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倡導善心善行 實踐人間佛教

2020-12-18 中國西藏網


南普陀寺為群眾提供義診服務。 南普陀寺供圖


南普陀寺提倡文明敬香,寺院免費提供遊客一人一支香。 南普陀寺供圖

佛教在唐代禪宗出現時,已經實現中國化。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中國社會之大變局,中國佛教開始探索現代轉型。在新時代,佛教應如何繼續與社會適應,進一步中國化?千年古剎福建廈門南普陀寺,正在進行自己的探索和實踐——

專業義工,服務社會

5月18日上午,大批遊人、信眾來到福建夏門南普陀寺。天氣十分炎熱,義工們正在引導遊客飲用直飲水,為他們指路、講解。

在南普陀寺,義工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011年,南普陀寺取消門票,如今,每天的人流量達到3萬人次。穿著黃色義工服的佛門義工,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行為,服務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信眾。

10年前,南普陀寺的義工部成立時,只有300餘人,現已有超過5000人的義工隊伍。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有信徒也有非信徒,協助處理寺院的日常事務,並「走出山門、服務社會」,在社區照顧孤寡老人,開展消防、垃圾分類宣傳,在醫院做義務導診。

「只要你願意服務社會,就可以成為義工。」義工部負責人心源法師告訴記者。

寺院定期對義工進行培訓,內容涉及佛門禮儀、生態環保、心理健康等。服務內容也從最初的護持道場秩序擴大到社區關懷、社會公益行動。2016年,南普陀寺義工部榮獲「全國119消防獎先進集體」 榮譽稱號。

「家人和朋友受到感染,也經常跟著我做義工服務。」已經從單位退休的鄭美蓮是義工部接待組組長,她自豪地告訴記者,「一些社區有需要時,會直接打電話給義工部要義工,他們說,不是因為義工的工作是無償的,而是因為義工們認真負責又專業,讓人放心。」

南普陀寺方丈則悟法師介紹,「義工組織最初是為那些樂意為社會服務的信眾搭建的一個平臺。後來,很多非信徒也加入進來。而南普陀寺巨大的人流量,以及開展的慈善和環保等社會服務事業,也需要有足夠的、專業的義工。」

在義工們看來,義工服務是一種健康的、對社會有益的生活方式。慈護組義工陳麗真說,「放下自我,奉獻社會,以團體的需要為需要,盡力去做,感覺身心健康,越做越歡喜。」

記者了解到,2017年,義工部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南普陀義工服務社」,分為導覽、接待、慈護、社工、梵唄等12個小組,體現出南普陀寺義工服務的專業性與組織性。義工服務社已與廈門100個社區結對共建,開展慈善、環保、公益、消防等方面的活動。

創新方式,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佛教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佛教文化需要煥發出新的光彩。

7月14日至20日,南普陀寺將舉辦第四屆兩岸青年禪文化體驗營。則悟法師表示,體驗營包括少林武術、坐禪等佛教文化活動,閩南騎樓、金門古厝風貌等民俗文化體驗,「這些活動旨在藉助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兩岸青年增進往來、密切情誼,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推進祖國統一。」

南普陀寺幾經修繕,保持了傳統閩南建築風格,寺中的文物備受「呵護」,南普陀寺就像一個「佛教博物館」。各殿堂門口的牌匾,詳細介紹了相關佛教文化知識。在山門前,兩位遊客正在看牌匾上的註解。信眾和遊客遊覽寺院,同時也感受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普陀郵局裡,記者看到,一位年輕人正在選購佛教文化的紀念郵票和書籤。

「如何將佛教文化與新時代文化思潮相融相契,並創造出屬於新時代的佛教文化,將是佛教持續推進中國化的重要課題。」則悟法師對記者說。

弘法部是一家新媒體機構。兩位法師正戴著耳機整理視頻資料。「80後」的林睿學的是新聞傳播,2014年通過寺院招聘來到弘法部,「我選擇到南普陀寺工作,是因為了解到寺院正大力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專業的傳播團隊,自己在這裡可以有所作為。」

弘法部負責人了瑞法師告訴記者,「南普陀寺開通了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在網絡上弘揚傳統文化。我們有一個小型的錄音棚,一些簡單的音頻、視頻都可以自己製作。」

2017年12月,南普陀寺舉行「無遮水陸」嘉年華。這是一場集合現代虛擬實境VR體驗的傳統文化活動。活動中,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梵唄表演,讓現場的遊客、信眾感受到數千年歷史的佛教文化藝術精華。

