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應該「男女混廁」嗎?老師拍下的視頻,令家長群徹底炸鍋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反思一個問題,對孩子的教育真的能寄托在老師和學校的身上嗎?就拿「男女混廁」這一點來說,大部分幼兒園都採取「男女混測」,所有孩子上廁所時排隊站好,幾個、幾個的進去。這樣看起來很正常,可為何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拒絕在學校上廁所,寧可忍著也要憋到家,一進門就往廁所跑?幼兒園開始的「男女混廁」真的適合嗎?是家長多想,還是這本身並不合理?
孩子為何怕在學校上廁所?
近日莉莉媽媽發現孩子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無意間發現這種情況不只是發生在莉莉身上,和莉莉同班的孩子中有不少都是這樣,在學校不去廁所,進家門的第一時間往廁所裡跑。一些家長將這件事反饋給班裡的老師。老師為了讓家長們安心,特意把孩子們上廁所的過程拍了一個短視頻發到幼兒園班級的微信群,結果沒想到所有家長看完後立刻炸鍋了,相約一起來校找園長,要求園長想辦法解決。
原來幼兒園的廁所是「男女混廁」,有的女孩在上廁所時,旁邊會有好幾個男孩、女孩盯著看,這令不少女孩子本能的感覺不好意思,不想當中上廁所了。男孩子也如此,有的男孩子正在「方便」,旁邊卻有其他小孩子在不斷催促,一催二催,孩子對上廁所也開始有了些牴觸。通常能不上廁所,他們就儘可能忍著,憋到家再去「解決」。
有些家長提出,幼兒園的這種「男女混廁」明顯不尊重孩子的隱私,而且上廁所時被其他孩子圍觀,肯定會給自家孩子造成心理壓力。時間長了甚至留下心理陰影,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對此學校怎麼可以漠不關心?而老師卻辯解說,這是為了讓孩子們互相陪伴之下,彼此學會上廁所。不過對於老師的解釋,家長們卻不「買帳」,最終找到學校和校長親自商議這件事到底該怎麼解決?
幼兒園「男女混廁」背後,是什麼樣的邏輯?
為什麼有些幼兒園實施「男女混廁」?原因很簡單,一些幼兒園在建校的時候,忽略了小孩子在男女性別上的考慮。此外,「男女混廁」也有利於幼兒園的老師方便管理。因此不少幼兒園將錯就錯,對於「男女混廁」隻字不提。如果有家長問,就以促進孩子之間合作、熟悉,互相幫助學會上廁所之類的藉口搪塞過去。
從幼兒園「男女混廁」這件事上,家長們要做哪些反思?
幼兒園確實擔負著一定的教育責任,也會幫助父母給孩子立規矩。但是,有太多的事情,依舊需要父母介入,親自教導自己的孩子。幼兒園教育,應該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完全替代父母管教孩子。同樣的道理,等孩子上學後,老師或許更多地強調孩子的學習而不是「育兒」,若父母也同樣只強調學習而忽略了孩子身心教育,最後你的孩子或許考試擅長,但其他方面也許會令你大失所望。父母,應該更多地承擔起孩子的教育責任,而不是把孩子完全丟給學校、丟給老師。
對於幼兒園「男女混廁」這件事,你怎麼看?你覺得是這群家長們多想了,還是男女混廁的危害,確實可能是學校和老師的考慮不周?歡迎留言告訴我,說說你的觀點、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