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騰訊叫板阿里 京東市值超百度也成不了ATJ

2020-12-08 聯商網linkshop

想要在6月26日擠進網際網路第一陣營的京東最終沒能如願,BAT還是BAT,站在第二梯隊的京東(J)依然在遠處遙望著。

6月26日,京東再漲1%就要將百度踢出BAT的新聞刷了屏。這讓當日晚間開盤的美股,吸引來了不少中國人的注目,看客們想要親眼見證,京東替代百度躋身網際網路陣營第一梯隊。

然而,迎接看客們的卻是失望。

雖然當日晚間開盤,股價波動後京東市值一度逼近百度,只有5億美元的差距,但最終定格在8.24億美元,沒有改寫歷史。甚至,盤中雙方的差距一度從前一個交易日的8.3億美元拉大至27億美元,京東的市值也一度跌破600億美元至597億美元。

即便京東市值真超了百度,也不意味著京東就能與AT站在同一個量級。百度的節節掉隊,已經讓它告別了網際網路三國爭霸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京東百度之爭,爭的僅僅是網際網路第二梯隊的老大。

BAT為什麼不能變成ATJ?

京東想要擠進BAT隊列的心情可以理解,從劉強東將心思重新放到京東上後,京東就不甘於待在第二梯隊,而百度近年來遇到的危機,也讓京東找到了一個可以取而代之的好機會。

在此背景下,市值變動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如果在市值上京東反超了百度,那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BAT變成了ATJ。因此,當6月23日收盤京東與百度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時,6月26日網上就恰如其分地出現了「或許就在今晚,劉強東就要將李彥宏擠出BAT」的字樣。

且不說,目前京東的市值還沒有超過百度,即便是京東市值真超過了百度,也不能說明,京東就真得躋身網際網路第一陣營了。因為,外界給百度、阿里巴巴冠、騰訊以BAT的稱呼,並不是通過市值來決定。

2013年BAT一詞第一次出現時,阿里巴巴還沒有登陸美股資本市場,BAT之所以以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三巨頭的身份深入人心,是因為三家都構建出了屬於自己的核心壁壘,百度的優勢在搜索、阿里巴巴在電商、騰訊在社交,他們分別掌握著信息、交易、關係這三種大數據,這是無人可替代的。

而對於其他創業公司以及第二梯隊的網際網路公司而言,BAT則成了三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從某種意義上講,BAT的稱號是行業身份地位的象徵。

並且,2013年以來,通過投資,網際網路領域的明星公司也或多或少有著BAT的烙印,這些公司對外則被冠以BAT系的標籤。如快手、鏈家網、糯米、愛奇藝、uber等都是百度投資的,阿里系則有陌陌、高德、優酷土豆、微博、今日頭條等一眾明星公司,而京東則一直掛著騰訊系的標籤,同屬於騰訊大家庭的還有58同城、滴滴、知乎、美團、同程旅遊等。

從業務發展層面看,目前在搜索領域百度依然佔據著絕對的競爭優勢,佔據著市場近8成的份額。與之相反,京東的業務卻並沒有構建出屬於自己的核心壁壘,反而是因為有著阿里巴巴這個競爭對手的存在,讓京東很難有片刻安歇。

在任何一個行業,一個沒有構建出護城河的公司是不可能進入第一梯隊,代表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因此,雖然近年來百度遇到了危機,但京東業務對網際網路的重要性並沒有百度那麼高,京東也很難取代百度在網際網路行業的地位。

而百度當前正在發力的人工智慧領域則站在了世界網際網路的前列,包括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巨頭都在對此進行探索,這代表著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百度真能率先出成果,那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與之相反,京東被寄予厚望並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金融、雲計算、物流三大業務,無不面臨著強勁的對手。在金融方面,騰訊和阿里巴巴是其難以逾越的大山;在雲計算方面,亞馬遜已經開始盈利,京東才剛開始投入;在物流方面已經走向開放的京東,最終不得不與順豐、EMS相爭。而在電商這個主營業務上,京東的營收增速與過往相比正在放緩。在新業務布局上,京東還在一步步走阿里巴巴走過的老路。

