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被譽為「粵東襟喉」;擁有4個國家級榮譽稱號,素有「文墨鄉」美譽;「千年瑤寨」傳承一千多年,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瑤寨;盛產荔枝的古村,據傳蘇東坡曾慕名來過……
在廣東大地上,分布著一批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或建築風格別具一格,或重視教育詩書傳家,或節日風俗獨特豐富,歷經千年風雨,構築了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程洋岡村
曾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
虎丘山石刻
程洋岡村是廣東千年古村落之一,從考古發現來看,早至遠古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活動。程洋岡這一地名,蘊含著「馳騁海洋」的寓意,自古以來,程洋岡人傍海而居、向海謀生。
昔日坐落於此的鳳嶺古港,便是鄉民們進出南海的重要港口,據《澄海縣誌》記載,凡往來客舟多泊於此。永興街、新興街、紡車巷……從程洋岡40餘條街巷的名字中,還可感受到濃烈的商業氣息。
汕尾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
擁有四個國家級榮譽稱號
石寨全貌
「石寨」一名的由來,當地流傳著兩種說法。一是建寨時村人就地取材,採石築城,故稱「石寨」。另一個說法則是石寨村最先定居者為石姓人家,以姓取名,是為「石寨村」。
明末清初,定居石寨的黃氏家族先後出現黃易、黃繼隆、黃德興等顯赫人物,成為當地望族,黃氏族人在鼎盛時期擴建重修村寨,形成了今日人們看到的由古城牆、宗祠、巷道和排水系統綜合構成的石城。
梅州市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
走出3個翰林、17個進士
楊之徐榖詒堂匾額
世代延續的文教之風促成了侯南在科舉時代的興盛。從侯南村走出了楊纘緒、楊黼時、楊演時3位翰林,楊之徐、楊成梧等17名進士,舉人110名,秀才則不計其數。
行走在侯南街巷,一抬頭便能望見嵌於民居門楣上方的各式門額。彰顯家風的「耕讀傳家」、追溯先輩的「關西世胄」、表明官宦身份的「州司馬第」……各種門額人文味濃、書法精彩,彰顯著侯南「文化之鄉」的風採。
惠州市博羅縣湖鎮鎮湖鎮圍村
現存300多處古建築
湖鎮圍村全貌
湖鎮圍頗具特色的地理環境,其實就藏在它的名字裡。四面有水環繞,是為湖;又有城牆圍護,是為圍;村落儼然一個獨立的城鎮,是為鎮,故名湖鎮圍。
湖鎮圍現存古建築300多處,主要為祠堂、廟宇、書院、民居四大類。祠堂、廟宇等公共建築多為胡氏族人建造。據村民回憶,胡氏族人在村中共建有八祠七廟,流傳著「一門一廟」「一房一祠」的說法。
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南崗古排
歷史故事以歌謠記錄
南崗瑤寨全貌
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的南崗古排,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瑤寨,被譽為「千年瑤寨」。
千百年來,流傳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都被連南瑤族以歌謠的形式記錄下來,獨特的歷史文化,養育了一代代「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排瑤人。
清遠連州市豐陽鎮豐陽村
曾是南唐元帥隱居之地
豐陽全景
豐陽村的始祖為南唐「徵南元帥」吳敬元。相傳五代時期,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吳敬元只能解散軍隊,解甲歸田,在鳳山南麓定居,逐漸繁衍,形成了豐陽村。時至今日,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
「唱春牛」是豐陽人的民間歌舞藝術,表演人物一般七至九人,分飾生旦、丑角、婆旦等角色,伴隨著芒冬鼓、高邊鑼、硬鑼的樂聲,一場和諧、奔放的「唱春牛」表演生動呈現於眼前。
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蘭寨村
擁有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西合璧的大宅
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古百越的烏滸人定居在如今的蘭寨村所在地。由於雨季的南江水常侵襲村寨,古烏滸人在南江和村寨之間修築攔水壩,瑤民便把他們的聚居地稱為「攔寨」。
蘭寨村所在的連灘鎮曾於2000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山歌)」。當地民俗「禾樓舞」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連灘山歌」「連灘飄色」等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湛江市遂溪縣建新鎮蘇二村
據傳蘇東坡曾慕名來過
攔河大屋
蘇二村因盛產荔枝而得名「荔枝村」。相傳,蘇東坡當年被貶海南時,曾途經荔枝村,見村口有一棵千年古荔,便慕名走進村中。可惜荔枝成熟的季節已過,村中長老告訴他:「要嘗荔枝佳果味,待到來年五月時。」
3年後,蘇東坡奉命內遷廉州,再次途經荔枝村時,正逢五月。村中長老捧出最為鮮美的荔枝王「雙袋子」來招待他,蘇東坡終於如願以償。為紀念蘇東坡與荔枝村的緣分,村民便將荔枝村改名為「蘇二村」,意為「蘇東坡二進荔枝村」。
韶關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
打響紅軍長徵入粵第一仗
花開新田
新田村比建制於684年的湞昌縣(現在的南雄市)還早300多年,故當地流傳著「先有新田李,後有湞昌縣」的說法。又因李氏家族為該村最先抵達者,故稱「遷徙南雄第一村,遷雄第一家」。
姓氏節是為緬懷自己姓氏先祖而舉行的節日。在新田村周圍的村落,居住著60姓之多的村民,新田村李氏的姓氏節極為隆重。新田村還有舞板凳龍的傳統,據村裡的老人講,人們在觀看龍燈時看得手癢,卻苦於沒有龍燈可耍,於是以所坐板凳為「龍」而仿效龍舞,「板凳龍」由此誕生。
韶關南雄市黃坑鎮溪塘村
嶺南保存最完整的李氏祠堂
溪塘俯瞰
在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南雄的州府設在溪塘,歸屬於當時的南漢國。當時南漢皇帝劉龑早就覬覦贛南、閩南地域,他把雄州城建在靠近江西、福建的溪塘,目的是便於向贛南、閩南擴展領土。
五裡山、觀音山、城隍廟等地名依稀可見舊時雄州的規模,除卻有「周長六千八百八十尺」的州城外,附近還有朱古鎮、李屋排、聶嶺排等諸多姓氏聚居地,由此可見,舊時溪塘人煙稠密,鼎盛一時。
喜歡本文,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