培養現代僧才,豐富人間佛教內涵

「南普陀寺是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的發祥地、實踐地與輸出地。在大師的銳意改革中,南普陀寺以建立教場弘法利生為宗旨,推動戒法修持,培育現代寺僧才智,由此迎來了重輝的氣象。佛教界應該將當今佛教對現代文明吸收、融合、發展的內容進行收集整理,豐富人間佛教的內涵。」閩南佛學院院長則悟法師說。

人才是佛教健康發展和服務社會的關鍵。則悟法師表示,僧才必須做到「兩要」:「要『以戒為師』,這是僧人的基本遵循;要愛國愛教,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安定,這是對大乘教義的落實,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南普陀寺內的閩南佛學院,1925年由南普陀寺會泉法師創辦,歷經太虛大師的完善、妙湛法師的復辦、聖輝法師的光大、則悟法師的承傳,已成為漢傳佛教法師培養的重要搖籃。

閩南佛學院已畢業學僧3000人左右。1985年復辦至今,有30多人到國外留學深造,近100人前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弘法。留在國內的畢業生,已成長為寺院、佛教學院、佛學研究機構的中堅力量和接班人。

在佛學院女眾部的電教室,記者看到,學僧正在學習excel操作;多媒體教室裡,外聘老師正在與學僧練習英語口語。「80後」的宏覺法師大學本科畢業後出家,2017年從閩南佛學院畢業留任學院教導處。她向記者介紹,學院除了佛學專業課程,還開設有外語、宗教學原理、文史專題講座等公共課。「我們雖是出家人,一樣需要系統學習,才能適應現代社會、開展對外交流。」宏覺法師說。

閩南佛學院教務長靜安法師介紹,「為適應社會和佛教的新變化,閩南佛學院還不斷適時調整教學大綱、課程設置和教學規範,探索新的僧才培養模式。」

如今,閩南佛學院已成為一所研究型的院校。2017年3月,南普陀寺與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共同啟動了《太虛大師全集》編修項目。

靜安法師說,「太虛大師是近代一位思想超前、包容、開放的出家人。全集作為太虛大師的精神與智慧的集中呈現,是對中國佛教的發展進行的承前啟後的總結。」

承繼傳統,傳遞慈善正能量

5月19日至5月20日,南普陀慈善會首屆義診服務發展與交流論壇在廈門舉行。與會人士以南普陀寺慈善會義診院開展義診服務23年來的經驗為基礎,結合佛教慈善特色與佛醫傳統理論,探討慈善義診服務的現狀與熱點問題。

南普陀寺恪守佛教「慈悲濟世」的宗旨,發揚「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奉獻精神,從事公益慈善事業。

「我們繼承太虛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精神。人間佛教意味著積極關懷社會事務,包括文化、教育、環保,淨化世道人心、淨化社會。出家人是公民,是社會的一員,必須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南普陀寺作為都市道場,更需要融入社會、服務社會。」 則悟法師說。

5月21日,義診院在南普陀寺舉行現場義診施藥服務。當天,來自廈門市中醫院、廈門梧村骨科醫院等醫療機構的8位醫生參與義診,現場為群眾提供中醫骨傷科、內科、皮膚科等科目診療服務,並免費施藥。

義診院成立於1995年,是漢傳佛教第一家慈善醫療義診單位,具有廈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正式頒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義診院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一直堅持面向寺院僧眾與社會群眾定期開展義診活動,並於每周末向貧困地區及經濟困難的患者義診施藥。

南普陀寺慈善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弘來法師介紹,到2017年,義診院義診總人數超過1.3萬人。

「慈善義診活動傳遞著正能量,營造樂善好施的氛圍,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慈善事業中來,自利利他,積沙成塔。」則悟法師向記者表示。

目前,南普陀寺公益慈善活動已涵蓋助學助教、慰問送暖、扶貧助困、環保護生、捐資修路、賑災救急等方面,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村村寨寨。24年來,南普陀慈善會共捐助資金超過1億元。「相比錢數,我們更看重傳遞『慈善』的理念。」弘來法師說,南普陀慈善會實行會員制,共有7萬會員,普通會員每天捐助一元錢,一年是365元。「我們發給大家一個小象儲蓄罐,每天投入一塊錢,希望大家每天升起『慈悲心』。」

