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各種「微」字頭的產品賺足了眼球。而這場微革命也深深影響了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小米手機成功、360殺毒軟體逆襲、支付寶異軍突起、嘀嘀打車風靡,無一不是以持續的微小創新顛覆了市場。作為科技商業觀察家,金錯刀早在5年前便敏銳地預知了這一趨勢,並將之命名為「微創新」。如今,金錯刀攜完善的理論和豐富的經驗,以「一個人的商學院」之名,給傳統企業講「網際網路轉型第一課」。
產品為王
8月31日,一場千人大課在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舉行。9點準時開課,現場1000把椅子無一空位,補的200多把椅子也坐滿了。到晚上7點大課結束,基本上沒有人提前退場。聽課免費,聽得滿意可以打賞。最終這次大課花費50萬元左右,學員的打賞金額超過了117萬。
這是金錯刀做的一個實驗,講課的是他本人,臺下的聽眾則是來自眾多企業的創始人和高管。金錯刀以網際網路思維策劃了這次只講乾貨、不賣課、不打雞血、完全免費的千人公開課,在最高大上的酒店,現場製造最頂級的體驗,用9個小時400張PPT,打造一個「超級尖叫」的產品。這麼做不為出名,不為賺錢,只為了「知行合一」。
金錯刀的「微創新研究中心」的主要業務包括培訓、資訊、顧問、私人董事會等。培訓課程定位在「傳統企業網際網路轉型第一課」。「小米手機」是金錯刀講課的核心案例之一。金錯刀表示:「小米的很多做法與傳統企業完全不同,它不靠硬體賺錢,而是靠軟體賺錢,我稱之為『吃軟飯』。我們自稱為『培訓界的小米』,那我就要用小米的方式來顛覆培訓業。」
金錯刀透露,千人大課的設計受兩個人的啟發很大。一個是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說的「口碑為王」——只有把產品做到極致,才有口碑。免費模式下想要賺錢,那現場的體驗要比收費做的更好才行。這次千人大課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硬體服務,都極力給予學員「最好的」。另一個是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說的「參與感」——這是一切新營銷的靈魂。金錯刀認為這次千人大課是他和現場1000多位微創新學員共同參與完成的產品,學員們不僅參與了大課的組織和招募工作,並且可以在現場以多種方式參與臺上臺下互動。
回想起籌備千人大課的過程,金錯刀表示:「那段時間真是把我累慘了,上課前一周我每天晚上寫課件寫到12點多。」而寫課件之餘,他還要完成微信公眾號每日的更新。上課的前兩天晚上,金錯刀有些失眠,畢竟這樣的事沒人做過,他心裡也沒底。站上講臺的時候,他還有些緊張,此前他也曾面對1000多人講課,但那是給一個大公司培訓,而不是像這樣直面很多企業創始人。
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令人興奮的。金錯刀和團隊成員擔心的上座率、打賞人數、茶歇秩序、退場率等問題不僅無一成為問題,而且達到了超預期。這讓金錯刀感慨:「網際網路帶來的顛覆真的是非常真實的衝擊。」
金錯刀相信「產品為王」,好產品要超越用戶期望。產品是1,營銷是0,做好這個1,後面的0才有意義。千人大課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它是一個「好產品」。當然,鐵桿粉絲的支持、合理的「吃軟飯」模式、「挑戰不可能」的信念等也是必須的,而這些正是小米成功的要素。
「微創新」方法論
金錯刀的本名叫丁鵬飛,他既是媒體資深人士,也是網際網路資深人士,曾任網易商業頻道、百度愛樂活、《數字商業時代》、《中國企業家》等知名網站和雜誌主筆、總編輯的工作經歷,練就了他敏銳的商業洞察力。
「我1999年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第一批寫手。當時我在深圳,那時網際網路的內容還很貧乏,我寫的文章經常出現在新浪首頁的頭條,這種情況現在已不敢想像。」金錯刀回憶道。
