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馬維輝 北京報導
上海「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實施已經有兩個多月了。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個人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的最高會被罰款200元,企業未落實分類處理且逾期不改正的最高會被罰款50萬元,因此它又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
如今,該措施實施已經兩月有餘,效果究竟如何?8月30日,在2019(第七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秦峰表示,7月以後,上海進入末端的垃圾種類、產量和理化特性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可回收物、溼垃圾分出量較2018年底均有大幅增長,幹垃圾處置量則明顯降低。
「上海給我們做出了一個典範,在很短時間之內,廚餘垃圾的分出率很高,質量也很好。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熱度空前提高,效果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這些變化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說。
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安淼表示,未來,溼垃圾末端處理設施規劃研究將成為重點,現實中溼垃圾處理能力還存在滯後,所以要在布局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效果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制定過程中,起草組曾經向上海大學環境化工學院教授錢光人徵求過意見,他坦言,自己當時「真的沒有想到垃圾分類會取得如此好的效果」。
「當時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曾經邀請我參加一個節目,節目中讓我對上海的垃圾分類做一個判斷,我說我估計蠻難的。結果沒有想到,這次垃圾分類能取得這麼好的效果,還有塑膠袋的收費,一個塑膠袋竟然可以收到2塊錢、3塊錢。」錢光人說。
秦峰也表示,自從7月1日強制實施垃圾分類後開始,上海進入末端的垃圾種類、產量和理化特性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在上海各類垃圾處置量中,可回收物、溼垃圾分出量較2018年底均有大幅增長,幹垃圾處置量則明顯降低。
根據他提供的數據,今年7月,上海市幹垃圾的低位熱值達到13054.4kJ/kg,相比6月7309.6kJ/kg的數據增長了78.6%。而7月幹垃圾的含水率則達到34.3%,比6月56.45%的數據降低了39.2%。
「幹垃圾的熱值突然上升,水分明顯下降,這個變化是事先預測到的,但是沒有想到變化會這麼大。」秦峰說,「我們事先預測,垃圾分類將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但沒想到這次動員得這麼徹底,所以溼垃圾的量和程度都比以前有所增加。」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處副處長齊玉梅表示,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功,有幾方面的經驗。首先是統一思想,形成共識,解決大家共同的思想障礙。
「上海的垃圾分類可以說是勢在必行,因為我們上海的垃圾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生活垃圾的日均處理能力明顯不足;同時從2000年開始,上海已經是第三次推行垃圾分類了,我們沒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齊玉梅說。
統一思想之後,上海還找到了好的路徑的方法,比如定時定點、機關先行、黨建引領、依法治理、體系建設、條塊協同。
以「定時定點」為例,它建立起了一種引導大家進行垃圾分類和方便垃圾分類的路徑,從而便於政府能夠更好地引導和方便市民,去達到最終的效果。
「當時為什麼下決心去做這樣的事情?就是為了解決市民的『無感』問題。通過定時定點,給市民生活造成了不方便,但我們也安排人輔助他進行垃圾分類,又做了很多宣傳,這樣就讓市民意識到了垃圾分類是和自己有關係的事情。」齊玉梅說。
「溼垃圾末端處理設施規劃將成為重點」
垃圾分類推行效果超出預期,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幸福的煩惱」。
問題之一是溼垃圾處理。秦峰坦承,關於溼垃圾的承載量,他們有些預估不足,因為分類收集來得比較突然。「目前關於溼垃圾處理的一些相關技術正在研究當中,很多突破性的成果還沒有,但是我們的項目已經不得不上。」
而對於超量的溼垃圾,他們主要採用「集中+就地」相結合的方式,應對設施能力不足,來平衡新增加的溼垃圾量。
而在工藝選擇上,近階段可能大部分採用的都是厭氧發酵的工藝,會生產一些沼氣、沼渣等。但沼液和沼渣得不到很好的利用,這對於它整個工藝流程的經濟性影響又比較大,使得處理代價比較高。
齊玉梅也表示,垃圾分類推行後,出現了幾種不適應,如收運系統不適應、定時定點不適應、居民行為習慣不適應等。所以,未來上海市將從幾方面繼續完善解決自身的問題。
「首先是完善評價指標,原來是關注居民參與度多少,下一步也會關注除了『定時定點』以外,你的環境質量管理得怎麼樣;其次是完善收運處理系統;第三是持續綜合測評排名;最後是挖掘分類減量潛力,從垃圾分類兩頭去延伸,從包裝環節去減少垃圾產生量,並且在包裝上標識出垃圾分類的內容等。」齊玉梅說。
安淼表示,未來,構建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已經成為必然,溼垃圾末端處理設施規劃研究也將成為重點,要建立可回收分類體系建設模式,加強有害垃圾強制分類,推動無害化體系建設等。
「目前隨著垃圾分類的踐行,整個溼垃圾的數量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老百姓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我們現實中一些處理能力還存在滯後,所以要在布局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安淼說,「另外,大城市和小城市、各個地方也存在不同,溼垃圾的分類混合程度性質也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像寶山這樣的郊區就可以自行處理。」
劉建國表示,垃圾分類的基本構想是要強制分出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對於廚餘垃圾則要鼓勵大家去分類,同時還要有一類「容錯性垃圾」,使得大家在做不到,或者不願意做的情況下也能有一個空間,最後的去向則是垃圾焚燒廠。
「基於這樣的思路,可回收物這一塊大概能有20%-30%的回收率,廚餘垃圾大概能分出10%-15%的水平,再加上10%-15%的滲濾液處理量,這些能夠回收利用和生物處理的量就已經達到一半了。我覺得這是相對來講成本最低、效益最佳、實施難度也最小的方案。」他說。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