「慈善不僅僅是給予,更重要的還有參與。當你親身參與時,會受到教育,會對人生和社會有新的認識。」弘來法師說。

南普陀慈善會創新助學模式,與高校聯手開展勤「公」助學項目,受助學生需要參與導診義診、義務家教、環保宣傳等公益活動,目的是希望他們通過公益服務,懂得感恩與回饋。畢業於廈門一中的施小敏說:「南普陀慈善會的資助為我的大學夢掃清了障礙。沉甸甸的紅色信封上寫著『勿忘世上苦人多』,我會牢牢記住,將來回饋社會,幫助更多的人。」

則悟法師說:「佛教從事慈善事業的傳統由來已久。但在現代社會從事慈善事業,佛教界需要加強合作,也要加大與社會的合作,進行專業化運作,不斷探索新思路、新形式、新途徑。」

倡導文明祭祀,保護生態環境

今年清明節期間,南普陀寺功德樓前的人比肩接踵。人們用寺院印刷的金紙替代金箔紙,統一焚燒;用寺院自製無汙染的純檀香,替代祭祀者自己帶的香。

而早在2009年,南普陀寺就已經開始提倡文明敬香。「一人一支香,由寺院免費提供。」南普陀寺知客悟雲法師說,「現代工藝製作的香和金箔紙含有有毒化學物質,汙染大氣環境。文明祭祀、綠色追思,更加符合環保理念。」

記者了解到,每逢重大祭祀節日,南普陀寺義工都在寺院現場宣傳。通過畫冊海報、廣播錄音、網站微信,甚至給祭祀者點對點發簡訊,多渠道宣傳文明祭祀的理念。而從今年農曆七月開始,將給祭祀者每人免費贈送「一支香、一張紙」,不再接受祭祀者的自帶祭祀品。到今年冬至時,將推行用鮮花祭拜取代焚香。

在南普陀寺,「垃圾不落地、能生大福慧」的告示牌以及垃圾分類宣傳欄隨處可見。2014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南普陀寺啟動 「垃圾不落地」系列環保活動,宣傳環保、惜福的理念,引導人們用心對待生活環境。2015年,南普陀寺啟動「善心善行」公共文明行為系列活動。

「垃圾分類、踐行公共文明行為,看似小事,但能反映出社會的整體素質和道德涵養。佛教倡導、踐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我們願意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培育人們的文明、環保理念。」則悟法師說。

