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事關關中平原城市群

2020-12-04 西安市發改委

省發改委近日印發《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重點工作任務》),旨在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擴大內需的戰略作用。《重點工作任務》包括: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提高城鎮發展建設水平、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組織實施和評估督導5部分共18項內容。

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和

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

為深入貫徹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精神,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2020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發改規劃〔2020〕532號)要求,加快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推動全省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擴大內需的戰略作用,奮力奪取全省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出如下年度重點工作任務。

一、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

(一)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抓好《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意見》(陝發〔2020〕5號)的落實,加快編制《西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推動《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印發實施,多軸線、多組團、多中心、多層次推進城市建設,加快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充分發揮改革開放新高地優勢作用和在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二)推進陝晉甘三省務實合作

發揮關中平原城市群陝晉甘三省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積極籌備舉辦第一屆聯席會議,圍繞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聯合晉甘兩省制定年度合作重點推進事項。強化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支持西安舉辦關中平原城市群市長聯席會議,支持關中平原城市群各市區建立常態化合作推進機制。

(三)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省市共建,深化與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合作,強化要素保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快推進西安鹹陽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西安至延安高鐵、西安至十堰高鐵、引漢濟渭、東莊水庫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強與山西、甘肅對接合作,共同推動韓城—侯馬鐵路、黃河古賢水庫等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相關規劃。

(四)推進產業互動和協同創新

強化舉措加快西安—鹹陽一體化進程,推動西安、鹹陽規劃協同、產業協作、要素流動、設施共享,提升對全省、對西北發展的帶動能力。

推動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與鹹陽臨空經濟帶協同發展,共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高效協同的臨空經濟示範帶。

完善富閻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打造富平—閻良一體化發展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支持韓城與河津深化產業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發展。以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為牽引,深入實施「1155」工程,推進西鹹新區、楊凌示範區等4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和500個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

深化與華為等公司的合作,推進數字陝西建設領域重大項目落地。

(五)推動生態共治和服務共享

加強汾渭平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完成關中地區剩餘70餘萬戶散煤治理任務。深化渭河綜合治理,加快渭河生態區建設,確保幹流水質穩定在Ⅳ類。

加強渭河平原重點城市周邊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完成治理面積431公頃。

積極創建國家區域(西北)醫療中心,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逐步優化全省醫療資源布局,提升關中、陝南、陝北片區醫療服務能力。加強與山西的互動合作,共同謀劃建設黃河文化旅遊帶。

二、提高城鎮發展建設水平

(六)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支持寶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落實支持楊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意見舉措,加快建設「三區三高地」。支持榆林積極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格局,爭取納入黃河幾字灣都市圈規劃。支持銅川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建設,推動沿黃河、沿漢江生態城鎮帶建設。

紮實推動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分類推進縣城擴容提質,支持符合條件的市政設施和縣域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申請新增中央投資,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支持全省20個縣域經濟和城鎮建設試點縣提升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強化政策引導,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壯大縣域經濟。

(七)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建投資。將5G納入有關國土空間規劃,年底前實現全省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絡,基站累計達到1萬個。

推進城市更新,今年全省重點推進2877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高社區宜居水平。改造一批老舊街區,引導商業步行街打造市民消費升級載體,引導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交融的城市人文地標。

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力爭年底全省建成並投入運營的地下綜合管廊達到100公裡。

加快建立地級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程分類體系,提高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加快城市現代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積極防範化解各類安全風險。加強城市和縣城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加快消除易澇點、積水點。

(八)優化城鄉公共服務供給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加強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城市傳染病防治網絡建設,提升城市社區、農村等基層防控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健全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完善重大疫情預警、救治和應急處置機制。

加快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全民健康保障、文化旅遊提升、社會服務兜底、公共體育普及、全運惠民等工程建設,著力增加普惠性養老、幼兒園、託育、全民健身等公共服務供給。

積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支持西安開展試點示範,推動城市治理方式向精細化轉型。

(九)拓展城鎮化投融資渠道

促進1200億政策性銀行融資、2600億商業銀行融資儘快落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我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加快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下達進度,推進「專項債+市場化」融資。

鼓勵有條件的融資平臺公司加快推進市場化轉型,增強持續經營能力。支持符合條件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用於城鎮化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特色小鎮等項目。依法依規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建設。

