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探秘之旅:
連城縣四堡書坊建築群(雕版印刷)→連城縣培田古民居→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武平興賢坊歷史文化街區→上杭瓦子街歷史文化街區→上杭縣李氏大宗祠→福建土樓·永定景區→福建土樓博物館→永定區西陂天后宮→龍巖洞文化旅遊區→漳平市奇和洞遺址→雙洋古鎮
龍巖是漢族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點和重要聚集地,全市有200萬客家人,有130個姓氏的客家先民在閩西生息繁衍。從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走來,勤勞的客家兒女創造出了多彩的客家文化,讓龍巖擁有豐富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不僅森林覆蓋率居全省首位、全國前茅,還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龍巖,正用它的熱情與包容,講述客家故事,演繹客家鄉愁,書寫美麗篇章,讓龍巖這片紅土地更加熠熠生輝。
那麼,就讓我們跟著龍巖歷史文化探秘之旅精品路線,一同走進龍巖那些鮮為人知、彌足珍貴的往事!
連城縣四堡書坊建築群
(雕版印刷)
連城四堡是中國明清兩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雕板印刷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鄉」,倖存的古書坊建築群列入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和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裡現存大量印坊、雕版、印刷工具和古書籍,是中國目前年代久遠、保存完善、舉世罕見的珍貴文物,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
連城縣培田古民居
圖|李藝爽
「培田」是清一色吳姓氏人所居住的村莊,已經有了800多年的歷史,因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而聞名。這個客家小山村擁有30幢高堂華屋、21座宗祠,6家書院,和一條千米古街組成它特有的文化氛圍。培田的建築風格迥異於永定土樓,相較於永定土樓的封閉和堅固,培田古民居則顯得開放和優雅。
圖|李藝爽
現在的培田也被稱作是十大「中國最美的村鎮」之一,體現了明清時期培田村的先輩們崇尚耕讀文化所創造的客家建築藝術。
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這座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的古城,看一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慢慢品味一回、兩回、三回,如此才能知道這座小城為何能美千餘年。
美麗的汀江自北而南穿城而過,山水相擁,店頭街、濟川門、惠吉門、大夫第、汀州八喜館……眾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蹟成為汀州古城景觀的一大特色,還有風格獨特的紅色景點汀州試院、福音醫院、辛耕別墅、中復村、汀州雲驤閣等見證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內涵。
武平興賢坊歷史文化街區
興賢坊傳統文化街區項目建設用地總面積2萬平方米,重點興建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會客廳、客家特色民居、歷史文化展示區等,建成集「旅遊觀光、文化體驗、國學教育、休閒娛樂」功能為一體的傳統文化街區,打造成武平城市新名片和文化新地標。
上杭瓦子街歷史文化街區
上杭瓦子街位於上杭縣東門學坪,全長420米、寬36米,是集文化、旅遊、休閒、娛樂、購物等功能於一體的仿古步行街。街區不僅商店林立,而且文物資源豐富,由北至南分別有王陽明《時雨記》碑、紅四軍八大會址太忠廟、流芳牌坊三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客家族譜館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
上杭縣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地處上杭縣稔田鎮官田村,為典型的客家圍龍屋造型,磚木結構建築,佔地5600平方米,始建於清道光16年,是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始祖李火德公而建造。結構嚴謹、氣勢非凡,充分體現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築藝術。2013年5月,國務院公布李氏大宗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李火德入閩至今800餘年,其後裔遍布閩、臺、粵、贛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後輩有千萬之眾。古時明清二朝有丞相、將軍,現代有李光耀、李顯龍父子等等。
福建土樓·永定景區
一直以來,福建土樓這顆東方文明的明珠一直閃耀著無限的光芒,有「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的美稱,是國家5A級景區。2008年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永定客家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住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這裡獨特的建築被大家熟知,《金剛王》《下南洋》《一步之遙》等影視作品都是在此取景拍攝,之前大熱的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也選擇其作為主要場景元素。
福建土樓博物館
福建土樓博物館位於永定區鳳城鎮龍興路客家博覽園,是世界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重要的客家文化展示交流、研究和傳習中心,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博物館外觀採用了客家土樓中最恢弘精美的五鳳樓的造型。整個展覽以福建土樓為主線,突出土樓與客家的關係,展示了土樓高超的建築技藝和豐富多彩的客家土樓文化。
永定區西陂天后宮
西陂天后宮位於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內,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核定列入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西陂天后宮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42年),距今已有470餘年歷史,是我國僅存的一座塔式天后宮,坐南朝北,佔地面積10173.6平方米,建築面積2726平方米。它由七層文塔和宮殿組成,主要景點有西陂天后宮、宮內大殿、媽祖殿、七層寶塔、登雲館、榕樹群、遙望東山、寶塔倩影、天后宮紅色英姿;太平區蘇維埃紅色文化舊址群、遺經樓以及「一河兩岸」客家生態文化區。
龍巖洞文化旅遊區
龍巖洞位於新羅區東面翠屏山麓的南城後盂村麒麟山,是龍巖(新羅區)的文脈所在,是龍巖(新羅區)文化的精髓與核心,是在外遊子們記住鄉愁的重要載體,是龍巖市的一張重要歷史名片。
圖|郭有光
因城東發現龍巖洞,洞內有龍,一青一黃,栩栩如生,故上報朝廷,唐天寶元年(公元742)新羅縣因龍巖洞而更名為龍巖縣。如今,承載著很多人記憶的龍巖洞,改造成以龍巖洞遺址保護為核心、以龍巖洞文化為主題,集市民休閒健身、文化展示、遺址保護於一體的城市文化休閒公園。
漳平市奇和洞遺址奇和洞遺址源於2008年底開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經調查發現認定奇和洞遺址是一處跨越舊新石器時代,並連續堆積的典型的舊新石器過渡類型遺址,填補了國內外關於舊新石器過渡階段的空白。被稱作,北有山頂洞,南有奇和洞。
2012年,奇和洞遺址被評為「201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列入福建省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該遺址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奇和洞遺址讓漳平這座現代城市,擁有了古老而神秘的氣息。
雙洋古鎮
圖|漳平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提供
雙洋鎮,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一座消失了半個世紀的古城,是原「寧洋縣」縣城的所在地,這裡曾是「老寧洋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如今,飽經滄桑的麟山塔、古民居、古廊橋、古廟、古遺址在向人們訴說著故事的點滴……
兩天一夜周末遊:福建土樓·永定景區→永定區西陂天后宮→龍巖洞文化旅遊區→漳平市奇和洞遺址
三天兩夜精華遊:連城縣四堡書坊建築群(雕版印刷)→連城縣培田古民居→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上杭縣李氏大宗祠→福建土樓·永定景區→龍巖洞文化旅遊區
四天三夜深度遊:連城縣四堡書坊建築群(雕版印刷)→連城縣培田古民居→長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武平興賢坊歷史文化街區→上杭瓦子街歷史文化街區→上杭縣李氏大宗祠→福建土樓·永定景區→福建土樓博物館→永定區西陂天后宮→龍巖洞文化旅遊區→漳平市奇和洞遺址→雙洋古鎮
一邊旅遊,一邊豐富自己的閱歷,想想都是完美旅程,這就開啟龍巖歷史文化探秘之旅吧!
來源:文旅龍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