如今,廈門在全島推行垃圾分類和垃圾不落地的「南普陀寺經驗」,「善心善行」公共文明行為系列活動也在廈門的社區得到推廣。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慈悲心 翰墨情"2017年廈門書畫慈善行齊聚南普陀寺
    2017年1月1日,值此辭舊迎新之際,廈門市佛教界、書畫界聯合社會各界善心人士齊聚南普陀寺,參加「慈悲心•翰墨情——2017年廈門新年書畫慈善行」活動。本次活動指導單位為廈門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廈門市文聯、廈門市慈善總會;活動由廈門市佛教協會、廈門市書法家協會、廈門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廈門日報、廈門銀行、廈門日華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廈門南普陀寺、閩臺書畫院承辦;張驍寒研究會協辦。市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淨心法師主持開幕式。
  • 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運作模式調查——鄧子美 王佳
    關鍵詞:佛教、慈善、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社會救助一、南普陀寺佛教慈善事業基金會簡介1、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發展簡史廈門南普陀寺,是始建於唐代的著名古剎。1924年,改為十方叢林。慈悲濟世,救苦救難是佛門弟子必備的善願,更是大乘佛教弘法利生諸多善行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佛教自古以來都把舉辦慈善事業作為一項重要的事務,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也正是秉承了佛教這一優良傳統,提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友愛的精神,發展慈善,積極開展賑災救難、扶貧助殘、辦學助學、義診施藥、修橋造路、放生護生等公益慈善活動。
  • 廈門景點南普陀寺簡介 閩南佛教勝地
    南普陀寺簡介  南普陀寺在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鐘、古書等,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 廈門南普陀寺中興法師:妙湛老和尚
    生前任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名譽會長,廈門市佛教協會會長,閩南佛學院和福建佛學院院長,南普陀寺、鼓山湧泉寺、武夷山永樂禪寺方丈。法師1939年於鳳城雙泉寺依進修老和尚出家,同年10月於北京拈花寺受具足戒,1940年到青島湛山寺佛學院深造,1942年到揚州高旻寺親近來果禪師,1957年住錫廈門南普陀寺,直至1995年示寂,時年86歲,僧臘56夏。宗教政策開放後,妙湛法師積極維護佛教的合法權益,維修寺院。
  • 遊在廈門:南普陀寺,眾生普度讓愛化緣
    導語:大家好,本文由是山泉叮叮獨家發布,如果喜歡小編的話就請點擊右上角進行關注吧摘要:南普陀寺,眾生普度讓愛化緣遊在廈門,帶你快速掌握廈門遊玩最全攻略,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廈門著名景點南普陀寺,南普陀寺是閩南乃至全國聞名的佛教寺院
  • 南普陀寺舉行無遮水陸法會 不收門票信眾零距離親近
    南普陀寺舉行無遮水陸法會水陸法會期間,任何人都能來參加。南普陀寺不收門票、香火免費、經書贈送,法會不設門檻。(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將於12月2日至8日,(農曆十月十五至廿一)啟建丁酉年無遮水陸法會,法會敦請南普陀寺方丈則悟大和尚主法,禮請廣慈長老為法會總顧問。道場即將開啟,當需內外淨潔,行止有禁。12月1日下午2時,南普陀寺舉行燻壇灑淨儀式,恭請則悟大和尚主法,領眾繞寺一匝,灑淨大壇、法華壇、楞嚴壇、諸經壇、淨土壇、華嚴壇、延壽壇。
  •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赴福建三明「紅色義診」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赴福建三明「紅色義診」 2019-08-18 11供圖    中新網廈門8月18日電 (記者 楊伏山)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組織醫生護士與義工,奔赴福建省各大革命老區,持續開展扶貧義診工作。8月17日,該扶貧義診工作在紅色革命聖地、原中央蘇區縣、現福建三明市建寧縣啟動。
  • 廈門南普陀寺獲贈清代仿何朝宗德化白瓷觀音像
    南普陀寺為此舉行了隆重的祈福捐贈座談會。,而且南普陀寺有很好的文物收藏條件,兩件文物放在南普陀寺,可以說是恰得其所。」則悟大和尚說:「何老先生同南普陀寺淵源深厚,觀音菩薩則同南普陀寺一脈相承。很感動何老先生捐贈這兩件文物,南普陀寺藏經閣中的許多文物,都是像何老先生這樣的愛心人士捐贈的。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來改善南普陀寺的文物保存環境,用更多專業的設備來保存文物,讓善心人士的心願在南普陀寺真正受益。
  • 六祖慧能4點禪學思想,說破《壇經》宗旨,是參修人間佛教的法門
    六祖慧能4點禪學思想,說破《壇經》宗旨,是參修人間佛教的法門 | 文 青衫文齋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在人間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悟道,在人間弘法度化眾生,可以說佛的一切離不開人間。上個世紀初期,高僧大德太虛法師力主推行人間佛教,以眾生為中心,建立契合時機的佛學,普度一切有情,並使佛學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群體,悲智雙運,教化世間。後來,趙樸初居士等又進一步促使太虛的佛學思想得到發揚光大,把「愛國愛教」作為人間佛教的中心。
  • 南普陀寺是漢族地區全國佛教重點寺院 最為出名的是素齋和素餅!
    南普陀寺是漢族地區全國佛教重點寺院。 ·最為出名的是素菜館兩樓的素齋和寺廟的素餅。 ·五老山則是南普陀寺的後山,是廈門八大風景區之一。 ·從寺廟走上五老山僅需1小時左右,也能從此路前往廈門植物園。廈門著名古剎,居於鷺島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臨碧澄海港,風景絕佳。