2005年,金錯刀就在新浪開設了博客,發表財經評論。作為一個冷靜的商業觀察者,金錯刀總是能直指問題關鍵,因此他的文章時常能獲得大量評論和轉載。通過博客梳理自己的寫作思路,金錯刀出版了《馬雲管理日誌》、 《賈伯斯管理日誌》、《三星進化》、 《快品牌》、 《公司兇猛》、 《公司黑帶》 等財經暢銷書。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雖然並不完善,但其體現出的革命性特徵已讓人驚嘆不已。賈伯斯常說一句話:「我總是以微小的方式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金錯刀發現,蘋果僅僅依靠幾款產品,顛覆了音樂,顛覆了PC,顛覆了手機……但蘋果的產品幾乎沒什麼技術創新,而是有很多看起來很微小的應用創新,比如重力感應、電容屏、紅外線感應等等。
差不多同一時期,金錯刀還注意到很多跨國網際網路巨頭,如雅虎、谷歌、MSN在中國全線潰敗。要說技術創新,百度、騰訊這些中國公司肯定不如跨國巨頭,它們能勝出靠的就是用戶體驗上的微小創新。比如百度的貼吧,談不上什麼革命性,但用戶喜歡。
由此,金錯刀開始思考,技術創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它很重要,是基礎性的,但它是工業時代的遊戲規則。過去一個技術創新可以顛覆市場,但現在技術創新對市場影響有限,因為我們處在一個「過剩時代」,用戶需要的是「有用」的產品。新的遊戲規則就是:應用創新第一,技術創新第二。
微軟是技術驅動型公司的典型代表,其一直奉行這樣的創新模式:金字塔頂端的首席架構師確定一個技術方向,數千工程師開始發揮大兵團作戰的研發模式,以「十年磨一劍」的方式做好它。
Vista作業系統花費了微軟上千工程師的心血,號稱是一款革命性產品,WindowsXP剛發布時共有3500萬行代碼,而Vista的代碼總量超過了5000萬行。但是,用戶並不買帳,XP已經能滿足各種需求,為什麼要升級到龐大、緩慢的Vista?
在快速發展、急劇變革的商業社會裡,「十年磨一劍」的大創新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而且尤為不適合中國企業。「微創新」卻提供了另一種途徑,可以從細微處尋找切入點,讓企業獲得不斷發展的動力。
2010年,金錯刀出版《微革命:微小的創新顛覆世界》一書,正式提出「微創新」一詞。該書以具體案例,深入解讀了什麼是微創新,微創新為什麼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生存之道,以及如何微創新,微創新過程中如何避免陷阱等等。這部10萬字的著作在企業家圈子裡引起了強烈反響。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凡客誠品董事長陳年等人紛紛發表評論,贊同「微創新」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方法論。
顛覆商學院
2013年5月,金錯刀從百度愛樂活辭職,創辦"微創新研究中心",進軍商業培訓。每場40到90人的公開課只是金錯刀的業務之一,他給企業開內部培訓課的收費標準是每天15萬元,來回機票和酒店費用另計。中信、金山、美的等多家企業都請他做過內訓。他毫不避諱地說:「我現在應該是網際網路創新最貴的教練之一,希望將來把可以之一去掉。」
金錯刀自稱「一個人的商學院」,聽起來有些狂妄。不過他表示,之所以有這樣的自信,是因為現在很多商學院的教育已經跟不上時代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網際網路帶來的洗牌式顛覆。這種顛覆在最近4、5年全面發生,鋪天蓋地。它躡著貓步而來,突然就到了所有人面前,而商學院還沒有反應過來。
