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發現時尚媒介正在大力宣傳各大品牌的Resort2019,而且T臺秀一點也不亞於聲勢浩大的四大時裝周的春夏與秋冬季。尤其前幾天視覺宴的Chanel以鐵達尼號為主題的Resort2019秀,還有Prada Resort2019秀似乎在說的「90年代,也許你已聽說它們回來了」。
近些年,有沒覺得時尚業發布活動的日程表多得有些讓人懵懵懂懂。除了常年的春夏系列與秋冬系列兩季外,在服裝製造行業中,特別是Merchandiser們經常會碰到國外客戶有Resort(度假系列),Pre-Spring/Pre-Fall Collection(早春/早秋)系列樣衣需求,大部分製造業的我們總是雲裡霧裡地為客人趕製樣衣。而我們國內品牌偶爾也會去模擬國外這種宣傳活動。
因而對「度假系列(Resort)」和「早春/早秋系列(Pre-Spring/Pre-Fall)」意味著什麼,而且又為什麼對他們而言都是至關重要。如果想深入探究所有疑惑,延著閱讀以下問題內容,雖然有些長,但認真看完它,相信你不會再無釐頭地理解這只是一種服裝界的術語而以。
猖獗消費和三心二意的當今時代,沒有一家品牌商僅靠每年兩個季節性的產品來保持消費者對品牌的關注度。這時就出現了他們的度假系列(Resort)、巡演秀(Cruise Collection)、 Pre-Spring(早春)、Pre-Fall(早秋)等等T秀。
到底什麼是度假系列(Resort)? 它與Pre-Spring(早春)及Pre-Fall(早秋)又有何不同呢?
度假系、早期系、「假日」系---不管你怎麼稱呼它,他們都表示同一件時尚業發布產品活動的一種名稱,一種可互換的時尚術語。用來形容在秋冬季服裝發售之後、春夏服裝上架前的早期系列。
關於頻繁出現的早秋系(Pre-Fall)呢?
早秋系列與度假系列一樣,早秋系正在成為時尚日程發布活動表上的一個嚴格的活動。 雖然有些品牌展出過,但他們並沒像Chanel/Prada/Gucci等的高級時尚品牌那樣為度假系列大張旗鼓舉辦。 事實上,這些系列秀在規模和方式都比其他任何季節發布秀更小,而且更主流。因為早秋系列完全是出於商業機會的目的, 它不僅限於有歷史性的時尚屋,甚至連越來越多萌芽期的品牌(如OFF-WHITE)都加入了早秋秀的發布遊戲。
基本上,早秋系列是在全球化世界中為一個春季幾乎不存在進行額外劃分出來的宣傳片,當然,秋/冬系列仍然在生產製造商生產線上。 這種宣傳片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季節轉換可能會給時尚品牌帶來損失(當秋天季的服裝還沒有被送到商店期間,商店總是掛著上季未出售的春季商品)。
為什麼度假系列(Resort)和早期系列(Pre-collection)被視極為重要的活動?
最初,度假系列(也可說是巡遊展英文Cruise)是為了體現產品廣告活動的一種系列。曾幾何時,設計師們製作了特別的系列是為了包裝所有商品,讓你可以在度假時可以過上最美好的奢華生活。 可想而知,輕飄的面料,主題概念的泳衣套裝,巨大的太陽帽,這是一個致力於夏季產品的系列。
插問一下,如果說那是針對夏季,那怎麼會有冬裝大衣呢?
將度假系列僅限制為夏季產品是沒有商業意義。因為並非每個人都會去度假,品牌商要確保每個人都會享受有全方面服務的產品。於是就反映了我們消費者對無季節風格的系列訴求,而這正是度假系列秀(Resort)活動為其提供了這些訴求。
另一方面,度假系列還可以滿足全球旅行者以及氣候變化的需求,當南半球處於冬季時,這邊卻是風和日麗的春季或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再者,對於知名大品牌,他們擁有著全球客戶,他們需要在不同時間不同氣候同時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
度假系列裝什麼時候可以發售呢?