(十)規範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發展

持續推進省級重點示範鎮和文化旅遊名鎮建設,開展100個鄉村示範鎮建設前期工作。紮實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進一步規範全省級特色小鎮發展,強化正面引導,加強底線約束,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防地方債務風險、嚴控「房地產化」傾向,支持符合條件的小鎮申報新增中央投資項目。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等。

三、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十一)推進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

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經常居住地登記的戶口制度。

全省(除西安市外)全面取消城鎮落戶限制,凡在常住地工作即可辦理落戶,積極探索城市群內戶口通遷。

推動西安市優化和完善落戶政策,加大高端人才引進落戶力度。

妥善做好進城搬遷群眾落戶工作,推動其儘快融入城鎮、有序實現市民化。

積極推進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落戶。

探索實施農村籍大學生「來去自由」的落戶政策,探索符合條件的返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辦法,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比上年度有所提升。

(十二)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

逐步提升居住證發放量和含金量,持續完善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鎮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以流入地政府為主,推動隨遷子女在流入地享有普惠性學前教育和公辦義務教育。

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做好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

以解決農民工等新市民住房問題為主要出發點,探索構建以公租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

(十三)完善「人地錢」掛鈎配套政策

完善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吸納落戶較多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補助機制。

改革建設用地計劃管理方式,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要求,穩妥開展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健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與吸納落戶數量相掛鈎機制,鼓勵盤活低效存量建設用地,引導建設用地資源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城鎮帶傾斜。

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十四)積極開展城鄉融合發展試驗

積極落實《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陝發〔2020〕2號)政策舉措,編制西鹹結合片區城鄉融合試驗區實施方案,指導楊凌示範區、西安市高陵區、富平縣、三原縣等結合本地實際,聚焦科技成果投入轉化、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方面,因地制宜開展先行先試。

(十五)推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

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統籌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農民工返崗復工服務保障,加強對農民工的就業幫扶,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鼓勵原籍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外出農民工及經商人員回鄉創業。

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落實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政策,鼓勵探索「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三農」新模式。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積極開展農業保險創新試點。

(十六)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著力加強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持續實施「3+X」特色產業兩年攻堅行動計劃,實現蘋果、設施農業千億元產值目標,打造茶葉、中藥材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絡,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加工等設施。

五、加強組織實施和評估督導

(十七)加強組織實施

健全全省新型城鎮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統籌協調和分工協作,共同推動年度重點任務落實。強化地方主體責任,推動各市區結合工作實際做好組織調度,深化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及時總結提煉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

(十八)強化評估督導

開展《陝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評估,總結規劃實施情況,研究編制《陝西省「十四五」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督促督導,及時協調解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發展、城鄉融合發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領域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