盈利上,京東與騰訊還差3個百度

在營收層面,京東曾靠著計算方式的不同,將所有的商品交易流水都算做收入,早已經超過了BAT,2016年還憑此問鼎了《財富》雜誌發布的世界500強。在這份榜單中,BAT三大巨頭卻紛紛落榜了,引發了一片唏噓聲。

由於營收計算方式的不同,BAT是按照落到口袋裡的真金白銀計算,而京東是算交易流水,因此營收的數據並沒有反應出京東在行業的真實地位。拿2016年的財報舉例說,京東的營收為2602億元人民幣(約375億美元),百度的營收為705.49億元(約101.61億美元),阿里巴巴的營收為1438.78億元(約209.17億美元)、騰訊營收為1519.38億元(約219.03億美元 ),京東的營收不僅碾壓了百度,還把阿里巴巴、騰訊拋在了腦後。

因此,在用財務指標判定行業地位方面,拿淨利潤來對比或許更貼切。2016年,京東淨虧損人民幣35億元(約5億美元),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分別盈利116.32億元(約16.75億美元)、412.26億元(約59.89億美元)、414.47億元(約60.24億美元)。這意味著,想要取代B,達到和AT同一個量級,京東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事實上,自2013年BAT第一次出現以來,網際網路圈曾不斷傳言過第四極,攜程、小米、360等都被認為會成為BATX中的X,但最終都沒能成真。

市值方面,按照6月26日收盤來看,京東與阿里巴巴、騰訊市值的差距依然很大,兩巨頭就如同看著「小弟」般。當天京東市值定格在611.49億美元,阿里巴巴的市值是京東的5.82倍,港股上市的騰訊換算過來是京東的 5.64倍,兩家的市值均在3400億美元以上,在互相爭奪者網際網路行業老大的地位。

即便京東市值真超了百度,也不意味著京東就能與AT站在同一個量級。那只能說明,網際網路領域暫時沒有了BAT,從三國爭霸時代,進入了AT兩虎相爭的時代。

(來源:AI財經社 陳芳)