傳統上,「度假」季節從11月中旬開始,這個由來也是來自國際上感恩節假期開始到聖誕節元旦節。
每個品牌都有度假系列和早期季節秀活動嗎?
也許是受像Chanel,Dior,Louis Vuitton,Gucci,Prada和Fendi等知名大品牌聲勢的戲劇性T臺秀所吸引,再通過各媒介與名人、明星到處散布(才會讓我們業外者產生這種疑問)。儘管他們是媒體最關注的大型T臺秀,但很多中小品牌都有自己的度假系列,只不過他們都很低調於內部宣傳,或直接發圖給媒介為其推廣。
度假系列會比春夏/秋冬Runway(T臺秀)規模小吧?
對於大多數品牌而言,度假系列活動小於常規的Runway(即國際上成衣兩季秀)。 不過,Chanel、Gucci、Prada等知名大品牌,他們將會花大量財力為這度假秀做足表演秀,他們不會浪費一個看似無限旋轉木馬式的商業機會,而且這系列通常有90套以上Look。 畢竟,這些歐洲大品牌是向國際媒介傳播。
為什麼舉辦度假系列或早春/早秋系列是品牌商們有必要的商業活動?
對於知名大品牌,這些系列秀已經成為商業需求。而且特別度假系列和早春/早秋系列對於買家來說是很重要,因為他們通常會更青睞於最「可穿性」的服裝,即使那秀色的四大時裝T臺秀夢寐以求,但那只是對流行趨勢的一種預告片。不管你信不信,就連最富有的人每天也不會去穿那前衛風格的著裝。
這時早春/早秋系列成了掙取額外利潤的機會,但度假系列卻對賣家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季節活動,甚至超越了主流訴求服飾的願景。不像春夏季/秋冬季短時期的銷售,容易因為過季馬上就產生庫存,度假系列可以長時間掛在店鋪上銷售。
這裡借用國際上常規銷售算法作為例子進行闡述,但並不是所有品牌商都是按這樣做銷售規劃。--- 如果我們將春季產品定在2月至4月間出售,3月中旬產量幅度最大(因為氣候,像在南方,入夏季比較早),這意味著春季產品的銷售窗口有限(有時只有6周),於是開始計劃降價打折活動。然而度假系列於11月份開始上架,一直持原售價掛到下一年春季中期(接近6個月),這讓度假系列成為大多數品牌最賺錢的季節。
那一年中不是有太多的系列秀!
的確,時尚業的活動日程表不斷增加節目似乎變得有些讓人神經錯亂。據聞,那些大牌裡有名設計師從高級品牌屋離職的最大理由也正因為過度消耗在這些系列秀上。 比如,Riccardo Tisci被問到為什麼這麼震驚地離開12年任期的紀梵希,他引用疲憊是離開原因之一。
在度假系和早期系的上層,幾乎各大牌在奢華時尚高定需求與輕奢需求通過大量合作和膠囊方式將凍結他們每年那無盡的時裝新品。
不可以將這些系列活動精簡化嗎?
可以,但可能不會。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規劃,(品牌商可以簡單地將他們的「主線」產品分為兩種不同線路的產品,但不是增加每年系列的數量。 這樣,商店和消費者都可以在不同的日期獲得四部分新品。)當然,這種想法在實際中不會被發生,不過,更多時尚品牌商乾脆完全放棄時尚日程活動。
像Burberry, Tom Ford, Vetements and Proenza Schouler等已企圖告別部分傳統的時尚日程活動。而且 Vetements已經從傳統時尚日程活動移出,目前只專注他們的1月和7月的系列,意味著他將獨立展秀。
看來眾多大牌似乎正計劃將其成衣秀(read to wear)和系列秀合併成一種(度假系列或早期系列秀,選擇對品牌銷售額最大的那一種)。
由此說明,度假系列秀和其他早期系列秀是商業中至關重要的。鑑於系列秀目的完全偏離字面上的俚語(如度假系列不再規定僅是夏季服裝),為什麼時尚業不放棄這過時的俚語去改用新的標語呢?
隨著季節性和時尚日程活動帶來的問題,品牌商們不得不需要更加保守,經久不息地開發新產品。街頭品牌Supreme就是以這種新方式的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