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老友記 吳昊
8月7日,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在深圳召開,這場充滿硬核氣息的會議前期少有預熱,但結束後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在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宣布:華為麒麟晶片將停產,成為絕唱。
餘承東在演講中語調和緩、普通話水平感人,與這條信息發酵的速度和劇烈程度,形成鮮明對比。
在人們心中,華為一直以頑強著稱,遭遇美國兩輪制裁、業績不降反增、三大業務全部實現正向增長,今年二季度,華為手機業務更是以15.85%的增速、20%的市場份額,超過三星,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廠商。
華為手機業務能夠突破美國封鎖,麒麟晶片功不可沒,華為熱銷的Mate和P系列,一直都依賴於麒麟晶片的保駕護航。如今革命尚未勝利,頭號功臣卻前景堪憂,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情況危急的不只是華為,還有國內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去年華為為了應對美國的制裁,開啟極限自救,秘密發動渡江戰役,力圖拿下國內50%的市場份額,在華為銳不可當的進攻中,小米、vivo、oppo都被迫割地、退讓。
未來華為如果失去麒麟晶片,其在高端市場的實力將會大打折扣,小米、vivo、oppo雖然有心接棒,但整體實力孱弱,難以與蘋果、三星抗衡。華為如果依賴於外部晶片,在中低端市場依然會繼續蠶食小米、vivo、oppo的份額。
突破長江天塹、清掃外部勢力,不止是華為的目標,還是所有國產智慧型手機共同的關口。
2019年一季度,華為手機業務風光無限,全球市場佔有率為18%,緊咬住三星不放。餘承東豪情萬丈,不再和小米隔空打擂,他在採訪中稱:四季度華為有機會超過三星,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公司。
餘承東喜歡立flag,自從擔任華為消費者CEO以來,他經常在公開場合透露一些誇張言論,每當外界等待其被打臉之時,這些目標卻又實現了。只不過這一次,華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敵。
2018年底,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逮捕,讓華為的處境變得微妙了起來。在此之前,美國已經下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出口電訊零部件產品,中興險些當場休克。
美國對中興的制裁顯然別有預謀。美國作為全球通訊產業的最大受惠者,中國在5G技術的領先地位已經讓其坐立難安,而華為作為中國5G技術領頭羊,情況似乎並不樂觀。
為了防患於未然,避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中興事件之後,華為內部開啟了「消A計劃」和「渡江戰役」。
所謂消A,主要指替換美國物料,減少對美國元器件的依賴;而渡江戰役則是將市場向國內轉移,為此華為制定了一個前無古人的目標:拿下國內50%的市場份額。
渡江戰役剛剛開啟,大洋彼岸制裁的消息就已經傳來,在這一場有預謀的絞殺中,華為的形勢不容樂觀。
根據禁令規定,所有產品如果有25%以上的技術來自美國,需獲得美國商務部頒發的許可證,才能向華為供貨,隨即谷歌、高通等公司停止向華為提供服務,華為手機業務在海外市場險些折戟。
在美國制裁之前,華為手機海外出貨量佔據半壁江山,尤其是歐洲市場,華為已培育數十年,號稱華為的「第二本土市場」。但由於被納入實體清單,華為在海外市場栽了大跟頭。據彭博預測,華為海外市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會下降40%-60%。