很多企業也沒反應過來。許多企業家患上了嚴重的「網際網路焦慮症」。而金錯刀從課程設計開始,就讓學員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網際網路思維」。首先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追求極致。「微創新總裁營」在五星級酒店裡做培訓,但是酒店裡的音響通常都有問題。為了保證良好的用戶體驗,團隊花重金買下一整套的BOSE音響。其次是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傳統商學院的培訓都是一個課件講好幾年,而金錯刀的課件是每月一迭代,每次迭代15-20%。兩天的培訓需要準備280頁PPT,這樣的迭代速度令傳統的培訓難以企及。此外,課堂上採用了許多全球最潮的智能設備,讓學員對有網際網路時代有了更真切的體驗。
金錯刀認為,更重要的問題是,今天的商學院賣的不是課程,是履歷和圈子。而他要做的是回歸教育的本質,只講「乾貨」。
至於什麼是乾貨?金錯刀表示:「第一我們要『毀三觀』,傳統企業必須自毀一下工業時代的三觀,建設網際網路時代的新三觀。第二我們不說『大道理』,我們說『潛規則』,網際網路時代做培訓也難,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用百度搜索。假如你講的內容很多都能被搜索到,那說明你講的不夠乾貨。我們的課程內容,至少80%都是網絡上沒有的。第三我們講『方法論』,天分打不過好的方法。凡是不能夠變成用戶真實行動的方法論都是耍流氓。」
「微創新研究院」想教給學員的其實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生存法則。金錯刀希望他們在商業模式、用戶模式、產品模式、品牌營銷模式幾個方面做出改變。但他也坦白地說:「其實這些企業一直在尋求變革,我們只是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假如一個企業沒有『變』的想法,我們是幫不上忙的。」
「微創新研究院」的招生全靠口碑,40%的新學員都是老學員介紹來的,這說明金錯刀的課程得到了學員的普遍認可。金錨刀認為,網際網路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現在的人不再相信明星和廣告,只相信社交和粉絲,口碑才是最重要的。
粉絲是寫作動力
微博和微信出現之後,金錯刀也很快開闢新陣地。今年年初,「金錯刀」微信公眾號上線,主打「每日一乾貨」。不管多忙,他總是堅持在每個工作日寫作一篇財經評論,並且「一定是乾貨」。
「做自媒體還是挺辛苦的,這半年多來,我幾乎沒有12點前睡過覺。不過,如果一件事情對你來說很重要,那就要把它做到極致,對自己狠一點。」金錯刀告訴我們,「每日一乾貨」是為了建立起用戶的固定期待。如果不能建立起固定期待,就很難持續下去,這也是很多微信公眾號現在不再更新的原因。
金錯刀表示,過去作為媒體人,每天堅持寫作是很困難的,但是現在有了百萬粉絲,粉絲的期待就成為了自己的動力。如果不更新或寫得不好,粉絲就會批評,批評也會成為動力。好在他組建了一個小團隊幫自己做一些輔助工作,給他減輕了很多壓力。
金錯刀認為,一篇好的財經評論不能是賣觀點、危言聳聽、故弄玄虛,而必須是理性、建設性的,對行動有指導意義的。他直指很多財經評論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至於能不能轉化為行動「和我沒關係」。但因為「網際網路創新教練」的身份,所以金錯刀很重視觀點怎樣「落地」。
有兩個人對金錯刀影響頗深,一個是寫《消費者王朝》的普拉哈拉德,他提出「以公司為中心的創新已經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金錯刀認為這是「微創新」理論一個很重要的驗證。另一個是前《連線》雜誌主編安德森,他目前在一家機器人公司擔任CEO,金錯刀覺得他是那種知行合一的人。
在寫作時,金錯刀首先是站在公司創始人的角度看問題。「因為我們的客戶大部分是企業創始人,我自己也是公司的創始人,創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職業經理人、員工、媒體人都不一樣。哪怕是菜市場裡一個小商戶,只要這買賣是他自己的,他看問題的角度都是創始人的角度。」他總結了創始人思維的幾個特點:一是主人思維;二是「相信不可能」;三是「狗急跳牆」。他解釋說,「狗急跳牆」精神就是追求產品到極致的精神,就是把自己逼到絕路上得創業精神。