  • 南普陀中醫院國醫堂掛牌成立 為大眾提供中醫藥特色服務
    中國網8月11日訊 2020年8月8日,「形神合一·心身共治——福建中醫藥大學南普陀國醫堂揭牌儀式暨義診活動」在廈門南普陀寺舉行。「形神合一·心身共治——福建中醫藥大學南普陀國醫堂揭牌儀式暨義診活動」在廈門南普陀寺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南普陀寺慈善會會長則悟大和尚在儀式上致辭表示,傳承與發展中醫藥事業、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
  • 日本僧團在廈門南普陀寺修行體驗圓滿結束(圖)
    日本法師在方丈樓與則悟法師親切交談    贈:「佛光」、「法誼」等墨寶    六位日本法師於禪堂前合影留念    六位日本法師與南普陀寺禪堂僧眾合影    在念佛堂與全體同修及護法居士合影佛教在線9月6日消息  南普陀在線報導:9月5日,日本僧團在南普陀寺修行圓滿一周,結束預定的坐禪、念佛體驗。
  • 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教聖地,香火鼎盛不收門票還有送一支香
    福建南部有一句俗語,「一年到南普,三年不吃苦,吃一頓平安,有吉祥如意」,是很遠很遠的地方有名的南普陀寺,也是很多人去廈門的旅遊勝地,南普陀寺建於五老峰,建於唐代,閩南一帶的佛教聖地,閩南最受歡迎的千年古寺。
  • 賈文忠: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左臨廈門大學,右毗廈門理工學院,佛門弟子、寒窗學子,穿梭往來,暮鼓晨鐘,相映成趣。清澈的陽光灑滿古寺。薄薄的圍牆外,上班的人們在吃早點、喝牛奶,廈大的少男少女們揉著眼睛穿過校園奔向教室和圖書館。而我就在此時以頂禮膜拜的心情走進了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元廢,明初復建,更名普照寺。
  • 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在珠海普陀寺圓滿結業
    「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結業典禮,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方丈明生大和尚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珠海普陀寺)明生大和尚、悟和法師、悟倫法師向學員代表們頒髮結業證書(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珠海普陀寺)2019年8月12日,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廣東省佛教協會協辦,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承辦的「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
  • 中普陀寺佛教文化園開園
    中普陀寺佛教文化園開園2020年09月30日 17:28:59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9月30日上午,省重點工程——洞頭中普陀寺佛教文化園舉行開園儀式。 參觀文化藝術展  洞頭網訊(記者 王叢文 潘道陽 見習記者 彭晟佑)9月30日上午,省重點工程——洞頭中普陀寺佛教文化園舉行開園儀式。
  • 珠海普陀寺,位於長南逕古道入口,是觀音菩薩應化道場
    (讓旅行更出彩,讓生活更有趣說起普陀寺,人們很容易想起位於浙江舟山的普陀山,那裡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觀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珠海普陀寺,則坐落於鳳凰山麓,前身是懷庵古寺,現為觀音菩薩應化道場。以普陀命名的寺院很多,比如廈門的南普陀寺,因位於普陀山之南而得名。普陀是梵語Potalaka的省音譯,原本是指一個小島,現在基本上就是指普陀山,馬上聯想到的就是觀音菩薩。上海有個區也以它為名,叫普陀區。
  • 「愛心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向菲律賓捐贈81.36萬個口罩
    福建省閩南文化發展基金會、廈門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和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捐贈口罩813600個,以實際行動關心和支援旅菲華僑華人抗擊疫情。 則悟大和尚在致辭時表示,捐贈口罩幫助菲律賓人民及當地僑界與佛教界同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有力的醫療物資與精神動力,是與菲律賓人民和僑胞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具體實踐;也是進一步落實「愛心廈門」建設的具體行動。則悟大和尚動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菲律賓各界積極馳援我們抗擊疫情,「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當前,菲律賓正面臨著嚴峻的疫情形勢。
  •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釋 行 願提要:印順法師是當代中國佛教著作等身的三藏法師,佛學泰鬥。印順法師倡導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思想是在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的基礎上,經過再轉化更加的精純與豐富。他提出人間佛教「人菩薩行」的實踐者,一、具煩惱身;二、悲心殷切」,並以菩提心、大悲心、性空慧三心作為自己修持佛法的心要。
  • 在南普陀寺體驗修行的日本僧團七日乘機離廈(圖)
    9月8日消息 據南普陀在線報導:應中國佛教協會的邀請,由日本「日中韓國際佛教交流協議會」委派來華體驗修行之僧團,在南普陀寺為期10天的修行體驗活動圓滿結束,9月7日下午5時許離廈。9月6日,南普陀寺安排六位法師由大知客妙真法師、書記通禮法師等陪同日本僧團參觀廈門市鼓浪嶼、會展、環島路等各主要景觀。7日上午8時許,日本僧人們前往金榜山紫竹林寺(閩院女眾部),監院法源法師、副監院悟源法師熱情接待他們並於客堂座談。之後參觀了學院女眾部教學樓、圖書館、南普陀寺網站等。10時許,日本僧團一行在閩院教務處座談,總結此次來華修行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