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蔣淑芬 郴州報導
2009年彭美竹果敢創業,扶持當地百戶村民發展養殖產業,結對幫扶50餘戶貧困戶。
農婦十年養牛樹標杆 情系鄉裡百戶村民共致富
彭美竹,郴州市臨武縣水東鎮鬥水坪村人,中共黨員,臨武縣興旺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兼水東鎮婦聯副主席、鬥水坪村婦聯副主席。2009年她果敢創業,扶持當地百戶村民發展養殖產業,結對幫扶50餘戶貧困戶,長期安置解決6戶貧困戶固定就業,帶領他們發家致富告別貧窮。同時堅持做慈善真誠發聲致力於公益事業,結對幫扶貧困學子圓大學夢、幫助周邊村委修公路、建祖房,扶貧濟困樂善好施捐助愛心善款近10萬餘元。
彭美竹是模範共產黨員,也是郴州市最美創業先進個人,2018年度獲評湖南省首屆「湖南省十佳農民」,2019年先後獲評「郴州市三八紅旗手」「郴州市優秀女企業家」「最美臨武人」「郴州市勞動模範」等,她創辦的興旺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是臨武縣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和新技術培訓基地,她的養殖發展歷程曾被中央七臺專題報導。
彭美竹的牧草種植基地面積由最初的80餘畝擴大到800畝,牧草產量提高50%以上。(胡濤/攝)
願將汗水灑青草 甘為大地興葳蕤
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2009年以前,我們一家子從事煤炭運輸行業與餐飲服務,且經營有方。但我時常為找不到優質地道土特產食源而犯愁。因此,我就萌生了打道回府回老家養黃牛的想法……」2019年2月,彭美竹想方設法先後籌措基金80餘萬元,承包山嶺、搭建牛棚、種植牧草、購買種牛、開啟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紮根大山腹地,走一條揚養殖之波、築精神家園的產業扶貧農耕路。
依靠「養牛」這面旗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新常態下新農村的新發展,黃牛養得好、產的優、賣的俏——是彭美竹必須面臨與確保的首要問題。
養牛無巧,圈乾食飽。「我們村以前均以挖煤為生,周邊村委都有幾十年的煤礦開採歷史,導致地下水位破壞,地表綠植受損嚴重。家牛要過冬,草料必須充。因此我承包村裡的荒山田地僱請臨時工大面積種植皇竹草,一為牧草儲備豐足確保餵得起餵得好餵得肥;二為加入生態環保隊伍改善家鄉人居環境。」彭美竹說。對此,鬥水坪村支書李祥開說,「可別小看她此舉啊,現在每年村集體荒地利用『變廢為寶』向她收取租賃金,也解決村裡的年長閒置勞動力就近就業問題,同時還收到了『封礦復綠』還大地以青山綠水的生態環保效果,一舉幾得美竹真是用心良苦啊。」
2012年至2019年,彭美竹的牧草種植基地面積由最初的80餘畝擴大到800畝,牧草產量提高50%以上。「皇竹草,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具有較強的分櫱能力,單株每年可分櫱80-90株,是一種新型高效經濟作物。易於打點,用我們這邊的土話講就是『賤生賤養』——割了又長又返青,每年可收割三至四茬……」她發動周邊村委的鄉親廣泛種植皇竹草,與農戶達成意向協議並籤約,以可觀的市場價格收購皇竹草,幫助村民在家門口自種自產不愁銷。
發展綠色生態養殖,認識生態、利用生態、引領生態,讓漫山遍野的荒山蓋上「綠被子」,沉睡的荒山日漸甦醒,市場前景日趨廣闊。
彭美竹的合作社吸納社員近10人發展養殖黃牛630頭,帶動周邊養牛戶102戶發展養殖黃牛1000餘頭。(胡濤/攝)
願將青春許黃牛 甘為城市作搬運