相關焦點

  • 江湖從此無百度:市值先後被京東、網易超越,網友稱「德不配位」
    美國時間8月14日收盤,網易微漲0.49%,報262.13美元,市值335億美元;百度下跌2.6%,收於94.85美元,市值332億美元。一漲一跌之下,網易成為繼美團、京東之後,第三家市值超越百度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 以8月14日收盤價計算,中國頭部網際網路企業排名重寫,百度從曾經的「BAT」三強,跌落至國內第六。
  • BAT半年考:百度打贏翻身仗 騰訊阿里爭王者
    在8月19日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7年夏季高峰上,李彥宏如此回應了百度與騰訊、阿里的市值差距問題。事實上,在7月28日發布今年二季報後,百度的股價迎來了近期最大一輪的上漲,市值也迅速上升至740億美元的高位,繼續保持著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的位置。
  • 阿里、騰訊、百度、京東不幹了...
    這4個字乍一看沒毛病但卻是阿里、京東、騰訊和百度的首字在監測到他人公司全類別註冊「阿京騰百」商標之後,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百度聯合委託代理公司對45件「阿京騰百」商標向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阿京騰百」商標不予核准註冊據本案中阿里、京東、騰訊、百度的代理方介紹,2018年5月11日,梅州的一家公司向商標局提交申請了「阿京騰百」商標,45個類別全部申請。
  • 騰訊市值逼近阿里:看兩大巨頭都怎樣劃分版圖
    【人民眼光4月14日綜合報導】4月13日,騰訊股價上漲超5%,收盤股價突破170港元,市值達到15984億港元(約2062億美元這是騰訊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 此前,截至2015年3月18日,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巨頭之中,阿里巴巴市值約2123億美元,騰訊市值約1642億美元,百度市值約711億美元。 經過小長假前後港股行情的一片火爆,騰訊的市值大幅提升至2062億美元,距離阿里巴巴目前的2125億美元還有63億美元的差距,同時遠超百度的751億美元。
  • 阿里超越騰訊登上市值王(附百強榜)
    一方面,新經濟獲得強力支持,小米、寧德時代、邁瑞醫療等不少千億市值獨角獸紛紛登陸資本市場。另一方面,A股、中概股市值批量「打折」的現象亦頻頻上演。這一年,資本市場大起大落間,雖有逾八成上市公司市值縮水,仍有部分公司走在擴張的道路上。
  • 萬億醫療市場爭奪戰,2019年阿里、騰訊、百度、京東都在做什麼
    針對此,我們梳理了2019年阿里、騰訊、百度、京東四巨頭在醫療領域的重要動作,並在「做什麼」的基礎上,初步總結了這一年BATJ究竟在「想什麼」的問題,歡迎補充探討。百度:重啟醫療,整頓搜索,AI成年度關鍵詞簡評回顧2019年,百度在醫療領域似乎可以用「捲土重來」四個字形容,同時緊跟著其all in AI的大戰略。這一年,收購康復子、聯手東軟、打造靈醫智慧,切入眼科AI...百度並未掩飾在「醫療+AI」領域的野心。
  • 什麼業務撐起京東健康3400億港元市值
    在二級市場備受熱捧的京東健康是靠什麼業務撐起百億營收、超3000億港元市值的?計生、成人用品等非藥銷售收入佔比較高羞於在線下成人用品店或超市購買計生用品的小趙(化名)已成為京東健康成千萬活躍用戶中的一份子,他每年大概都會花費上百元在京東上購買保險套以及其他家庭常備藥。「京東健康超百億的營收裡,我也貢獻了一點點。」
  • 騰訊向左 阿里向右!
    騰訊、阿里財報一前一後來了:前者淨利潤增長19%,後者淨利潤增長54%(非通用會計準則下)。財報之後的市場表現完全相反,騰訊股價隨後大跌4%,阿里則是2個交易日暴漲近8%。最新市值方面,阿里為4546億美元、騰訊為31188億港幣(3976億美元),兩者的差距被明顯拉開。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而且,可以看到,對外投資擴張更為兇猛的騰訊,其市值漲幅也超過了阿里。5年前,騰訊市值還只有阿里的一半,如今卻和阿里在伯仲之間。今天,騰訊的總資產中,將近有一半為投資性資產。而從近年的漲幅也可以看到,基本上,騰訊、阿里投資入股的上市公司總市值每增長1倍,騰訊、阿里市值可以因此而增長0.5倍。
  • 騰訊市值反超阿里,蘋果超亞馬遜,長期主義總是幹不過現實主義?
    推薦語: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之間的市值表演從來都是充滿神奇,畢竟這種受掌控因為太多,一不小心就落下來了下文轉載自作者:吳拿說機大家都知道,如今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是我國網際網路行業絕對的兩大巨頭,也因為創始人都姓馬,更容易被大家拿到一起來比較
