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造網紅?江蘇高速公路服務區可以提供一個好答案。
「現在蘇南地區的高速服務區和以前比,真是大變樣。」南京旅遊達人周先生告訴長江策(ID:changjiangce),以前服務區一瓶水都能賣到10元、15元,現在很多都在5元以下,服務區裡不少商品比市區還便宜。
除了吃喝體驗提升外,還讓周先生意外的是,這幾年蘇南地區的高速服務區已變成當地景點,「比如在陽澄湖服務區逛上一圈,體驗感不輸景區。」
「一夜爆火」的江蘇高速服務區在周先生的手機相冊中,收藏了多家高速服務區的圖片,有蘇式園林風的陽澄湖服務區,主題樂園風的常州芳茂山服務區,古堡風的常州滆湖服務區,以及金陵古典風的南京黃慄墅服務區……
「今年國慶期間,這些服務區一下子成為了網紅。」周先生說,「江蘇服務區甲天下」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榜,全國的目光都被這些服務區吸引。
服務區作為高速公路配套,是公眾出行途中的重要公共設施,為司機與乘客提供進餐、休息空間。
▲2017年1月26日,返鄉旅客在蘇通大橋北服務區休息 視覺中國/圖
按規定,高速公路沿途每隔50km至少設有一處服務區,目前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數量為3000對左右,江蘇省內高速公路服務區共有109對。
江蘇現代高速服務區的歷史並不久遠。1996年,滬寧高速江蘇段正式通車,江蘇高速公路服務區開始發展。據悉,在江蘇109對高速公路服務區中,由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交控」)管轄的服務區共有94對,佔比86%,是江蘇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大管家」。
但周先生對長江策(ID:changjiangce)表示,「快餐飲料貴、環境差」是過去高速公路服務區普遍存在的問題。
由於服務區硬體設施老舊、服務供給單一,導致旅客不願在高速服務區消費,而營業額不高導致公共設施投入不積極。長此以往,江蘇高速服務區運營陷入了長期虧損的惡性循環。
二十年間,江蘇高速服務區變化巨大,過去被遊客吐槽,現在眾多服務區成為遊客拍照留念的網紅景點。
改革破局:從虧損到年利潤超億元為何佔比不足4%的江蘇高速公路服務區,能從全國高速服務區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網紅打卡點」?
一切都要從5年前的一場「改革」說起。
面對連年虧損,2015年前後,江蘇開始對服務區管理模式進行大力變革:通過引入民營企業力量、轉變商業模式、豐富商業業態等方式突破。
▲2020年5月10日,江蘇常州,滬寧高速公路芳茂山恐龍主題服務區處處體現恐龍元素 視覺中國/圖
2016年底,通過公開招標,浙江民營企業成功獲得梅村服務區經營權。據江蘇省國資委公布的信息顯示,梅村服務區也是江蘇交控首個實施經營權外包的服務區。
民營力量進入後,梅村服務區進行大改建:56天完成臨時經營用房搭建,188天完成2萬㎡的主體建築改造工程……僅半年多時間,梅村服務區實現了由傳統快餐、超市、廁所、加油這樣的「老四樣」向城市商業體模式的轉型。
江蘇交控營運安全事業部服務區管理中心主任張西亞告訴長江策(ID:changjiangce),在對高速服務區進行升級改造時,他們把重點放在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提升上,改造後形象好了,顧客樂於消費了,真正做到了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旅客的購物可選性多了,在服務區的停留時間也由以往的七八分鐘延長到二十分鐘以上。像陽澄湖這樣的高速服務區,以往的單車消費平均只有15元/輛,但升級改造後,高的時候單車消費平均能達到20元以上。」張西亞說。
