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趙孝雲‖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2020-12-11 騰訊網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趙孝雲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奪取全國政權之後,軍事上在全國實行衛所制度。衛所設置的原則是「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5600人為衛,1200人為千戶所,120人為一個百戶所」。明王朝在西南民族地區建立和完善土司制度的同時,為加強對西南的鎮戍,在邊緣地帶、險要地區設置衛所,駐守重兵,一般每衛設置左、右、前、後、中5個千戶所。

明代衛所分布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明清時期,攀西地區一共有3個衛:即建昌衛(管轄西昌德昌地區)、鹽井衛(管轄兩鹽地區)、會川衛(管轄會理米易地區)。這實際是朝廷在民族地區周圍建立起軍事防禦包圍圈,藉以限制和削弱土司勢力的發展,防範和鎮壓土司的反抗。這種土司與衛所設置並存、土官與流官參用的政治機構,起到了知達邊情、防範土酋,有利於王朝穩定的目的。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朝廷在平息當時攀西月魯帖木兒叛亂後,對衛所進行調整,即并州入衛,使州衛軍政合一,兼有招撫和鎮戍、行政並軍事兩個系列的功能。行省改設的衛所機構,各衛設指揮使一員、指揮同知二員和指揮僉事四員。各守御所設正、副千戶數員。每衛約有5600人,每千戶所有1120人,每百戶所有112人。

月魯帖木兒叛亂(圖片來自網絡)

四川、雲南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衛所機構,其地之民政多與軍務有關,故民族地區的土司分別隸於都司、衛所,這樣就使土司制度與衛所設置結合在一起。

明朝在府縣設立的衛所歸省都指揮使司管轄,各都指揮使司又分別統於中央五軍都督府。衛所機構的土官受朝廷任意徵調,為封建統治階級出力。土官為了獲得官府的賞賜亦為之效命。在歷史上,土司、衛所機構的土兵曾為國家立過不朽的功績。

明朝五軍都督府分管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都指揮使司、衛指揮使司、千戶所、百戶所官員稱謂及其品級:都指揮使司有都指揮使(正二品)、都指揮同知(從二品),都指揮僉事(正三品),其下屬有經歷司經歷(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斷事司斷事(正六品)、副斷事(正七品)、吏目等。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等高級軍官都不世襲,由朝廷從世襲軍官中升任或從武舉人中任命。衛有指揮使(正三品)、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衛鎮撫(從五品),其下屬有經歷(從七品)、知事(正八品)、吏目(從九品)、倉大使、副使等。千戶所有正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所鎮撫(從六品),其下屬為吏目;百戶所有百戶(正六品)、總旗、小旗。自衛指揮使以下軍官則都是世襲制。

攀枝花市內的左所土千戶、右所土千戶、中所土千戶,迷易守御土千戶、紅卜苴土百戶等,最早屬於帶有衛所性質的建制,後來才演變為軍政合一的地方行政機構。千戶、百戶成了世襲地方土官—土司。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趙孝雲

