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眼中什麼是孝子?學好這3件事,做個不打折扣的孝子!

2020-12-22 百家號

孝順是個挺抽象的詞語,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事情。只要父母兩位大人健在,我們都會因為該如何盡孝道,覺得抓耳撓腮,到底怎麼做才叫孝順,又如何做一個孝子呢?很多人認為,多聽父母的話,難道還不夠孝順?其實早在古代時期,大思想家孟子對於孝道,已經做了解釋並且歸納為3點,下面看孟子眼中的孝子是什麼樣的吧。

每個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衰老,父母將我們養大不容易。無論作為兒子或女兒都應該學會,在父母失去勞動能力的時候,讓父母吃飽穿暖。父母沒有物質來源的時候,要在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以及日常生活費用,其實很好理解,說白了,要做一個孝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父母贍養好。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確實很孝順,他們不僅在物質上,讓父母吃得好、喝得好,並且認為只要父母說出來的話,就一定要聽從。其實這話,既對也不對,父母說的話固然要聽從,但父母說出來的話,也不一定完全正確。我們要堅持做一個道理分明的人,父母做對的事,要尊崇,但父母一旦做出錯的事來,我們要及時進行糾正,而並非一味地遷就父母。這也是孟子眼中的第二條,見父母有錯時,要進行指正。

舜帝就有這樣一個故事,舜年輕時,由於父母不賢惠,導致舜一直沒能娶妻,舜也只能對父母進行隱瞞,自己為自己做主,娶了妻子。然而我們對父母一味地屈從,也是不對的,有的父母對兒子溺愛,兒子到了結婚年齡,卻忘記做這件事,總認為兒子還小,我們要學會自己拿主意。而孟子也對此事做出了評價,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見孟子對不孝的評價,更傾向於後者,理解為,要做孝子,一定要盡傳宗接代的責任。

以上這三孝,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做出了解釋,分別從父母身上和子女身上給出了原則。學好以上3件事,做一個既孝順又不打折扣的孝子,就這麼簡單。一個合格的孝子,可不是給父母買足了食物,就人去樓空連面都見不到,也不是對父母百依百順就行,有這種想法就錯了,更不是任何事,無論對錯,都向父母無條件屈從,這是陷父母於不義的做法。

