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今年,常州市緊盯打造美麗江蘇常州樣板、建設「五大明星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目標,不斷加快富民增收步伐,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手段,成功構建了針對性、實用性兼備的智慧「五雲」就業服務新體系,讓百姓共享科技的「甜果子」、邁上致富的「新路子」、鼓起開心的「錢袋子」、挺起筆直的「腰杆子」、過上舒心的「好日子」。
雲降福利:「真金白銀」穩定企業職工隊伍
今年,常州出臺了《關於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的通知》,以資金支持的形式鼓勵和引導企業正確應對風險,減少裁員或不裁員。為確保政策「應享盡享」,常州轉變工作思路,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讓更多企業知曉並享受福利。調配統計部門資源,掌握第四次經濟普查範圍內企業信息和所屬行業信息,在最短時間內精準鎖定發放對象。開設快速審批綠色通道,對申請金額10萬元以上的進行簡訊提醒,及時召開聯審會議會審,確保「當月申報、次月發放」;對申請金額10萬元以下的實施簡易程序,無需企業申請,直接依託人社部門「金保工程」作大數據比對篩查,通過稅務部門採集企業銀行帳戶信息,審核通過後發放到企業。截至9月末,全市共發放穩崗返還資金3.45億元,惠及企業6.82萬家,覆蓋職工104萬人。
雲端服務:「數據跑腿」免去辦事後顧之憂
常州傾力打造「雲就業」「雲創業」兩大平臺,致力為勞動者、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經辦服務。一方面,提供「就業掌上360」服務,通過登錄常州人社APP,個人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隨時隨地可通過手機辦理失業登記、失業保險待遇申領、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社保補貼申領、富民創業擔保貸款申請、代理及檔案服務、高校畢業生服務等73項業務。另一方面,讓創業者享受「指尖上的創業服務」,不僅提供辦補貼、辦貸款、辦社保、找政策、找場地、找導師等「一站式」服務,更推出可直接通過APP辦理的創業「富民貸」政策,向小微企業、個體戶精準推送,今年1-3季度,全市共向創業者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89億元,落實開業補貼、優秀創業項目孵化補貼等創業扶持資金1000餘萬元,支持自主創業1萬人以上,帶動就業4萬餘人。
雲集資源:「信息矩陣」促進就業供需匹配
針對近年來出現的企業招工難、勞動者求職難「兩難」問題,常州市靶向施策,主動推動勞動力市場供給側改革。為打造「永不下線」的招聘服務,常州在全省率先建成覆蓋全市的智慧人力資源市場「雲招聘」平臺,面向所有單位和個人提供一體化、雙實名、智能化的招聘求職服務。2018年1月上線以來,已發布公共人力資源招聘會739場,組織3.88萬家用人單位發布95.5萬個招聘崗位。疫情期間,為滿足企業復工復產和勞動者就業需求,常州緊急開發「返常人員排查直報系統」,幫助40餘萬名農民工安全返崗;推出「抗疫期間留常勞動力調劑專區」,每天至少舉辦1場網絡招聘會,組織5500餘家企業線上提供超過17萬個崗位,與線下「就業援助月」活動和各類專場招聘會形成強烈呼應。期間,常州還與銅陵、亳州、阜陽等兄弟城市建立了線上勞務協作關係,推送4萬餘條招聘信息。
雲上學習:「在線課程」助力職業技能提升
實現就業,掌握過硬技術是必要條件。為滿足不同年齡層、行業專業和作息時間勞動者的技能培訓需求,常州在全省率先推出覆蓋技能培訓全業務的「職業技能培訓服務雲平臺」,讓勞動者足不出戶即可學技成才。「職業技能培訓服務雲平臺」上線了職業技能、大學生就業創業、電腦與IT、語言培訓等95門公開課程和20個專業(工種)的學時課程,覆蓋10個工種共30套題庫的在線技能鑑定模考訓練,能夠為參訓對象和培訓機構提供信息展示、需求對接、預約報名、開班管理、補貼申報等一攬子公共培訓服務。2019年上線以來,已有超過140個籤約培訓機構的1440多個班期申請開班備案,5.4萬名學員通過平臺報名參加培訓,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職業技能補貼性培訓18.55萬人。
雲梯幫扶:「實時補助」保障重點群體生活
常州始終嚴格對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生工作「八個更」的要求,將提升民生幸福指數作為頭等大事,將保重點群體基本生活作為就業工作的首要目標。面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退役軍人、靈活就業人員、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等群體求職難,組織線上專場招聘會等活動,城鄉「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清零。依託常州人社APP數據篩選和信息審查,今年以來共發放就業困難人員生活困難補助金、社保補貼、失業人員價格臨時補貼等資金7200餘萬元。發放失業保險金1.9億元,近3萬名失業人員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為幫助更多困難群體實現就業,歷時兩年開發出常州智慧人社之家政服務「雲平臺」,通過提供在線家政購買服務實現營收,去年底上線至今,為3880名勞動者解決了就業問題。此外,為加大對新業態經濟的扶持力度,常州還積極探索新業態從業人員優先參加工傷保險制度,1.75萬名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獲益。(常仁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