供稿:攀枝花市地方志辦公室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2020-12-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趙孝雲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奪取全國政權之後,軍事上在全國實行衛所制度。衛所設置的原則是「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5600人為衛,1200人為千戶所,120人為一個百戶所」。明王朝在西南民族地區建立和完善土司制度的同時,為加強對西南的鎮戍,在邊緣地帶、險要地區設置衛所,駐守重兵,一般每衛設置左、右、前、後、中5個千戶所。明代衛所分布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明清時期,攀西地區一共有3個衛:即建昌衛(管轄西昌德昌地區)、鹽井衛(管轄兩鹽地區)、會川衛(管轄會理米易地區)。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柯盤天街便是松崗土司官寨遺址,是松崗鎮最具代表性的嘉絨民居建築群。 松崗,是阿壩州馬爾康縣的一個行政鄉,過去所稱「四土」(即四個土司管轄的地方)。松崗,藏語叫「絨槓」,其意為山嶺上的官寨。由於後來漢字諧音,寫成了如今的「松崗」字樣。
  • 【方志四川•美食】鄭瑤‖ 餐桌上的貴族——雅安天全「土司宴」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橋 ‖ 四川歷史上的富順井鹽
    原創 陳 橋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0年第3期四川歷史上的富順井鹽陳 橋厚重的文化積澱,使千年古縣富順擁有三張非常靚麗的歷史名片:鹽之源、才子鄉、豆花城。可是,由於諸多原因,連很多富順人至今對家鄉「鹽之源」的基本情況都缺乏了解,有的甚至還把富順井鹽歷史與自貢井鹽史混為一談。
  • 【方志四川•民族文化】龍明阿真 ‖ 尋源康巴漢子
    書中的記錄到此嘎然而止。這麼大的一件事,這麼一個歷史性人物,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在筆者的閱讀範圍內,真的沒有看到對他的記載,只有據此次被奉為經典的刺殺行動而演變為藏戲中的「黑衣舞」而得以廣為流傳。可是在雅江、理塘、道孚一帶有很多關於拉隆·白季多吉的傳說和聖跡,道孚「安巴節」就是根據傳說來的。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懷林 ‖ 打開康巴之門(17):康巴藏族的...
    原創 王懷林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走過歷史隧道——天南地北說康巴康巴藏族的形成(下)藏民族的形成大致分為幾個階段:一是從悉補野部到松贊幹布統一西藏高原諸部時期,這一時期是吐蕃政治、軍事制度和文化逐漸形成並向周圍擴張的時期;二是吐蕃王朝階段,在這一時期吐蕃利用政治軍事統治的優勢,通過和諸部上層的聯姻,將諸部軍隊納入自己的軍事體制,以及在帝國內人員的廣泛交流
  • 青海西寧府的設立和青海藏族土司制度及千百戶制度的推行
    清朝平定羅卜藏丹津之亂,結束了和碩特蒙古控制青海藏族的局面,並以年羹堯所奏《青海善後事宜十三條)》及(禁約青海十二事》為基礎,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對青海歷史影響重大的治理措施,由此開始在青海進行全面建政施治,包括改衛所制設府縣,在藏族地區推行千
  • 第七屆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蓉舉行
    會議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4日訊(李博 記者 陳淋 攝影報導)11月4日,第七屆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南民族大學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議,以「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及其世界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為主題,並圍繞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研究、土司制度與地方社會治理研究、土司文化遺址保護與利用研究、四川平武縣土司文化暨土司建築遺產——報恩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及保護與利用研究等4項分主題,就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相關文化遺產,特別是已列為世界遺產的土司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問題,以開幕式、主題發言、分組討論、閉幕式形式與環節展開討論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怡|雅安東漢石刻的文化價值
    兩獸對峙,中為半月形之碑帽。邑人稱為「姜城夜月」,為蘆山「內八景」之一。據傳:「碑帽其狀如半月,恆有夜光,為姜維殉難於中秋之後的精魂再現。明代正德十五年,天全二土司侵界攻佔蘆山,知縣屠巒父子率兵民抵抗,殉難。而天全土司在奪戰時,於月夜瞥見二白犬舔食斧鉞兵器,咬其弓弦,通營皆見,士兵如痴如迷,無敢發音者。次日交戰,果然人病、弦斷、戟折,敵兵大敗而歸,皆雲姜侯之顯靈也。」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難解難分的多寶寺與大慈寺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難解難分的多寶寺與大慈寺 2020-09-06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司馬相如是成都人還是蓬安人?
    方志四川人物名片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長卿,漢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客遊於梁。梁孝王死後,相如歸蜀,得臨邛(今成都邛崍市)富商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漢武帝讀到其居梁時所作《子虛賦》,大為讚賞,因得召見,任為郎。曾拜中郎將奉使西南,後轉任孝文園令,晚年免官閒居而卒。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清朝以前,成都的第一個驛站是錦官驛嗎?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清朝以前,成都的第一個驛站是錦官驛嗎?,作者成都方志 成都方志修志問道,直筆著史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歷史驚人地相似,特別有歷史意味的是,香格裡拉大酒店與過去錦官驛有許多相同點:接待南來北往的客人,提供住宿和飲食服務等等。錦官驛街昔日樣貌那麼,錦官驛設置以前或清朝以前,成都第一個驛站在哪裡呢?唐朝從合江縣起運的鮮荔枝是經過成都哪個驛站送往長安的呢?驛站是古時專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暫住、歇宿、換馬的處所。
  • 【方志四川•民族文化】龍明阿真‖尋源康巴漢子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尋源康巴漢子龍明阿真2003年,在川滇藏共同舉辦的康巴藝術節上,來自四川甘孜州雅江縣西俄洛一帶的康巴漢子們,以其剽悍、高大和來自大自然的野性徵服了世界。書中的記錄到此嘎然而止。這麼大的一件事,這麼一個歷史性人物,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在筆者的閱讀範圍內,真的沒有看到對他的記載,只有據此次被奉為經典的刺殺行動而演變為藏戲中的「黑衣舞」而得以廣為流傳。可是在雅江、理塘、道孚一帶有很多關於拉隆·白季多吉的傳說和聖跡,道孚「安巴節」就是根據傳說來的。
  • 《湘西印記》(總第15期)|湘西地區的衛所制度
    《湘西印記》湘西地區的衛所制度06:47來自湖南24小時《湘西印記》湘西地區的衛所制度來自湘西頭條00:0006:47● 《聽見湘西》,湘西就在你耳邊。在之前的節目中說道,明朝中央對湘西治理,在總結歷代王朝特別是唐宋以來實行羈縻制度基礎上,開始實行土司制度。明王朝在對待湘西治理政策上,不僅繼承元代土司制度,使其發展更完備,還實行衛所制度來管理湘西地區。明代衛所設置是中央王朝治理湘西重大政治舉措,對明代乃至後世湘西地區政治秩序化建構及社會歷史產生重要影響。
  • 【方志四川•民族文化】秘境平武•白馬西羌
    【方志四川•民族文化】秘境平武•白馬西羌 2020-04-1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論苑】鄧肖亭 ‖ 以歷史思維內核 塑文化自信基礎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方志四川•非遺】潘麗 王遠金 ‖ 四川傳統歷史文化瑰寶:梓潼...
    【方志四川•非遺】潘麗 王遠金 ‖ 四川傳統歷史文化瑰寶:梓潼被單戲 2020-10-05 0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三星堆金杖欣賞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三星堆金杖欣賞 2020-10-1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土司家的寶貝來了!」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展」深博今日展出
    13世紀起,中央政權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推行土司制度,委任當地首領擔任土司,世襲而治,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有效維護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穩定。中國土司遺址2015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土司文化由此受到世界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