海外失守,國內市場成為了華為最大的希望,而此時發動渡江戰役的華為,也展現了恐怖的渠道能力。
據財新報導,華為在渡江戰役打響之後,給渠道商下達了成倍的提貨任務,如若沒有完成,渠道商會遭遇降級處罰,同時也無法拿到華為銷售緊俏的機型。
另外,華為給予渠道商充足的利潤空間,銷售提成往往能夠到15%往上,即使比起與渠道商深度捆綁的OV,也不遑多讓。
在華為渡江戰役發動之後,其市場份額一路高增,2019年三季度國內市場佔比39%,今年一季度達到42%,二季度達到44%,逐漸靠近50%的目標。
華為渡江初戰告捷,一方面是華為自身產品實力強悍,另外則是外部環境促使,二者相輔相成,成為華為渡劫的重要倚靠。
華為最開始涉足手機業務,主要為運營商提供貼牌機,因為堅持巨額投入,以及晶片自研,在P6、Mate7發布之後,華為日漸暢銷,繼而進入高端市場。
在被美國制裁之後,P30功不可沒。2019年4月,華為發布P30,主打攝像功能,搭載潛望式攝像頭、超感光徠卡四攝,支持7.8倍光學變焦。餘承東在發布會上說:「這一次我們改變了攝影領域的規則。」
P30銷量破千萬隻用了85天,比P20破千萬的時間整整少了62天,最終P30的銷量達到了2500萬部,成為了華為渡江戰役當中的重要力量。在5G市場上,華為更是卯足了勁,採用機海戰術,先後發布mate20 X、mate30 系列、P40系列、暢想20Pro、榮耀V30等,價格涵蓋千元到萬元機之間,對其它廠商形成降維打擊。
另一方,則是外部環境促使。
自從華為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之後,國內民族情緒高漲,「買華為等同愛國」的情緒在民間不斷發酵。
民族情緒被點燃,消費者對於華為產品認可度越來越高,線下渠道「點殺」的潛規則一度失靈,消費者進店點名就要華為。
2019年,任正非在接BBC採訪時稱,感謝美國政府到處為華為做廣告。雖然這是任正非的豁達體現,但國內市場的確如此。尤其在公務員體系中,「用華為之風」一時盛行。
美國越是封堵華為,華為手機在國內賣的越好。而隨著華為在國內市場一路攻城略地,其它手機廠商也被迫加入戰局。
2019年5月,華為被美國制裁的消息傳來,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壓力,包括友商。美國禁令發布第二天,雷軍接任小米中國區總裁,雷軍上一次親自下場,還是2016年小米遭遇供應鏈危機。
雷軍預測,華為國內市場份額一定會大幅增加,而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早已飽和,這就意味著,國內其他智慧型手機品牌將要面臨一場保衛戰。
華為渡江戰役如同蝴蝶效應,在各大廠商之間傳導,最終波及整個智慧型手機江湖。
最先受影響的是OV。
華為渡江戰役的主要力量放在了線下。據36氪報導,從2019年5月開始,華為手機在部分地區的市場銷量增加了兩三倍,同時也給供應商制定了極高的考核目標,以往賣掉1000臺,提貨1100臺,5月之後賣掉1000臺,轉眼又得提2000臺。在狼性文化的薰染之下,華為市場份額一路走高。
線下渠道一直是OV的重鎮,曾經一度佔據其出貨量的80%左右,在華為發動猛攻之後,OV開局就遭遇失利。2019年Q4,OV市場份額分別下降至16.4%和15.4%,一位大型渠道管理人員對ov透露:「華為是主力軍,你們是替補,如果華為在某個地方斷檔了,會推你們的產品」。
面對華為銳不可當的攻勢,OV只能暫避鋒芒,開始轉戰線上渠道。2019年,vivo推出了子品牌IQOO,oppo將海外品牌Realme調回國內,同時銷售渠道也開始向京東、天貓、蘇寧等電商平臺轉移。另一方面,ov則集中發力千元機市場,小米盧偉冰曾透露,ov佔據了千元機50%的市場。
OV的轉變,給小米帶來了壓力。
線上遭遇OV和華為的雙面夾攻,千元機市場遭到OV蠶食,加上4G手機去庫存影響,2019年Q4小米國內市場份額一度跌至不足10%,股價也一路跌到約9港元。
去年7月底,一位記者向華為輪值董事長梁華提問:內地手機市場出現了華為一家獨大的情況,華為的良心會不會痛啊?
