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先施百貨公司。記者邱偉榮翻拍
不少老廣州習慣將上商場稱為「逛公司」,這源於20世紀初廣州著名的先施公司和大新公司,在那個年代去「逛公司」,相當於去一趟嘉年華。先施的創辦人是被譽為「中國百貨業先驅」的著名華僑實業家馬應彪。1914年,馬應彪在廣州長堤建立先施粵行,取得巨大成功。1976年6月,一場大火使先施百貨毀於一旦,很多市民以為先施的印記已然磨滅。記者尋訪得知,1914年建成的兩幢先施附樓,歷百年滄桑依然靜立於尋常老巷之中。
為發掘廣州更多有價值的老建築,促進廣州歷史建築的保護和活化,本報發出徵集令,邀您一起「挖掘」線索,將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寫入保護名錄。這些建築應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或與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有關,能反映城鄉發展和人文歷史。線索包括照片、圖紙、文獻、故事等相關資料。本報將酌情刊登,並將線索推薦給市規劃局。
繁華久葬火海
遺樓已老百年
廣州長堤大馬路318號,騎樓石柱上掛著一塊石碑:原址建築為先施有限公司環球貨品粵行;首創不二價,是當時廣東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1976年在火災中焚毀;1984年在先施舊址建起華廈百貨公司。
1976年6月12日的長堤先施大火中,24人葬身火海,其中大部分都是奮不顧身衝進火場搶救貨物而犧牲的群眾,這場災難也伴隨「先施公司」的名字成為老廣州人心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
然而,與先施百貨一牆之隔、位於西面的東亞大酒店和北面的兩幢附樓卻毫髮未損。前者早在1993年就被定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後者卻一直鮮為人知。
昨日,記者探訪位於先施二街的兩幢附樓。當年的豪華酒店和高級員工公寓,百年後已成為公租房、出租屋、倉庫和小旅館的融合體。82歲的老職工林伯提醒記者,這些仍在服務的地磚、天花、門窗已經歷經了整整100年。
兩幢附樓均高六層,在五、六樓之間,有一座天橋將兩幢樓相連。登上六樓的天台,竟有幾座大型的金字頂禮堂式建築及一棟三層高的樓中樓。
「這就是當年先施的天台遊樂場啊」,住在這裡三十年的盧叔對記者說。100年前廣州最熱鬧的先施遊樂場還在?記者幾乎不敢相信,與盧叔以及其他街坊反覆確認後,才敢確定這個天台就是先施公司聞名粵港的遊樂場。
面向長堤大馬路的先施百貨在大火中燒毀,為何僅僅一牆之隔的附樓不受影響?上世紀70年代在百貨批發商店工作的張姨回憶說,與東亞大酒店以及兩幢附樓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同,五層高先施百貨本身是一幢木結構建築,所以1976年大火中很快就完全過火。
孫科夫人來店化妝
1914年,長堤大馬路開張的先施環球貨品粵行,是內地建成的首家現代化百貨公司,開內地現代經營模式之先河。不過,當年先施公司開張之日,最引起轟動的卻是老闆娘霍慶棠站櫃檯。
廣州先施籌建時人手不夠,便貼出招聘女店員啟事。但因民初時女性仍受封建時代「三從四德」的影響,不願拋頭露面,結果一個多月都無人應聘。馬應彪的妻子霍慶棠,便親自披掛上陣,做起了公司化妝品部的售貨員,還帶動兩個小姑和她一起來售貨。她不但儀態端莊,而且善於辭令,深受顧客歡迎,一時間「三個女人同臺站」的佳話傳遍坊間。
霍慶棠的舉動,讓她成了中國第一個站櫃檯的女售貨員,這在當時可說是驚世駭俗,為中國婦女走向社會起了先驅作用。最後,終於有女性來應聘售貨員了。
霍慶棠在「先施」發展中,一直輔助馬應彪。上世紀30年代,世界著名化妝品品牌蜜絲佛陀化妝品廠派化妝師到先施公司為顧客化妝,馬應彪、霍慶棠利用和孫中山一家的交情,邀請孫科夫人到店第一位接受化妝,更是成為當時廣州的大新聞。
首創「不二價」經營
「先施」公司的名字,是英文Sincere一詞的音譯,取其誠實之意。馬應彪早年家境貧寒,不得不前往澳洲謀生。為了學習英語,他寧願為英國人打工不領工錢,不久就掌握了英語,後來成為雪梨著名的華僑商人。1900年,他集資在香港籌辦先施百貨公司。馬應彪在公司開業的25周年慶祝典禮中,曾闡釋先施名字的由來,乃取自四書《中庸》:「蓋營業之道,首貴乎誠實。」倘未能先以誠實施於人,就很難得人信任。
中國商號的傳統交易方式是討價還價。馬應彪率先用明碼實價的形式,是近代中國商業銷售技術中一個創舉。這種一刀見血的方式最接近商業經濟的本質。
當年的商鋪通常都是設置在一樓,但先施公司首創以建築物上層作貨場;買賣貨銀兩訖之後,再發收據,亦是先施所創。
商旅娛樂工業俱全
現在的大型綜合商場的「吃喝玩樂俱全」就是源於先施公司和大新公司(今中山五路新大新和長堤南方大廈)的嘗試,當時就將娛樂和商業捆綁。先施設立的每一個商號都以酒店或娛樂中心配套,吃喝玩樂全都在一起。
林伯上世紀40年代就在先施二街附近工作,他指著先施附樓天台上幾座禮堂式建築一一介紹,分別是大戲院、交誼舞廳,馬師曾、紅線女等大老倌當年常常在這裡演出,而三層高的樓中樓則是遊樂場。空地上還有旋轉木馬、蓮花杯等機動遊戲,當年能上來這裡玩,是很多人一年之中最開心的事。先施的天台遊樂場主要位於附樓。當時的廣州人來先施,不單是為了購物,還是為了娛樂,所以也有了「逛公司」的說法。