來源丨陝西發布

編輯丨大海

審核丨貝克漢 丹陽

相關焦點

  • 關中平原城市群,未來會更好
    關中平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為中心,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榮耀和厚重記憶。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戰略地位。2018年1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國務院《關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覆》國函〔2018〕6號)。
  • 國家級城市群有哪些?關中平原城市群空間格局圖
    國家級城市群正式升級為8個。繼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後,關中平原城市群正式加入這一行列。同時,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西安躋身為國家第9個中心城市。  2月7日,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正式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 陝西省加快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
    核心閱讀:力爭到2035年,關中平原城市群質量得到實質性提升,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功能完備的城鎮體系全面建成制定落實規劃的重點項目清單,梳理新型城鎮化發展等7大類建設項目2月22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
  • 兩天兩場聯席會,關中平原城市群一體化「加速」?
    這是2019年陝西省印發的《2019年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行動計劃》裡就明確列出的打算。 2020年9月份,陝甘晉三省以及12座成員城市先後在西安召開了計劃中的第一次聯席會議。 9月18日,陝甘晉三省在西安召開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
  • 我市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日前,國務院正式批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我市商州、丹鳳、洛南、柞水三縣一區納入該《規劃》。這是「十三五」期間我市繼被納入《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後,進入國家層面的第二個經濟社會綜合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市已經被納入關天經濟區、秦巴山區扶貧攻堅、丹江口庫區上遊等國家頒布的發展規劃。
  •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邁入新時代
    原標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邁入新時代  關中平原城市群主體功能區拼圖  2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發布消息,經國務院同意
  • 西安「十問」不解,關中平原城市群氣候難成
    在陝西省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中,上述幾項工程是被點名強調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安作為關中平原「最靚的仔」,自然是通衢樞紐和核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範圍圖2019年,陝西省統計局發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研究》相關數據表明,從經濟總量看,關中平原城市群GDP總量佔全國2%左右、西安核心地位顯著;從產業結構看,二產三產均衡發展,多數市(區)以二產為主導;從增長驅動看,投資驅動為主,西安外貿水平領先;從居民收入狀況來看,增速總體較快,但是城市間收入水平差距較大
  • 慶陽市參加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宣言發布儀式
    推介會上,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宣言」正式發布,慶陽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成員之一參加了「西安宣言」發布儀式,慶陽將迎來文旅融合產業升級新時代。宣言城市將在共創區域、文旅合作、文化品牌、共享文旅宣傳、營銷資源、共推合作、互利共贏等領域互通有無、互惠互利、抱團發展。
  • 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落定 西安獲批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
    作為我國「十三五」期間重要的區域發展及城鎮化藍圖,涉及陝、甘、晉三省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面世,對提振西北地區協同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此次《規劃》獲批,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西安,如願加入國家中心城市的「方陣」,成為第九個「成員」城市。
  • 陝西:七項行動計劃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
    據陝西日報報導,6月10日,記者從陝西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經省政府同意,《2019年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於日前印發實施。《行動計劃》包含七項具體計劃,提出了重點項目工程清單,為加快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提供了支撐。
  • 關中平原城市群——我國西部第二大城市群,僅次於成渝城市群
    引導語 關中平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從古到今,關中平原在我國佔有特殊地位,不可磨滅。關中平原城市群一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 陝西省印發《重點工作任務》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
    省發改委近日印發《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旨在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擴大內需的戰略作用。《重點工作任務》包括: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提高城鎮發展建設水平、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組織實施和評估督導5部分共18項內容。
  •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和崛起,需要突出這幾個關鍵城市
    現在城市群非常多,6個國家級城市群分別是:長江中遊城市群、哈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區域城市群更多,這裡重點介紹一下關中平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涉及的主要範圍是陝西、甘肅和山西三個省,主要城市包括西安、鹹陽、寶雞、天水、慶陽、運城和臨汾等。這些城市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和支柱。
  • 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舉行
    陝西日報訊(記者 曹瑞)9月18日,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在西安舉行。陝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山西省副省長盧東亮,甘肅省副省長程曉波出席並講話。會議以「深化協同發展,推進合作共贏,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通報了推進《規劃》實施進展及下一步打算,籤署了《跨省合作備忘錄》和交通、生態、商務、衛健、文旅、工信等6個重點領域專項合作協議。
  • 關中平原城市群面積+人口 建設規劃期為2017年-2035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7日透露,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已經由發改委和建設部正式印發。按照規劃,到2035年,關中平原將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並將實現四大發展目標。  據介紹,關中平原將包括山西、陝西、甘肅在內的數十個市區縣,面積近11萬平方公裡,人口近4000萬,地區生產總值近1.6萬億元,建設規劃期為2017年到2035年。
  • 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在西安召開
    9月18日下午,我省會同山西、甘肅兩省在西安共同舉辦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山西省副省長盧東亮,甘肅省副省長程曉波出席並講話,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戰略與規劃司副司長胡玉清應邀出席並致辭。
  • 陝晉甘三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陝晉甘三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 時間:2020-02-29 07:24 字號:   近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陝西省、山西省、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印發《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 獨家解讀丨關中平原城市群獲批,晉陝甘多市納入助力大西安!
    關中平原城市群範圍圖(僅供參考)1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並原則同意《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這意味著,期待已久的關中城市群規劃終於獲批。不出意料,除關中五市以外,山西、甘肅兩省多個地市都被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此次規劃被視為關中天水經濟區升級為國家級城市群的重要裡程碑。
  • 新增西安屬關中平原城市群
    關中平原城市群空間格局圖  2月7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發改規劃〔2018〕220號)》,並同時發布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文至此,國家級城市群正式升級為8個。繼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後,關中平原城市群正式加入這一行列。同時,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規劃》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西安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之後,躋身成為國家第9個中心城市。
  • 成渝城市群與關中城市群誰的帶動性更大?成渝、關中帶動西部
    關中城市群是指以西安為中心,寶雞為副中心的西北城市群。這兩個城市群組成我國西部經濟最強極,也是西部人口最稠密的區域,發展意義十分重大,那麼他們誰的帶動效應更強呢?關中城市群關中城市群由2018年正式批覆,關中城市群地處中國西北內陸,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地。關中城市群面積:10.7萬平方公裡 關中城市群覆蓋人口:約4000萬。經濟總量約2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