相關焦點

  • 魯迅先生調侃二十四孝圖,我已經不敢再做孝子,也怕父親去做孝子
    但願,這是一個冷笑話!魯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圖》一文中,談到郭巨埋兒的故事。先生是這樣調侃的,"我最初替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鬆。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簡單說故事的歷史淵源,故事的主人公郭巨,東漢時代,河南人。
  • 孟子的「五不孝」中的第三個,放在現代來看,很多人都是不孝子!
    多少人為了工作好幾年都不回家一趟。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很多人捨不得車費錢,更受不了來回折騰,所以乾脆年也在外面過。這樣活著意義何為?說了那麼多,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孟子的一段語錄,說的就是孟子所言的的「五不孝」,其中的第三個,放在現代來看,很多人都是不孝子!
  • 清代奇事:母不賢導致孝子怒殺姦夫,紀曉嵐卻認為孝子不值得讚揚
    張氏的娘家那邊也沒有什麼親眷,求到門上討些糧食也總是遭人白眼,久而久之便沒人再借糧給她。眼看日子過不下去,長此以往,母子兩人非活活餓死不可。她年輕漂亮,又有傲人身材,有個遠房表哥早就垂涎她的美色,聽聞她有心再嫁之事,於是暗中託了一個媒婆去勸說張氏跟他相好。張氏有些不情願,認為表妹嫁給表哥乃是不倫之戀。表哥親自去找張氏,對她說:「你我雖是表親,按照規矩我沒有娶你的道理,但我思戀你以至於茶飯不思。
  • 培養小孝子,別成放衛星
    讀新聞也算是一件「世間事」了,走馬觀花地看是件好事的新聞,仔細琢磨之後往往就感覺變味。比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導,10月30日,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開展的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在北京啟動。該工程「旨在通過培養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開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引領青少年從小養成孝親敬老美德」,工程計劃通過5年時間培養百萬孝子。提倡孝道,絕對是三觀正確的好事。
  • 《二十四孝》VS《弟子規》,魯迅也「害怕」了,做孝子太不易!
    這在中國娃娃的心裡,是常聽到的。今天,我們就聊聊,魯迅先生眼中的《二十四孝》。《朝花夕拾》中,魯迅回憶,自己最早收到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送給他的《二十四孝圖》。那本書很薄,只簡單地記錄著24個故事。魯迅童年不識字的時候,請人給他講二十四個故事。聽完後他感慨:「『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在我的記憶中,我並沒有完整地讀完這些故事。只老師、父母經常提過,左右不過是教導你「長大以後,要孝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之類的話。
  • 巴黎孝子是什麼梗 巴黎聖母院被燒和巴黎孝子什麼關係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個新詞「巴黎孝子」,被很多網友爭相調侃,相信很多不懂這個梗的網友看得一臉懵逼,那麼,巴黎孝子是什麼意思?巴黎孝子是什麼梗?巴黎孝子是什麼意思巴黎孝子的意思是,比喻不管自家門前雪,專掃他人瓦上霜,皇帝不急,太監急。
  • 火山孝子是什麼意思?這梗源自港澳的俚語
    火山孝子是什麼意思?這梗源自港澳的俚語時間:2020-11-25 19:33   來源:百度百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山孝子是什麼意思?這梗源自港澳的俚語 火山孝子,是源自港澳的俚語,泛指經常沉迷聲色、供養歡場女子的男人。
  • 做孝子?魯迅絕望了!為何如此呢?如何能稱得上是孝子呢?
    當然了,不同的時代對於踐行「孝」這個行為也是不一樣的,具體的執行行為不一樣,大眾的宣傳倡導也不同。《二十四孝圖》便是一部講述古代孝子故事的書籍,裡面一共有二十四個有關孝子的故事。魯迅對於做孝子絕望了,便由此而來,並且做了一篇《二十四孝圖》文章,收錄在《朝花夕拾》裡面。
  • 我國農村葬禮文化中,起靈前要求孝子摔瓦罐,其意思相當豐富
    將來註定幹不成大事。孟子把體現孝道的行為分成三個,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不孝有三」。第一,不能贍養父母和關愛家人,不聽父母話的人,稱不上孝子。第二,不能尊敬父母和履行本職的人,稱不上孝子。第三,不能安身立命,沒有後嗣,不能為父母送終的人,稱不上孝子。
  • 農村俗語「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這話是什麼意思?
    人生有三件大事,出生,結婚,去世。只有經歷過這三件事情,才算是經歷了一個完整的人生。其中出生和去世是每個人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只有結婚會有小部分人沒有經歷。農村有句俗語,叫「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這話是什麼意思呢?聽村夫夜話來給你說說。
