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微信朋友圈新增的「一個月可見」功能,代表什麼?其實是方便了一類人。
微信作為最大的社交平臺,與QQ最大的不同是足夠簡潔,能夠適用於所有人,這也是微信輕鬆坐擁十億用戶的最大原因,操作簡單,老少皆宜。在朋友圈興起之後,微信更是受到大家的青睞,向別人展示自己也是社交的一種方式。於是,在朋友圈發表動態成了一種展示自己的方式。有句俗話說得好「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幾年前發的照片早就不能代表自己了,怎麼辦?真要刪除嗎?
微信與QQ不同,微信的社交面更加廣泛,很多人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幾個月以前,幾年以前發表的微信朋友圈動態,在朋友圈「三天可見」功能出來以前,也只能選擇刪除。微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出一個「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範圍」。一直以來,只有「三天可見」、「半年可見」、全部可見。在最近更新的微信新版本中,除了修復Bug,拍攝短視頻可以添加背景音樂,朋友圈動態可見,新增一個月可見。
為什麼要增加這樣一個功能?朋友圈設置動態可見,是為了能夠隱藏自己。有一位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的女性朋友認為,自己喜歡在朋友圈曬曬自己的照片,設置三天可見是因為自己比三天前更美了,要讓別人看到自己最美的照片,也就只能設置三天可見。但是,很多用戶都有同感,三天可見太短,打開朋友圈甚至沒有一條動態,半年可見又太長,一個月可見也是滿足用戶需求。
這個增加的設置,其實還體現了社交的升級。在快社交減少了社交的成本以後,越來越多的線上社交,幾乎佔到人們社交時間的80%。線上社交在增加人們不安全感的同時,又刺激到人們的神經。朋友圈成為向眾好友展示自己的地方,三天動態不足以表達更多,半年時間又將自己完全暴露出去,只有一個月的折中時間剛好達到自己的目的,若即若離,似透非透,更容易激起別人的好奇心。
如果深層次的去思考一個人為什麼要去設置一個月可見,可以把這樣設置的用戶歸為一類人。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過去,又想把自己目前的狀態展示出去,這一類人大多是對陌生人社交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渴望別人走進自己。同時,會在一個月的動態上構建自己,並且維護保持著這樣的形象。這應該是整個設置的出發點,我見過從來不發朋友圈的,見過每天都會發朋友圈的,從來沒有見過設置一個月可見,而不發一條動態的。
這一類人在陌生的社交環境中,通過系統提供的一系列便利條件,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過,微信就是為用戶的社交進行服務的,這也無可厚非。既然提供了便利,希望得到便利的這一類人不包括「出軌」那一類。如果有,那微信就是「助紂為虐」。新社交是一把雙刃劍,帶來便利的同時,還有可能會為家庭生活帶來潛在的威脅。
微信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給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便利,你怎麼看待微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