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殺人無數的黑死病,又要來了?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 bio kiwi biokiwi

本文關鍵詞

鼠疫 黑死病

人類能在這場鼠疫和生活的賭博中贏得的全部東西,就是知識和記憶。

——加繆《鼠疫》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衛生健康委發布消息:

2020年7月5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溫更鎮1名牧民在烏拉特中旗人民醫院就診期間,經專家組確診為腺鼠疫病例。

伴隨著這條通報消息,以及可能存在的人間鼠疫疫情傳播風險,巴彥淖爾市進入III級預警期,且預警時間將持續到2020年底。

專家組也再次強調了鼠疫防控「三不三報」的要求,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1、「三不」:不私自捕獵疫源動物、不剝食疫源動物、不私自攜帶疫源動物及其產品出疫區。

2、「三報」:發現病(死)旱獺及其他動物要報告、發現疑似鼠疫病人要報告、發現不明原因的高熱病人和急死病人要報告。

3、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就診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

4、若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本就被 COVID-19 搞得人心惶惶,大家對於傳染病的態度更加警惕,尤其是當確認可以人-人傳播、並會造成死亡的時候。

小心謹慎的態度固然沒錯,但理性對待傳染病風險才更是上策,知己知彼方能遊刃有餘。

鼠疫是什麼?

鼠疫(plague)這個名字看起來像是由老鼠導致的疾病,但其實不然。這個烈性傳染病的真兇是一種細菌——鼠疫耶爾森菌(Yersinia pestis),屬於腸桿菌科的一種。鼠疫耶爾森菌通過分泌毒素對人體產生傷害。

電子顯微鏡下的鼠疫耶爾森菌(圖源:Wikipedia)

作為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鼠疫主要在嚙齒類動物間流行,例如鼠、旱獺等就是鼠疫耶爾森菌比較常見的自然宿主,鼠疫也因此得名。除此之外,野狐、野狼、野貓、野兔、駱駝和羊也有可能染上鼠疫,成為傳染源。

由於自然寄主多是嚙齒類動物,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是主要的傳播途徑。藉由跳蚤在傳染源動物和人之間的活動,鼠疫耶爾森菌得以從傳染源動物到人。

(圖源:baotounews)

而當人宰殺、剝食感染鼠疫動物,或接觸鼠疫患者的排洩物、分泌物時,鼠疫耶爾森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黏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這種傳染方式屬於接觸傳播。

2019年11月16日,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巴音塔拉蘇木採石場的鼠疫患者,就是因曾剝食野兔導致。

內蒙古的野兔(圖源:Pixabay)

另外,鼠疫患者(尤其是肺鼠疫患者)在呼吸、咳嗽時產生的分泌物,如飛沫、痰等,也含有大量鼠疫耶爾森菌,其他人若吸入這些病菌時,也可能通過呼吸道感染。

如果感染鼠疫,主要會出現高熱、出血,以及一些嚴重毒血症狀等,而具體的臨床症狀和潛伏期長短與鼠疫類型相關。

註:*還有如輕型、皮膚型、眼型、咽喉型等,因相對少見,故未在這裡展開;

**該死亡率為不經醫學幹預的情況下數據。

鼠疫可怕嗎?

根據我國的《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按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可以看到,鼠疫排在各類傳染病的首位,甚至超過了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愛滋病(AIDS)等疾病。而2020年籠罩在頭頂上的陰霾——COVID-19和SARS類似,未來可能也會歸到乙類傳染病的範疇。

前文曾提及的鼠疫的另一個外號——「黑死病」,更是為鼠疫添加了恐怖的色彩。

從14世紀中葉開始,這個因為死者屍體呈黑紫色而得名「黑死病」的瘟疫,在歐洲大陸肆掠,因該病導致近5000萬人死亡(幾乎等於當時整個歐洲人數的1/3)。

不僅如此,包括上述歐洲的鼠疫災難在內,三次全球範圍的大流行持續時間都超過一個世紀,甚至有一次持續了三百餘年。

彼得·勃魯蓋爾描述鼠疫的畫作《死神的勝利》

高死亡率、可怕的感染症狀以及長久的流行時間,讓鼠疫成為駭人聽聞的恐怖傳染病。

但,這都是過去式了。

現代醫學和科學的發展讓人類不再像以前一樣懼怕鼠疫。從1894年,鼠疫的元兇——鼠疫耶爾森菌被發現;到如今,可以通過核酸檢測、病原學檢測等手段快速檢驗是否患有鼠疫。

早期診斷帶來的及時使用各類抗菌藥物治療,使得鼠疫致死率大幅下降;高質量的隔離條件,讓傳染情況也能夠得到良好的控制。

對比2019年的情況來看,鼠疫雖偶有發生,但很難造成大規模的影響。

截圖自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煲噶發病死亡統計表

(來源:疾病預防控制局)

可防可控可治的鼠疫,變得不再那麼可怕。

參考資料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確診一例鼠疫病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07-05

巴彥淖爾市衛生健康委關於發布2020年烏拉特中旗鼠疫疫情Ⅲ級預警的通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07-05

