲,陌頭那一抹楊柳色,讓我心生悔意,不該讓你去覓封侯啊;夜色朦朧,天空那一輪明月光,又讓我牽腸掛肚,我的人兒啊,你是否也在這樣的時刻,這樣想著我?什麼時候才能與你共赴佳期?一輪明月,從古照到今,照到東,照到西,轉朱閣,低綺戶,照到了人們的心坎上。
  •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圖片來自網絡提到寫月的詩句,我們會想到很多。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真可謂舉不勝舉。而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更是引起無數離人共鳴的佳句。接下來我們共讀這首詩,原詩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些望月懷遠的古詩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些望月懷遠的古詩詞 千裡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 喜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很容易,說出它,我用了半年
    這首詩的第一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謂無人不知,它是中秋標配詩句,只要中國人過中秋,這兩句詩定會刷屏。它的光芒太耀眼,直接把後面幾句映照得黯淡了,讓這首每句都頗精彩的詩有了有句無篇的感覺。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百度上比較通行的賞析是:「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今年中秋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今年中秋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時間:2020-09-25 11: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今年中秋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中秋節將至,又到了賞月的時候。
  • 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首《望月懷遠》的首聯為我們描繪了一派雄渾的景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懸在海平面上,不論你身在何方,都可以共享這一刻的美景。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張九齡身在荊州,荊州地處內陸,並沒有「海」,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在這裡作者是用「海」來突出江面的闊大。一個「生」字,給人的感覺好像月亮是誕生於「海」裡,充滿了瑰奇的想像。
  • 中秋明月滿 天涯共此時
    玉露生涼 中秋夜,天高月圓 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此情此景,您是否也想吟誦幾首古詩?天涯共此時。 中秋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因何起源? 有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