  • 京東股價再逼近,百度的人工智慧夢真的是夢麼?
    6月23日(美東時間)納斯達克收盤,京東股價上漲3.92%,報42.95美元,市值達到609億美元;百度市值615億美元,兩者差距僅剩6億美元,也即僅有1%的漲幅。6月26日(美東時間),也就是北京時間昨天半夜,京東和百度的市值又上演驚天大戰,兩大佬市值差距最低不到5億美元。
  • 騰訊少林、阿里武當、360日月神教,戲說今天的網際網路江湖
    阿里是武當,而馬雲就是當之無愧的張三丰。今天,雖然人人常常並稱BAT,但其實能真正放到與騰訊並列的位置,只有阿里一個,這兩家也輪流擔任中國市值第一的網際網路企業。而阿里的企業文化也跟武當相似,馬雲擅長太極,而其下面也有類似武當七俠等十數個一路追隨的合作人,而且各個聲名顯赫,如王堅、陸兆禧、胡曉明等。
  • 京東求變:市值515億美元 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近年來,國內電商江湖格局一向清晰,阿里、京東、拼多多分列前三,雖競爭激烈,但排位座次卻長期穩固不變,直到京東陷入至暗時刻。2019年1月24日,是中國電商史上一個難忘的時刻。雖然剛剛經歷了因系統問題被用戶「薅羊毛」數千萬的事件,但拼多多仍保持了連續三天的上漲,市值達318.38億美元。而京東受「餘震」影響,當天收盤市值為319.74億美元。
  • 一文讀懂「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版圖|深長
    其中,電商新零售為阿里的核心航道,卻又遭受了騰訊系裡京東、拼多多等的正面抗擊,因此,這一領域成為阿里對外投資的重中之重,從傳統商超轉型新零售的銀泰蘇寧,到賣家居建材的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其投資的這些公司,業務上都天然與阿里存在重疊及合作空間,且主要位於中國。
  • 電商三國殺,唯品會與京東利益捆綁,合縱連橫對決阿里
    在阿里巴巴的強勢防守下,京東拓展服飾品類的戰鬥艱難,往往面臨品牌二選一的競爭,導致京東的服飾板塊業務增長停滯。如此組團競爭,京東和唯品會與商家的談判籌碼更加靈活,多數服飾類和家紡類商家在唯品會和京東平臺上的銷售額在其整體電商銷售中的佔比達到三成。商家為了擴大銷售,就不會輕易放棄,只選擇阿里一家平臺。
  • 阿里騰訊百度京東360……等名字的由來 你如果不知道就out了
    詢問了很多人之後,馬雲發現,幾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阿里巴巴,並且,最難能可貴的是,語種不一致的情況下,阿里巴巴這個神奇的名字發音竟然幾乎一樣。這代表著這個名字不需要轉換就可以讓全世界的人聽懂,這和最初馬雲走向國際的野心是一致的,並且,阿里巴巴是以字母「a「開頭的,而「a「排行第一。於是馬雲一錘定音,將阿里巴巴作為公司的名字。
  • 騰訊成京東最大股東,劉強東真的拱手將京東「讓」給馬化騰了嗎?
    雖說劉強東是京東集團的創始人和總裁,但是目前劉強東僅僅持有京東集團的15.5%的股份,而騰訊公司卻佔有了京東集團的21.25%股份,已經超越了劉強東,那是否意味著騰訊公司如今已經在京東集團內部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了呢?
  • 落後阿里一萬億市值的騰訊,大公司跑得快,好公司跑得遠
    9月3日,騰訊股價收盤為534港元,市值5.12萬億;阿里巴巴股價收盤於284.2港元,市值達到6.1萬億。騰訊與阿里的市值差距,拉大到1萬億。作為中國僅有兩家躋身市值全球前十的大公司,騰訊和阿里在市值上的你追我趕,相互反超,本身是資本市場的常態,但今年夏天以來阿里和騰訊市值「剪刀差」的形成,還是頗值得玩味。 騰訊其實剛剛經歷了「最好的時光」。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騰訊一度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最大「受益者」。疫情給實體經濟按下「暫停鍵」,但卻成了「宅經濟」最好的增長動力。
  • 騰訊市值3月來暴增1822億美元;阿里回應P9事件反轉及黑稿作者道歉...
    騰訊市值3月來暴增1822億美元;阿里回應P9事件反轉及黑稿作者道歉;蘋果Mac宣布放棄英特爾晶片,採用自研晶片......經核實確認,網傳信息為不實消息,請勿輕信傳播。(TechWeb)國內新聞4.騰訊自3月暴漲45%市值增1822億美元,馬化騰身家增153億6月22日,騰訊不斷走高,股價重返470港元關口,創2018年3月19日以來新高,日內漲幅近3%。
  • 這家美國公司歷史超150年,年賺500億,是阿里、騰訊背後的大貴人
    中國網際網路的格局已經從BAT三足鼎立,變成兩強爭霸,或者說是兩超多強。阿里、騰訊組成了第一梯隊,百度、小米、京東、滴滴、甚至是美團組成了第二梯隊。不過這些第二梯隊的公司可以找到阿里巴巴跟騰訊的影子,除了百度跟小米保持相對的獨立之外。我們都知道阿里巴巴背後的老闆是日本人孫正義,騰訊背後老闆死南非的標準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