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6月26日擠進網際網路第一陣營的京東最終沒能如願,BAT還是BAT,站在第二梯隊的京東(J)依然在遠處遙望著。
6月26日,京東再漲1%就要將百度踢出BAT的新聞刷了屏。這讓當日晚間開盤的美股,吸引來了不少中國人的注目,看客們想要親眼見證,京東替代百度躋身網際網路陣營第一梯隊。
然而,迎接看客們的卻是失望。
雖然當日晚間開盤,股價波動後京東市值一度逼近百度,只有5億美元的差距,但最終定格在8.24億美元,沒有改寫歷史。甚至,盤中雙方的差距一度從前一個交易日的8.3億美元拉大至27億美元,京東的市值也一度跌破600億美元至597億美元。
即便京東市值真超了百度,也不意味著京東就能與AT站在同一個量級。百度的節節掉隊,已經讓它告別了網際網路三國爭霸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京東百度之爭,爭的僅僅是網際網路第二梯隊的老大。
BAT為什麼不能變成ATJ?
京東想要擠進BAT隊列的心情可以理解,從劉強東將心思重新放到京東上後,京東就不甘於待在第二梯隊,而百度近年來遇到的危機,也讓京東找到了一個可以取而代之的好機會。
在此背景下,市值變動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如果在市值上京東反超了百度,那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BAT變成了ATJ。因此,當6月23日收盤京東與百度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時,6月26日網上就恰如其分地出現了「或許就在今晚,劉強東就要將李彥宏擠出BAT」的字樣。
且不說,目前京東的市值還沒有超過百度,即便是京東市值真超過了百度,也不能說明,京東就真得躋身網際網路第一陣營了。因為,外界給百度、阿里巴巴冠、騰訊以BAT的稱呼,並不是通過市值來決定。
2013年BAT一詞第一次出現時,阿里巴巴還沒有登陸美股資本市場,BAT之所以以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三巨頭的身份深入人心,是因為三家都構建出了屬於自己的核心壁壘,百度的優勢在搜索、阿里巴巴在電商、騰訊在社交,他們分別掌握著信息、交易、關係這三種大數據,這是無人可替代的。
而對於其他創業公司以及第二梯隊的網際網路公司而言,BAT則成了三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從某種意義上講,BAT的稱號是行業身份地位的象徵。
並且,2013年以來,通過投資,網際網路領域的明星公司也或多或少有著BAT的烙印,這些公司對外則被冠以BAT系的標籤。如快手、鏈家網、糯米、愛奇藝、uber等都是百度投資的,阿里系則有陌陌、高德、優酷土豆、微博、今日頭條等一眾明星公司,而京東則一直掛著騰訊系的標籤,同屬於騰訊大家庭的還有58同城、滴滴、知乎、美團、同程旅遊等。
從業務發展層面看,目前在搜索領域百度依然佔據著絕對的競爭優勢,佔據著市場近8成的份額。與之相反,京東的業務卻並沒有構建出屬於自己的核心壁壘,反而是因為有著阿里巴巴這個競爭對手的存在,讓京東很難有片刻安歇。
在任何一個行業,一個沒有構建出護城河的公司是不可能進入第一梯隊,代表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因此,雖然近年來百度遇到了危機,但京東業務對網際網路的重要性並沒有百度那麼高,京東也很難取代百度在網際網路行業的地位。
而百度當前正在發力的人工智慧領域則站在了世界網際網路的前列,包括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巨頭都在對此進行探索,這代表著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百度真能率先出成果,那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與之相反,京東被寄予厚望並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金融、雲計算、物流三大業務,無不面臨著強勁的對手。在金融方面,騰訊和阿里巴巴是其難以逾越的大山;在雲計算方面,亞馬遜已經開始盈利,京東才剛開始投入;在物流方面已經走向開放的京東,最終不得不與順豐、EMS相爭。而在電商這個主營業務上,京東的營收增速與過往相比正在放緩。在新業務布局上,京東還在一步步走阿里巴巴走過的老路。
盈利上,京東與騰訊還差3個百度
在營收層面,京東曾靠著計算方式的不同,將所有的商品交易流水都算做收入,早已經超過了BAT,2016年還憑此問鼎了《財富》雜誌發布的世界500強。在這份榜單中,BAT三大巨頭卻紛紛落榜了,引發了一片唏噓聲。
由於營收計算方式的不同,BAT是按照落到口袋裡的真金白銀計算,而京東是算交易流水,因此營收的數據並沒有反應出京東在行業的真實地位。拿2016年的財報舉例說,京東的營收為2602億元人民幣(約375億美元),百度的營收為705.49億元(約101.61億美元),阿里巴巴的營收為1438.78億元(約209.17億美元)、騰訊營收為1519.38億元(約219.03億美元 ),京東的營收不僅碾壓了百度,還把阿里巴巴、騰訊拋在了腦後。
因此,在用財務指標判定行業地位方面,拿淨利潤來對比或許更貼切。2016年,京東淨虧損人民幣35億元(約5億美元),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分別盈利116.32億元(約16.75億美元)、412.26億元(約59.89億美元)、414.47億元(約60.24億美元)。這意味著,想要取代B,達到和AT同一個量級,京東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事實上,自2013年BAT第一次出現以來,網際網路圈曾不斷傳言過第四極,攜程、小米、360等都被認為會成為BATX中的X,但最終都沒能成真。
市值方面,按照6月26日收盤來看,京東與阿里巴巴、騰訊市值的差距依然很大,兩巨頭就如同看著「小弟」般。當天京東市值定格在611.49億美元,阿里巴巴的市值是京東的5.82倍,港股上市的騰訊換算過來是京東的 5.64倍,兩家的市值均在3400億美元以上,在互相爭奪者網際網路行業老大的地位。
即便京東市值真超了百度,也不意味著京東就能與AT站在同一個量級。那只能說明,網際網路領域暫時沒有了BAT,從三國爭霸時代,進入了AT兩虎相爭的時代。
(來源:AI財經社 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