  • 俗語:「孝子不養棄家父,孝子不養下堂母」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光華,留下了許多讓後世驚嘆的隗寶,也有不少惠及後世的名言名語,許多歷史人物在如今依然有著很大的名氣,但也有部分人非常特殊,帶給後人的不是某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個統稱,那就是勤勞的「勞動人民」,同樣留給了後人許多富有智慧的話語,那便是俗語,俗語「孝子不養棄家父,孝子不養下堂母」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 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
    「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這句俗語,說的是一種民間的婚喪習俗。哪種事應大,哪種事應小,都得有一個規矩,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小不過孝子孝子的解釋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孝順父母的兒子,二是指父母死後守孝的兒女。這句話的意思是指第二層意思,即父母死後守孝的兒女。
  • 「棍棒底下出孝子」,卻是「孝子」童年陰影!舊語新解,何為教育
    文|橘媽育兒「棍棒底下出孝子」來源於法家學說創始人韓非子的「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之後就在民間開始流傳「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進而衍生出這句話。丟不丟人!」小玲現在快30歲了,這件事對她來說打擊最大,印象最深刻,說自己一輩子忘不了那個耳光,但是至於賴床這個習慣,小玲仍然沒有改。
  • 帥哥子都暗箭傷人,一代孝子潁考叔隕落沙場
    這是蘇軾作的《穎考叔祠》,主人公是春秋有名的孝子潁考叔,說起孝子,我首先想起的是清明節由來故事中的介子推,當然有人說介子推算不上孝子,這裡我們暫不作爭論,今天主要講的是潁考叔。潁考叔是春秋戰國時期鄭國的大夫,幾千年來考叔舍肉的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事情是這樣的:鄭莊公姬寤生的母親姜氏生莊公的時候難產,從鄭莊公的名字「寤生」也可以看出來,所以姜氏不喜歡大兒子姬寤生,反而特別寵愛小兒子共叔段,寵愛到什麼程度呢!「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這已經不是寵愛了,而是偏愛了,但鄭武公也沒有老糊塗。
  • 《詩經·凱風》:孝子哭喪歌
    「小過」之說源於孟子,也不能因為孟子說的就可以強加給本詩。餘冠英先生除了說到母氏「小過」之外,還給她加上了「不得志於其夫」的「過」,詩中哪裡有「夫」的影子?哪裡又寫有母氏「痛苦的境地」?似乎越分析越離譜了。此外,還有說本詩是「兒子感激繼母勞苦而反躬自責的詩」[3]。這裡又把詩中之母說成「繼母」了,更是節外生枝。
  • 火山孝子是什麼意思 火山孝子含義及出處介紹
    很多網友聽到過「火山孝子」這個詞,平常也經常聽到,那麼火山孝子是什麼?許多用戶不知道,小編給大家介紹下火山孝子這個詞語的含義和來源介紹,快來看看吧! 火山孝子,是源自港澳的俚語,泛指經常沉迷聲色、供養歡場女子的男人。
  • 濟南有塊後母活著為孝子立的碑
    王老師始終對繼母視為生母、孝敬有加,成年後更是不忘繼母的養育之恩,他的孝順之舉令鄰裡眾鄉交口稱讚。在父親去世,特別是王先生樹幟文壇、名馳遐邇之後,也從不改對繼母的恭敬、孝順。他帶領三個兒子與二個侄子承歡於繼母膝下三十多年,始終氣愉色婉、不失孺慕之誠。繼母呂氏為王遜生的孝順之心深深感動,決定在她有生之年為兒子王遜生立下「孝子碑」。
  • 農村起靈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麼意思?猜你不知道
    農村起靈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麼意思?不知道大家在家的時候有沒有參加過一些人的喪禮在農村有很多的習俗和講究直到現在,還是在用的,向那些在農村參加葬禮的朋友應該都是見過的。一般在起靈之前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意識的,他們一般會在大門外站停的時候讓孝子的舅舅摔盆,有的地方說是孝子,每個地方的規矩都是不一樣的,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無論是孝子也好舅舅也罷,其實都是最親密的關係,老盆一定是要摔的,不摔也就意味著這家以後會沒有後人,就連死去也是不得安寧的
  • 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數十個版本孝子傳,孝子圖題材形式上表現豐富
    魏晉南北朝時期編寫《孝子傳》蔚為風尚,出現了數十個版本的孝子傳,如蕭廣濟《孝子傳》、王韶之《孝子傳》、鄭輯《孝子傳》等等。據《隋書·經籍志》的記載,僅晉宋兩朝的《孝子傳》就有五六十本之多,這些孝子傳裡收錄了自上古時期至當代流傳的眾多孝子故事。
  • 「高邑那些事」講述:名師培高徒、孝子張夢鶴救母背後的故事
    李標自幼頭腦機敏,聰慧好學,九歲時就能讀懂孟子,並向老師講仁義之旨。十五歲時,父親把他託付給趙南星,跟趙南星當學生。此時,趙南星正辭官在家,閒居無事。李標知書達理,不辜負父母希望,讀書認真刻苦,常常讀書到深夜,不知疲倦,深得趙南星喜愛,趙南星也拿出全部精力去教李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