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編制武漢市「產業地圖」,明確各區產業定位,推動特色產業統籌招商、集中布局。武漢產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各區產業有特色,編制「產業地圖」有基礎。
中電光谷發軔於武漢,十六載以來,深耕產業,以推進城市經濟發展為重要使命,在武漢各區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推進各區經濟轉型升級。憑藉著對產業園區的建設與運營,對企業的支持與幫助、對產業生態的培育與打造,參與著武漢產業地圖的勾勒,武漢的產業地圖裡,有我們的身影。
光谷金融港位於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核心區域,總投資 100億元,已入駐 387 家企業,入駐金融機構 40 餘家,數量在單個園區聚集度上位居全國第一。
光谷軟體園位於武漢光谷核心腹地,定位為軟體開發、服務外包、金融後臺服務、研發和企業總部等設施,是中部地區建成和在建規模最大的以軟體研發與服務外包為主題的產業園區。入駐企業約 300餘家,園區內企業從業人數已超過 4 萬人。其中,A 股上市公司 10 家,新三板 15 家,專利企業 70 家,高新企業 51 家。
武漢未來科技城是在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內規劃的一個城市功能完備的衛星城。項目覆蓋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現代裝備製造和高科技農業等五大主導產業領域。2019年底,園區註冊企業超過2000家,2019年3月,累計產生各項專利3056項,軟體著作權295個,每萬人口專利擁有量遠遠超過武漢市平均水平。
光谷生物城是以「千億產業」思路建設的國家級產業基地,聚集各類生物企業2000餘家,其中世界500強8家,百億元企業2家,國內上市企業32家。其中,光谷生物城創新園打造生物產業研發創新體系和總部聚集區,主要建設專業孵化器、藥品及醫療器械檢測中心、中試放大平臺、儀器共享中心、動物實驗安評中心、金融服務平臺、眾創空間等。武漢高科醫療器械園著力打造以醫療器械為主的醫用裝備研發、製造產業集群,形成立足中部輻射全國的醫療器械產業生態園。
武漢創意天地是科技與創意產業集聚示範園區,以美術館為藝術靈魂、藝術家工作室為創作先鋒、高層寫字樓及創意工坊等為產業動力。園區已註冊科技文創類企業1000餘家,聚集國內外藝術家70餘位,園區內企業從業人數已超過10000人。園區落成了武漢市首棟專為遊戲企業定製的辦公樓——武漢遊戲產業大廈,成為華中最強遊戲產業鏈的大本營,是武漢市重點打造的遊戲產業基地,也是新興遊戲產業的孵化平臺。開園迄今,武漢創意天地成功舉辦各類活動近400場,已吸引約52萬人次參與,在推進武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同時,讓藝術走向大眾。2019年舉辦首屆武漢國際創客藝術節,不僅成功搭建了藝術與科技產業交流的國際化平臺,也增強了洪山區文化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是在中央網信辦的指導和支持下,由武漢市承接的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重點布局項目。中電光谷為該項目提供綜合運營服務,提供物業、餐飲、能源、招商、展廳展示、體育設施運營、軟體平臺管理等多元服務,將本項目打造為國家級網絡安全產業高地、國家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標杆之一、東西湖區乃至武漢市新產業引擎。
武漢研創中心採用徽派園林建築風格,集獨棟、院落、園林和水域為一體,綠化率達到35.5%。園區涵蓋科技研發、網際網路、教育諮詢、文化設計等眾多領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與創新產業生態圈,已有60餘家科技研發類企業,其中軍工及相關企業12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
中電光谷數字產業園是中國電子集團與武漢市政府戰略合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電光谷「武漢智造」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在蔡甸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在常福工業園打造218畝國際化與智能化深度結合的多功能生產空間,全方位對外展示智能製造應用場景。項目建成後,園區將集聚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三大產業,成為助力產業升級的先進示範、中德產業合作的首站平臺,為蔡甸區產業騰飛奠定重要基石。
中電光谷將投資20億元在陽邏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中電光谷智造中心(陽邏)」,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打造長江經濟帶上具有影響力、配套完善、可持續發展的智能製造生態製造中心。項目總體規劃約1000畝,以智能製造為核心,通過數位化賦能走向工業網際網路的智能化集群,以科技服務業激活科技創新的新經濟引擎,對接國內外數字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引進、培育數位化製造優勢企業,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的重要載體。
統籌 責編 / 吳陳
視覺 / 羅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