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好的影評人,但我想把好的電影推薦給大家,在電影史上,1994年被稱為「上帝的播影日」,在這一年裡面,許許多多經典出色的佳作誕生,比如說:《肖申克的救贖》以及《這個殺手不太冷》,都是在這一年誕生,但稱得上最佳影片的,還是《阿甘正傳》,斬獲奧斯卡十餘項獎項提名,並奪得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怎麼說呢?《阿甘正傳》裡面充滿了太多的感情,它是一部勵志片,但不是一部簡單的勵志片,借用電影《美麗人生》的開場白: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不易講述,每個童話裡都有悲傷,但也像每個童話一樣,充滿了奇蹟和幸福。
《阿甘正傳》講述的故事很簡單,甚至有點落了俗套:一個先天智商有問題的少年努力去成就令人驚嘆的人生的故事,但值得一提的是,導演並沒有按照以往落了俗套的平鋪直敘套路去講述阿甘的故事,而是藉由公汽站旁等車的時間以跟旁人敘述的方式來講述阿甘的故事,我很佩服這一點,簡直讓人驚豔,用過路人的角度刻畫阿甘的一生,用過路人的口吻來敘述,不就是讓觀眾參與進阿甘的生活嗎?在這一點的處理上就足以顯現影片構思的高明之處。
那阿甘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阿甘有一個朋友,叫做珍妮,二人從小一起長大,他們的生存環境都是一樣的惡劣,阿甘因為先天智商問題一直被同學所欺負,所看不起,而珍妮則是因為糟糕的家庭讓她極度渴望去改變這一切,在上帝的安排下,他們兩個認識了,但由於兩人性格跟經歷的不同,註定了他們人生軌跡註定不同,我認為珍妮就是阿甘的一面鏡子,阿甘因為他堅毅不屈永不放棄的人生態度跑出了一片光明的綠茵場,而珍妮卻在追逐夢想的路上迷失了自己,自暴自棄,儘管她最後回到了阿甘身邊,卻還是因感染了病毒而離世。
但《阿甘正傳》只是為了表現一個勵志的人生嗎?不,說實在的,《阿甘正傳》也嘲諷了太多現實的東西,你看,阿甘一開始因為智力問題被很多人嘲諷,放在生活裡,也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畢竟大家都不喜歡傻子,但為什麼一個傻子,可以如砍瓜切菜一樣取得人們一輩子都拿不到的榮譽呢?很簡單,因為阿甘是另一個領域的天才,他的天賦被他完美的應用了出來。
但就因為他智力有問題,而被大家嘲諷,甚至讓那些嘲諷者有了代入感:你看阿甘,他是個傻子,比普通人都不如,我要是稍微努力一下,也可以比他厲害,然後沾沾自喜,這不可笑嗎?不是誰一輩子都是傻子的,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或許你生活裡面,就有一個阿甘,正在不斷的積蓄自己的潛能,等待爆發的一天。
當我想起《阿甘正傳》的時候,腦海裡面蹦出來的第一個詞,就是阿甘手中的那盒巧克力,它像極了人的一生,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巧克力長什麼樣子,上一秒還在想著晚上吃什麼的我,下一秒就可以被無數的事情所吞沒,人類永遠無法預知未來,正如電影結尾阿甘的感嘆:「有些事情早已有了命運的安排,我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