處於極限自救模式的華為當然無暇顧及友商的感受。不過,米OV雖然開局失利,但並沒有坐以待斃,在與華為的攻防戰中,米OV星夜過江東,加碼海外市場。
華為在海外流失的市場,給國內手機廠商留下了機會。今年一季度,小米在西歐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79%,市場份額達到10%;OPPO也在歐洲市場實現1014%的增長,成功分到一杯羹。
海外市場的另一重鎮則是印度市場。
調研機構 Canalys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為 1730 萬臺,同比下滑 48%,其中小米佔據31.3%的市場份額,穩坐第一名,vivo則超過三星,成功躋身第二名。
不過,頭部廠商神仙打架,殃及的卻是小品牌。2019年二季度,中國市場尚有8%的市份額屬於其他品牌,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僅剩下3.4%。
不難看出,華為渡江戰役之後,智慧型手機市場硝煙再起,各大品牌之間相互傾軋,遊擊戰和肉搏戰輪番上演。
不過,對各大手機廠商來說,置身風暴之中,要麼邁向新的臺階,要麼等待墜落。
美國對華為的兩輪制裁,威力不容小覷。
「(假設)我們在遊泳比賽,去年的第一輪制裁相當於把華為的』手』捆住了,今年第二輪制裁相當於把華為的』腿』捆住了,我們現在』又扭腰又扭屁股』去跟別人比賽,手和腳都被捆上了,所以我們的狀況非常艱難。」餘承東在講話中稱。
華為的艱難其實是中國手機行業的長期寫照。一直以來,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端雖然遍地開花,但核心技術長期依賴海外,而且很難進入高端市場。
結果便是,國產手機廠商們不得不看人臉色,在晶片、作業系統等方面會輕易被人「卡脖子」,而且掙得都是辛苦錢,蘋果和三星攫取了整個行業超80%的利潤,國產品牌卻僅有個位數。
國產手機廠商也一直在尋求突破困境的機會。
今年一系列發布會下來,消費者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國產手機越來越貴了。小米10系列售價在3999—5999元之間,OPPO Findx2 Pro售價6999元、ViVO NEX 3s 的價格也接近5000元。
雖然5G是提價的契機,但技術升級才是本質。
去年,OPPO宣布停更王牌產品R系列,Reno系列正式接棒,同時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500億元進行研發,Reno系列最大的不同,則是更加注重性價比,同時摒棄了原本依賴廣告營銷的老套路。
與OPPO並稱藍綠兄弟的vivo也在進行一次自我革命。
2018年,vivo創始人兼CEO沈煒在內部年會上表示,「要想健康長久地讓我們的事業基業長青,我們必須要迅速檢討修正改善,從而變得卓越。」
此後,vivo憑藉APEX概念機和vivo X20 Plus UD、X21等機型在全面屏和指紋解鎖上面都做出突破。2018年,vivo推出的NEX系列,擁有高達98%的屏佔比、半屏指紋解鎖、升降式攝像頭等一系列黑科技,讓vivo在高端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OV通過技術升級,打破了人們以往對其「高價低配」的刻板印象,而小米則通過小米10,衝破了性價比對其造成的桎梏,全面衝擊高端市場。按照小米的計劃,未來5年將投入500億元進行研發。
但國產手機廠商「衝高之路」,僅憑藉堆料、提價還遠遠不夠,更長遠的目標則是切入產業鏈上遊,掌握核心技術。
vivo發布的X30 ,搭載了與三星聯合研發的Exyons980晶片,為了實現手機與晶片的適配,vivo派遣了500人的研發團隊駐場;OPPO則提出「馬裡亞納計劃」,又從聯發科挖來了兩員大將,「造芯計劃」正式開啟;而小米則引入原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紫光展銳 CEO曾學忠,外界也在猜測其造芯計劃將再度上馬。
各大手機廠商「沉迷造芯」並不難理解,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消費者對於手機的需求不再滿足於外觀和基礎功能方面,而是更加注重手機性能和差異化功能,其中晶片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國產手機廠商走出舒適區,開始朝產業鏈上遊切入,減少對外部技術依賴,畢竟中興、華為的遭遇還在眼前。
實現全產業鏈突破,需要所有廠商共同參與。餘承東在講話中稱,接下來華為要實現基礎性的創新和突破,倡議從根部技術做起,打造新生態,而根部技術則包括EDA、IP、晶片設計、生產設備和材料等多個方面。
兄弟鬩於牆外御於寇。在如此多事之秋,國內手機廠商不光要忙著鬩於牆,還得保持一點兒「外御於寇」的大義,否則,可能會驟然面臨愛國正義危機,陷於「事不可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