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疾病預防控制局,2020-04-20

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2020-06-06

鼠疫診斷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衛生行業標準,2008-02-28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急往遲返》:黑死病殺人事件背後隱藏的真相
    《急往遲返》:黑死病殺人事件背後隱藏的真相在美麗的城市也有藏汙納垢的地方,在美麗的心靈也有陰暗自私的時刻,有時候,缺失反而構成了完整!這絕對不是我們印象中那個充滿了陽光,演繹著無數浪漫的巴黎。導演雷吉斯·瓦格涅曾拍攝了極具詩情畫意的愛情史詩《印度支那》,但這一次,他卻用鏡頭為我們奉獻出了一個陰暗冷峻的巴黎。電影改編自偵探作家弗雷德·瓦爾加斯的小說,這位女作家筆下的故事都具有強烈的中世紀風格,於是電影也在遵循原著的基礎上將故事中的中世紀符號以影像的手段加以強化。
  • 黑死病在歐洲曾殺死2500萬人,為何在中國沒有爆發?要感謝一個人
    這場危機在歐洲有個這樣的名字——黑死病。黑死病籠罩整個歐洲之時,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戰爭時期都沒有這麼多人喪命。由此可見,黑死病非常恐怖。列強絲毫不擔心清廷的走向,也不關心清朝人民的人身安全,但是他們一直關注著黑死病的傳播,因為一旦清朝遏制不住,黑死病將會傳播到其他國家。國家危難之時,總是會有人站出來,這次也不例外,一位叫伍連德的醫生站了出來,此人在醫學界頗有名望。當時,他在陸軍軍醫學堂任職。因為留過學,平常沒少受排擠。事實證明,他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 曾「封村」對抗「黑死病」的英國小村今無一例新冠確診病例
    (抗擊新冠肺炎)曾「封村」對抗「黑死病」的英國小村今無一例新冠確診病例中新社倫敦5月18日電 (高天胤 張平)因「封村」對抗「黑死病」而聞名的英國小村落——亞姆村,新冠疫情暴發至今,無一例確診病例。約350年前,有「黑死病」之稱的鼠疫席捲歐洲,這場災難導致2500萬人死亡。位於英國英格蘭北部交通要道、受到病毒感染的亞姆村,為阻斷疫情蔓延,採取了嚴格的「封村」措施。村民們用石頭壘成圍牆,徹底自我隔離。據統計,在那場疫情中,850多名村民中總計死亡人數超過260人,有的舉家遇難。
  • 被封為抗疫「聖地」,曾「封村」對抗黑死病的英國小村今無一例新冠...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倫敦5月18日電 因「封村」對抗「黑死病」而聞名的英國小村落——亞姆村,新冠疫情暴發至今
  • 曾經橫行歐洲的黑死病曾導致兩千多萬人死亡,為何又突然消失了
    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曾爆發了一次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在這場幾乎席捲整個歐洲的瘟疫當中,2500萬人被奪走了生命,死亡人數佔到了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那麼這場大瘟疫又是如何結束的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瘟疫本身致死性太強。
  • 2500萬歐洲人死於黑死病,在中國卻沒大爆發,我們要感謝一個人
    像是今年所出現的新冠肺炎的出現,來的是那麼的迅疾,從人們意識到新冠肺炎的出現時,它就已經以一種令人震驚的速度遍布了中國。一、黑死病清末時期,無數的名人志士都在想法設法挽救任人欺凌的中國,誰也沒有注意到,一種疾病悄然的蔓延到了我國境內,由西伯利亞地區傳播到了我國東北三省境內,當時國內正處於各勢力相互糾纏的時期,保守派的人死守著江河日下的清王朝,革新派對新法心存僥倖,同時的如孫中山先生一樣的有志之士也慢慢的集結在了一起準備推翻清王朝廢除封建制
  • 據說,要想治療黑死病,得先抓到一隻獨角獸-虎嗅網
    從十四世紀中期到十六世紀,黑死病在歐洲幾乎每隔10年就要爆發一次,這幾百年間,歐洲的老西醫們積極編撰了300餘部關於黑死病的醫學專著,對於黑死病爆發的原因眾說紛紜,始終未有定論,至於如何防治,就更加千奇百怪。從鴿子煮熟剁碎,到祈禱上帝開恩,幾個世紀前的歐洲是怎麼對付黑死病的?
  • 《文明6》風雲變幻黑死病神級難度怎麼玩 黑死病神級難度攻略
    導 讀 這是一篇關於文明6風雲變幻黑死病神級難度怎麼玩,黑死病神級通過技巧介紹的文章。
  • 牛頓曾提出治療黑死病的秘方:「蟾蜍嘔吐糖」