「做村莊的帶頭人,用心經營養殖;做發展的開路人,用勁壯大產業。」2011年6月,彭美竹組織7戶散養戶到臨武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成立了臨武縣興旺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期間先後投入資金820萬元改擴建,將養殖基地由磚瓦棚換成5000平方米的標準化鋼架場,養殖規模從最初的80頭擴展到500餘頭,並在郴州市開起了自己的首家牛肉銷售店。目前,彭美竹的合作社吸納社員近10人發展養殖黃牛630頭,帶動周邊養牛戶102戶發展養殖黃牛1000餘頭,當地養牛戶每年可增收80餘萬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她家的牛肉呀,有兩大突出特點——香與甜,滑嫩滑嫩的口感就是比別人家的好。而且50元/斤價格一點都不貴,普通百姓每個人都買得起吃得起,雖然我們家住得遠但我經常坐公交車過來這邊排隊買牛肉。老闆慈善經商不為盈利,難得啊……」群眾口碑好,市場需求大,回頭客多。現如今,彭美竹的郴州牛肉店面每天現殺現賣1—2頭黃牛,且早早收工售罄,日收入萬元以上,年收入近百萬。
「動物也是一個生命,是有靈性有感情的。這就和人一樣,所以我把牛當做人來待,當做我的孩子來養……」彭美竹在養殖場建起了住所與牛「同吃同住」,每天半放半圈趕黃牛上山保證充足的陽光日照時常。「為什麼顧客都反饋我們的牛肉肉質甜呢,就是因為我們的牛餵養以皇竹草為主,冬季谷糠、玉米粉、豆帛為輔。皇竹草含糖量高,牛兒食用後其糖分就會滲透沉澱於牛肉之中……」為廣大市民輸送一盤地地道道的新鮮好牛肉,大傢伙買得放心、看得舒心、吃得安心,我們再苦再累都寬心是彭美竹養牛賣牛肉的初衷。
養殖基地的標準化鋼架場。(胡濤/攝)
願將真情付群眾 甘為富裕築暖巢
「鬥水坪是一個寫滿初心的地方。2009年創業之初,其實我遭受了事業和家庭變故的雙重打擊……」談及往事,彭美竹痛楚難掩。原來,因初始接觸養殖,雖不乏創業熱情但缺乏因地制宜的經驗,第一次試養,彭美竹以「牛棚裡的牛不是夭折,就是骨瘦如柴,最後狠心全部處理」失敗告終。次年下半年,她丈夫又身患胃癌晚期,丟下2個尚未成年的兒子和彭美竹撒手人寰。「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歲月,是我的親朋好友與父老鄉親向我伸出援手攙我一把,助我在養殖道路上繼續前行……」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鄉親。」彭美竹說,「從逆境中成長走向成功,始終與父老鄉親魚水情深、血脈相連……我之一切來自鄉親、依靠鄉親,自然要一切服務鄉親、回饋鄉親。」興旺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長期安置6名貧困戶為固定員工,其他技術熟練工和管理員工6人,臨時用工每年達2000多個,工人從牛場獲得的工資年收入達50餘萬元。2019年,生產經營新增就業崗位2人,新增就業人員增收年收入20萬元以上。2018年,臨武縣某企業種植的牧草因管理和市場調查欠到位,致使牧草不優產量不高受損嚴重。彭美竹知情後,又毅然主動接過那50餘畝牧草,並與村民籤訂合同保價收購,幫助村民度過困難重樹信心。
「我今年62歲了,粗活重活幹不了也吃不消了,就算是去給人打臨時工都不會要嫌棄我年紀大了。多虧了美竹老闆可憐我收留我……」肖良香,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兒子因車禍久臥病床意識不清,4個孫兒均在讀處於接受教育期,家庭經濟負擔重。「我在合作社做了8年了,就是割割草、搞搞衛生幹些輕活,美竹老闆卻每月發我工資2400元,還包吃三餐。好人啊,恩人啊……」念及彭美竹的好心,肖良香感激涕零。
同時,彭美竹還為臨武縣3個貧困村80餘戶貧困戶免費發放優質玉米種子種植玉米350餘畝,經常性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技術指導,並承諾貧困戶收穫的玉米保底收購,幫助貧困戶增收35萬餘元,為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彭美竹表示,探索一條以牛興農、以牛增收的產業扶貧之路,通過樹立先進典型,重燃廣大村民的創業創新熱情,激活農業農村的內生原動力,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動能、增添新力量,最終實現——養牛養出「牛」日子,領著群眾幹帶著群眾賺,養好一頭牛,帶動一個村,搞活一座城……這是我作為一名農村共產黨員紮根養牛的初心所在。
來源:紅網
作者:蔣淑芬
編輯:文建美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16/597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