據江蘇交控提供的數據顯示,自升級以來,梅村服務區日均接待人數同比上升20%。2019年,芳茂山、陽澄湖服務區也相繼完成升級改造,開業後營收同比增長204.95%、189.93%。通過一番升級改造,江蘇交控管理的服務區最終實現扭虧為盈,2019年盈利過億元。
通過經營權轉讓、場地租賃等方式,江蘇逐步開放高速服務區經營市場,引入民營力量參與運營。而高速服務區的商業經營模式也由最初的自營、外包,發展為現在的自營、外包+監管、平臺+品牌等多種商業模式。
民營力量的生命力5年的機制改革,為江蘇打造網紅服務區創造了土壤,專業民營企業在這片土壤上大顯身手。
幾乎在全國任何一個服務區,都能見到嘉興粽子的身影,江蘇高速服務區也不例外。據此前《南方都市報》報導,在全國3000對以上的服務區中,有1200多對服務區由浙江桐鄉企業經營或部分經營,佔比近一半。而據估算,由這批桐鄉人經營的服務區產業,年產值超百億元。
▲旅客在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的陽澄湖高速服務區觀看非遺展覽 視覺中國/圖
國企民企牽手打造,形成合力是江蘇服務區成功的要素之一,在張西亞看來,浙商身上有一股韌勁和魄力,這可能是他們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浙商對高速服務區的探索起步早,他們敢於創新和探索,在服務區經營管理上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張西亞說。
浙江桐鄉人和高速服務區的緣分,要從20多年前說起。G320國道曾是桐鄉至嘉興的要道,20世紀90年代,一批桐鄉商人將當地特產杭白菊在國道邊售賣,生意很是不錯。但隨著滬寧、滬杭高速的開通,杭白菊的生意逐漸淡了下來。這批桐鄉商人將目光轉向了新興的高速服務區市場中。
從在路邊叫賣杭白菊,到在服務區櫃檯裡賣杭白菊,再到承包服務區經營餐飲、超市業務,桐鄉人的生意越做越大,涵蓋範圍也越來越廣。
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目前桐鄉市涵蓋「高速服務區投資管理」業務的公司超100家,累計註冊資本超28.3億元。
據《上觀新聞》報導,梅村服務區和陽澄湖服務區由嘉興市凱通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梅村服務區升級改造,作為總經理的桐鄉人沈建強投資了 1.2 億元;陽澄湖服務區升級改造,沈建強又投入了1.8 億元。
現在,網紅陽澄湖服務區,經營範圍不僅僅局限於餐飲業態,非遺文化陳列廳、VR體驗區也都囊括其中,專業化的民營力量為江蘇服務區注入諸多新服務。
如何借鑑「江蘇模式」?桐鄉民營企業專業的經營理念與能力,為江蘇服務區貢獻了智慧。
但張西亞亦表示,江蘇的高速服務區總體上看,大部分還是由省內公司承包。
「江蘇省內公司佔比能達50%以上,像中設設計、江蘇百盛、蘇交科等企業,都參與到服務區的設計和項目監理。」張西亞說,只是陽澄湖和梅村這幾個網紅服務區是由浙商承包的,大部分人認為江蘇高速服務區都是浙江商人在做經營。
▲改擴建全新亮相的沿江高速江蘇太倉沙溪服務區 視覺中國/圖
從以餐飲、超市、加油、廁所為代表的「老四樣」1.0時代和實現品牌化、多樣化為代表的2.0時代,到引入第三方資本打造商業綜合體的3.0時代,再到主題服務區引發「網紅效應」的4.0時代,江蘇高速服務區不斷刷新顏值。「十三五」以來,江蘇交控完成服務區轉型升級達90%以上,服務區客流量增長30%以上,年接待量超4億人次。
網紅高速服務區儼然成為了江蘇的另一張名片。
用「江蘇模式」打造網紅爆款,是否適合其他省市高速服務區借鑑、學習?
在張西亞看來,改造服務區,還是要因地制宜。「各省條件不一樣,這種借鑑更多的應該是在創新思維、服務思維和商業理念層面上。只有把服務區和當地文化相融合,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同時考慮各地特色打造,高速服務區才會有更加鮮活的生命力。」
文 | 記者 陸雨瀟 熊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