先施還兼營其他行業,比如服務業有東亞大酒店,是當時廣州最豪華的酒店。此外,在北側附樓底層建有汽水廠、化妝品廠等;還設有先施人壽保險(放心保)公司、先施水火保險公司和先施信託銀行等,堪稱當時廣東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
65年前真實版「潛伏」這裡上演
廣州長堤大馬路東端、解放大橋的西側,有一座粉紅色的四層洋樓,前些年這裡成為拆遷工地,後來又被叫停。事緣它有一段鮮為人知的身世: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曾是一間叫「中原行」的船務公司辦公地點,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的一個主要聯絡點。而今,這裡已是廣州僅存的華南分局時期唯一歷史見證物。
今年94歲的溫盛湘老人當年在此領導地下情報人員執行秘密潛伏任務,送出大量情報。
「梅老闆」借中原行
掩護戰略物資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黃穗生介紹,這裡是解放戰爭時期廣州地下黨一個重要的秘密活動據點,還曾是由夏衍領導的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文化工作委員會與廣州進步文化人聯繫的秘密據點。廣州解放頭幾天,市委尚未正式成立前,50多名地下黨同志在這裡辦公。
溫盛湘是梅縣人,受哥哥溫盛剛烈士的影響走上革命道路,並成功隱蔽潛伏到新中國成立後。
1945年10月,溫盛湘乘搭淺水電船回廣州。船上有很多南下接收廣州的國民黨官員和大商人,他們不通粵語。溫盛湘順勢給他們做嚮導。當中有一個東南航運公司經理邱光昌,溫盛湘得以進入其公司當夥計。
1946年,溫盛湘成立中原運輸商行,地點就選在長堤大馬路現址上,這原是嘉應同鄉會館的產業。
當年,中原行最多擁有20多條船。老照片上看,27歲的溫盛湘西裝革履,是人們眼中年輕有為的「梅老闆」。溫盛湘活躍於廣州工商界。他結交三教九流的人物,逢年過節,出資在大三元等酒家宴請國民黨上層人物,打探消息。
據溫盛湘在回憶錄中記述,解放戰爭後期,他收到指示:著重收集掌握國民黨上層人物的動態以及廣州糧食、燃料、石油等方面的資料,還要為解放區掩護運送緊缺物資的任務。
當時,華南分局財經委以「溫梅先」的名義,註冊了一艘輪船「福綏輪」。這艘船從山東出發,運載物產秘密到香港,換取電臺零件、汽車輪胎等戰略物資,還有抗生素等緊缺醫藥用品。但當時每艘船都要報關,否則就可能被截查,因此,溫盛湘每次都要用另一艘船做掩護,賄賂報關人員,才使「福綏輪」一次次安全北上,為解放區輸送物資。
新中國成立前送出敵人
將進行大破壞的消息
在溫盛湘的回憶中,最緊急的一次經歷莫過於廣州新中國成立前夕,傳送國民黨準備大撤退,要進行大破壞的情報。
1949年10月11日,盤踞在廣州的國民黨要員召開緊急會議,做出撤出廣州的決定,制定「總撤退、總罷工、總破壞」的計劃,12日向部下下達命令。
13日,溫盛湘得到這個消息。焦急萬分的他果斷地囑咐同事示意航商迅速疏散船隻離開廣州,並通知地下黨人儘可能拖延、阻礙裝載運走糧食。
14日清早,他直飛香港,到香港時華南分局已經人去樓空,大家都北上與南下大軍會合去了。溫盛湘又於15日凌晨4時多輾轉趕回廣州。上岸後,溫盛湘向中原行走去,只見沿街騎樓下、馬路兩旁全睡滿了解放軍—廣州已經勝利解放。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原行繼續作為聯絡機關接待大批黨政軍幹部戰士。20世紀50年代起,成為最早的「友誼公司」。記者昨日從文化部門了解到,在革命老人和黨史專家的呼籲下,中原行舊址鐵定保留不被拆除,還有望成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手記
本期報導的初衷,是想通過尋找廣州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確切位置,介紹位於長堤的兩組建築—先施二街宿舍樓和中原行舊址。在採訪過程中,驚喜連連,昔日華廈百貨公司後面,原來還保存著已經100歲的先施公司和東亞大酒店附樓,雖然先施百貨毀於1976年的大火,但被譽為「不夜天」的天台遊樂場建築都保存下來,置身100年前廣州最熱鬧的那個天台,還找到親歷當年的老人還原當年的場景,作為記者深感激動;另一個好消息是,作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尚存的唯一見證物—中原行舊址不僅在被拆除的邊緣搶救回來,還有望成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多位受訪者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哪一面是廣州最早升起的五星紅旗並不是最關鍵的,重要是讓後人了解曾經的史實,不至於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我們一直為之努力的挖掘廣州的文物與歷史建築,也是出自同樣的初衷。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廖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