    本文來源: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6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著名科學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曾提出一種治療黑死病的秘方——「蟾蜍嘔吐糖」,他除了推薦預防黑死病的寶石護身符之外,還詳細說明了如何使用蟾蜍嘔吐物治療黑死病的方法,目前一份牛頓親手撰寫的兩頁未出版手稿正在拍賣。
  • 黑死病曾殺死歐洲1/3的人口,為何又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
    公元1347至1353年期間,一場慘烈的鼠疫席捲歐洲,由於感染鼠疫的病人皮膚潰爛呈現可怕的黑色,歐洲人便將這種疾病稱之為「黑死病」。 黑死病據傳是起源於亞洲中部的草原,後來通過商貿和戰爭,不斷地向歐洲傳播。
  • 鼠疫,歷史上的「黑死病」又來了
    鼠疫,歷史上的「黑死病」又來了。7月4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人民醫院報告了1例疑似腺鼠疫病例,是烏拉特中旗溫更鎮一名牧民。老人們也說過,在早,鼠疫層出現過三次世界範圍內大流行,被稱為「黑死病」,建國前,我們國家這種病是比較嚴重的。新中國成立後,這類病就逐漸減少,幾乎沒有了。
  • 令人毛骨悚然的鳥嘴醫生:用螞蟥青蛙驅趕黑死病
    電影《美女與野獸》中曾出現這樣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美女貝爾和野獸憑藉著女巫的魔法書,來到了貝爾夢寐以求的巴黎,也是她童年時的家。貝爾的父親一直不願意提及母親如何去世,在那個巴黎的小木屋裡,貝爾發現桌子上有一個非常奇怪,嘴巴長長的鳥嘴面具,通過它貝爾知道了母親的秘密。當時的巴黎正發生一場重大的瘟疫,她的母親應該死於黑死病。
  • 書海拾遺:黑死病的那些奇葩歷史
    在人類歷史所經歷的無數傳染病當中,「鼠疫」毫無疑問臭名昭著,當然它的另一個名字大概更為人熟知——黑死病,因患者周身發黑而得名。這其中,爆發於14世紀的黑死病一度成為整個歐洲的夢靨,但實際上,黑死病對傳統意義上的亞、歐、非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到歷史走向。
  • 傳說中的「黑死病」又來了?別怕,可防可控!
    文 │Angie Chen想必大家都聽過恐怖的黑死病吧!電影《夜訪吸血鬼》裡,是它奪走了克勞蒂亞母親的生命!薄伽丘的《十日談》裡,是它席捲了1348年弗洛倫薩全城!中世紀的很多繪畫藝術裡,還是它傳遞著令人害怕的死亡氣息!這麼恐怖的黑死病到底是啥?
  • 黑死病後,西方「衛生」概念才正式確立
    作者:海龍舉其要者,歷史上這類著名的大瘟疫有令歐美人聞之色變的黑死病和1918年的世界大流感。後世人們對它的記憶有的來自於文學作品,比如《十日談》就描寫一夥年輕人為了躲避黑死病而逃到森林和鄉下在山水間「自我隔離」十數天來消遣、逃命。不只是這一次,一直到18世紀,黑死病仍然像魔影般裹挾並殘害著歐洲。它又在義大利、英國倫敦、奧地利維也納、法國馬賽等地肆虐掃蕩。
  • 黑死病曾導致歐洲2500萬人死亡,卻為何在一年之內突然消失?
    公元1347至1353年期間,一場慘烈的鼠疫席捲歐洲,由於感染鼠疫的病人皮膚潰爛呈現可怕的黑色,歐洲人便將這種疾病稱之為「黑死病」。黑死病據傳是起源於亞洲中部的草原,後來通過商貿和戰爭,不斷地向歐洲傳播。
  • 黑死病:歐洲文明時代到來的先聲
    但人類一直是個有韌性的物種,從250萬年前,古猿人投擲出的第一根木棍,再到15世紀,達文西用顏料畫下《蒙娜麗莎》的最後一筆,人類從未向災難妥協,從1353年黑死病結束,歐洲人是如何用僅僅20多年間就完成了「文藝復興」,讓資本主義萌芽散播於廢墟之上的,我們下面就來一探究竟。
  • 人間煉獄:歐洲黑死病往事
    事實上,如果你打開黑死病橫行時期的文學作品、編年史、歷史著作,甚至是醫生的行醫記錄來對照觀看,便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記敘幾乎有著「互相抄襲」般的一致。當面對同樣的疾疫恐慌、同樣的瘟疫橫行、同樣的生命威脅時,無論抱持何種身份與立場、何種職業打量,都無法避免相同的「寒戰」和恐懼。
  • 中世紀的威尼斯如何處理黑死病?用四種方法保護了城市
    得益於河流和水道,中世紀的威尼斯比歐洲大多數城市要乾淨得多,由於沒有公共衛生設施,住在平原城市中的居民通常都把痰盂、汙水和其他垃圾往街上傾倒,但在威尼斯,街道就是水網河道,每天兩次漲潮就把垃圾衝洗乾淨了。這也是威尼斯沒有排汙措施,卻能容納十萬多居民的原因之一。
  • 爆發於中世紀的歐洲黑死病,曾奪走2500萬人命
    歷史資料顯示,歐洲中世紀(1347年—1353年)曾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黑死病,2500萬歐洲人因這場瘟疫而喪生,慘烈程度堪比二戰。這種黑死病便是從老鼠身上傳播出來的。黑死病爆發的第一站便是如今的義大利,隨後席捲到了法國英國等整個歐洲地區。黑死病爆發的時候,蒙古大軍開始了第二次西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