其次金錯刀始終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看問題。「我們的口號是『一切只為成就產品家』,未來的世界屬於那些有產品經理思維的企業家。我自己也是用產品經理的思維做企業。這是我們的商業模式決定的,必須這樣做。」
金錯刀的寫作靈感一方面來自學員遇到的真實問題,另一方面來自微信公眾號,黎萬強的「阿黎筆記」「CEO來信」「36氪」「創業那些坑」等都是金錯刀認為不錯的公眾號。面對每天龐雜的新信息,金錯刀覺得信息碎片化是一個趨勢,應該去適應。為了篩選信息,他讓團隊專門做了個網站叫做「100頭條」,每天精選100個最重要的微信頭條,這個網站主要是給他自己用的。「信息的篩選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他肯定地說。
一些重磅的案例,比如小米、微信、京東,金錯刀也會親自去做採訪和調研。小米是「微創新研究中心」的核心案例,同時金錯刀也是小米唯一的顧問,國內研究小米的專家。
創業水到渠成
金錯刀個子不高,相貌斯文。不過這樣的外表下,他其實是個活潑好動、能量滿滿、好奇心十足的人。企業家面對鏡頭通常比較嚴肅,而金錯刀面對鏡頭表情豐富。我們看出他的「玩心」,特意給他設計了幾個與眾不同的POSE,他都愉快地接受了。
我們開玩笑地問他,是不是擅長演講的人都這麼有激情?他回答說:「我覺得熱愛比激情更重要,每個人都有激情,關鍵要看有沒有熱愛激發出來。就像廣場舞大媽,平常沒什麼精神,跳起舞來激情四射。微創新是我提出來的,我熱愛它,它就像我的第二個孩子。」
不過他也表示,其實他的課程不強調口才,舌燦蓮花沒太大意義。他強調內容,好的內容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
目前金錯刀平均一個月要講課10天以上,每天7個小時。令人意外的是,他透露自己過去是一個「特別特別不能說」的人,有時候還稍微有點口吃。自從5年前提出「微創新」概念,經常有人主動找到他,希望他分享一些心得。在這個過程中,口才逐漸練出來了。用他的話說「講了5年,才講到現在的水準。」
不過,他透露從「寫」到「說」的轉型並不是刻意為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遇到了「風口」,這個「風口」就是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轉型。「我不覺得我很厲害,是『風口』推著我前進,讓我迅速成長。但是如果我沒有過去1萬小時的積累,即便遇到『風口』我也把握不了。」
五年前提出「微創新」概念時,金錯刀認為這是一個趨勢,但是尚需時間去發酵,所以當時他並未註冊公司推廣這一概念,而是從去年才開始做。令人驚訝的是,金錯刀的創業理由居然是為了女兒。「其實過去我的收入也不低,但是去年我看著我閨女突然產生一種衝動,我想『怎樣才能給她更好的生活?』突然就有了危機感,我想我得對自己再狠一點。」陪伴還不滿4歲的女兒,是金錯刀如今忙碌之外最大的愛好。
雖然不算太年輕了,但金錯刀是個如假包換的「網際網路潮人」,在文章裡,他嫻熟地使用網絡上最時髦的名詞,「碉堡」「小鮮肉」「逗逼」等新詞都曾出現。他表示,網際網路就是這樣,不端、不裝,生活中的他也是這樣說話。
拍攝過程中,他拿出了自己的谷歌眼鏡戴上,並告訴我們:「這款藍色的現在還很少見。」手腕上的健康追蹤手環則是他保持健康的「法寶」,能夠讓他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提醒他多喝水、保證運動量等等。
現在,金錯刀基本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個月一多半的時間是在酒店裡度過的。新書《微創新2.0》也在籌備之中,最快年底就能和讀者見面了。
他感嘆:「創業不易啊。」不過為了心愛的女兒和熱愛的事業,相信他的心裡是甜蜜的。
來源:商界時尚 編輯:劉海星 攝影:正偉 造型: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