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這本書裡面,給我們介紹了很多厲害的英雄好漢,像是梟雄曹操,仁者劉備,還有東吳的孫權。但是,經歷了長久動亂的三國最終卻被司馬家族所統一,正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父輩辛苦獲得的江山,後代有沒有能力接住。秦始皇擁有超凡的才能,憑藉實力統一了中國,開創了歷史。可是在接班人上,他的兒子實力不濟。生機勃勃的大秦國,毀在了秦二世手中。隋文帝勵精圖治,沒想到傳承給兒子,隋煬帝暴虐荒淫,二世而亡。所以一個國家能否長久發展,跟繼承者的能力直接相關,關係到國家的存亡。翻閱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事情發生很頻繁。祖輩興盛繁華,被後世墮落的一乾二淨,這是歷史逃不開的循環。
在三國裡面有很多黃二代,例如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孫權的兒子孫亮,劉備的兒子我們也都比較熟悉那就是後來的阿鬥。劉阿鬥的樂不思蜀流傳甚廣,有這樣一個昏庸的領導者,蜀國怎麼能在強者間生存,最後的滅國也情有可原。劉禪的惡名源於面對自己國家的覆滅,沒有絲毫悲痛,反而整日沉於酒色。劉備其實不僅劉禪一個兒子,他還有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兒子,叫劉封,能力出眾是皇帝的人選。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孔明讓劉備殺了劉封,因為他太出眾。睿智如諸葛亮,精明如劉備,為何有著最佳人選殺之不用,反而選擇一個昏庸無能的繼承人呢?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面來得出答案。
一、雖然擁有血緣關係,但是並不是很親
自古無情帝王家啊,在皇室裡面長大的人都是冷血心腸,畢竟一出生就是兄弟相殘,自然為人冷漠,對外人更甚。其實劉封並不是劉備的親兒子,而是他認的兒子。在劉備早年的時候,是還沒有之後的孩子的,劉封在大家眼裡就是蜀漢未來的繼承人了。劉封是那種有天賦還努力的人,智勇雙全,軍事才能奇佳,很多大臣都覺得這就是未來的掌權者了。劉封能力出色,如果真是劉封繼承了皇位,蜀漢或許真有爭奪天下的實力。大家應該也知道,劉禪是劉備在年邁的時候才出現的,這就讓劉封地位發生改變。從此,劉封的出境變得非常的尷尬。誰也不喜歡將自己的江山,交到一個跟自己沒有半點關係的人手中,來擔當未來繼承人。可是更讓劉備擔心的是,以後劉封會威脅到自己親生兒子的地位。劉封跟隨劉備多年出生入死,因此劉備並沒有立即處置劉封。不過,劉備的忍耐還是在劉封越來越猖狂的時候爆發了,他還是賜死了自己的愛子。
二、軍事失誤
劉封由劉備一手養大,將軍們也喜歡對劉封武藝進行指點,他武功很高,兵法也比較厲害,幫助蜀國立下無數功勞。劉封早些年的時候跟著萬人敵他們一起在戰場上,攻克過西川地區,劉備很是欣賞他。關羽在荊州進行北伐,沒想到中了東吳的奸計,因為自己的自負,被敵人佔領了荊州。而這一過程中,關羽曾派人向劉封求助,想要讓他出兵援助,用來解荊州之急。可是關羽最後還是被俘虜了,荊州也沒了,就是因為劉封看見書信卻裝作看不見,也沒有派兵。關羽在蜀漢的地位是怎樣,這是不言而喻的吧,說是核心人員也不為過。好兄弟死亡以後,劉備對劉封心中的憤恨變得更多了,兩人之間的矛盾也變得越來越深。
三、狼子野心
不管是古時候,還是現在,領導最怕的就是自己手下的人太能幹,遮住了自己。劉備一生只生了一個兒子劉禪,他的精明能幹好像跟兒子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和劉封相比,可是一點可比性都沒有!劉備臨死時,白帝城苦心託孤,就是擔心百年之後,劉禪守不住蜀漢基業。但畢竟自己的血脈,即使再不中用,也要盡全力為他謀劃。在劉備看來,劉禪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這個乾兒子劉封。劉封只要幫助劉禪打理朝政,齊心協力為劉禪做事,也不會成為最大的阻礙。關鍵是劉封,不願意被一個無能小兒管制發號施令。由於荊州一事,劉備追究了劉封的責任,但是他並不知錯。只有諸葛亮知道,這個乖乖聽訓的義子,早就不耐煩了,他有自己的野心。就是上述原因,所以諸葛亮才讓劉備早做決定,希望能殺死劉封,以免將來會引起後患。父輩尚在,這個義子已經有所圖謀,不服管教,若自己撒手人寰,無能懦弱的劉禪怎麼會是劉封的對手呢?這樣,劉備就下旨,賜劉封死罪,解決後患。劉封一直以來受到劉備重視與喜歡,還受到蜀漢諸多將軍認可未來的繼承人,就這樣自殺了。
所有事情都有雙面性,劉備為劉禪鋪好了道路,但也嘗到了苦果。劉禪這個人,既不會治國,又不會打仗,天天就知道玩,這樣的人治理國家,哪個國家不會滅亡呀!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雖然很有才能。劉封被殺後,蜀國沒有了良將可用,最後同樣死在了沙場。有的人認為,殺死劉封,讓蜀國走向了滅亡。這是一個轉折點,是諸葛亮和劉備造成的。過分看重血統的原因,讓諸葛亮和劉備在繼承人的選擇上,都偏向了劉禪,可是劉禪軟弱無能,最後毀了大好江山。英雄如他們,也被一脈血親,貽誤大事,不得不說是他們的一個歷史敗筆。古人的很多思想都擺脫不了時代的局限,劉封之死,看上去是可避免的,其實是必然。當後人翻開厚厚的歷史,依然會為這位少年將軍,蜀國名將,卻潦草離世,死於權謀感到悲嘆惋惜吧。
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文章下面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