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廣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廣西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和厚望,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區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數據顯示,2015年底,廣西農村貧困人口為452萬人;到2019年末,全區農村貧困人口為2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0.5%下降到0.6%;截至2020年11月底,廣西剩餘的2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60個貧困村、8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勝利在望。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各級人大義不容辭。
2020年7月,慄戰書委員長率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廣西檢查野生動物保護「一決定一法」的實施情況時,特別關心人工繁育飼養野生動物的處理問題,要求區別情況,穩妥處理,保證貧困養殖戶不減收不返貧。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慄戰書委員長指示精神,積極履行人大職責,督促自治區人民政府加快推進野生動物人工繁育飼養產業轉產轉型工作。截至目前,全區人工繁育飼養野生動物處置率達100%,已兌現補償資金11.9億元。
多年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把脫貧攻堅作為最重要的政治責任、放在最突出位置來抓,立足本職、主動擔當,連續8年持續加力推動扶貧工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譜寫了新時代脫貧攻堅「人大篇章」。
2018年9月18日至21日,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深入大新縣、靖西市、那坡縣調研,走訪慰問邊境地區困難群眾。攝影/廣西日報-廣西雲客戶端記者 黃克
主動擔當作為,精心謀劃施策
2019年1月,新當選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的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自治區人代會上向全區5600多萬各族人民發出最強音: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極度貧困地區,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
本屆人大常委會產生不久,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王躍飛主持召開常委會黨組會議,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組織制定實施關於落實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方案。常委會各副主任分別帶隊,深入所聯繫的貧困縣,進行「解剖麻雀」式調研督導,把脈扶貧難點,協調地方和區直有關部門共同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分管人大農業農村工作的張秀隆副主任身兼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經常率隊深入全區各貧困縣和深度貧困村,僅2019年一年,全區30個貧困縣就走了兩輪,所到之處,進村入戶,查找問題困難,研究對策舉措,協調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2019年是地方人大設立常委會40周年,自治區黨委召開全區人大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特色鮮明的廣西人大工作品牌。常委會及時組織打造「人大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工作品牌,圍繞確保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進而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人大立法、監督職能和代表作用,形成一套有廣西特色、可複製推廣的人大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工作制度機制。
推動脫貧攻堅,需要上下聯動,這是廣西各級人大的共識。2019年5月,全區人大系統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百色市田陽縣召開,8個市、縣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分別介紹了經驗做法。大家表示,要堅持把推動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各級人大共同的政治責任,努力在全區脫貧攻堅戰場上展現人大新作為、譜寫人大新篇章。
2019年5月14日,全區人大系統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百色市田陽縣召開。攝影/謝欣哲
加強涉農立法,護航脫貧攻堅
把脫貧攻堅納入法治軌道,是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作出的重要部署。常委會迅速行動,及時組織對自治區扶貧開發條例進行修訂,明確扶貧開發對象、扶貧開發工作機制、扶貧開發措施以及扶貧開發項目與資金管理等內容,為依法推進和規範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法制支撐。
常委會還結合廣西實際,制定或修改了一批地方性法規,以法治的力量推動脫貧攻堅。2015年以來,頒布實施或修改鄉村清潔條例、蠶種管理條例、森林防火條例、柑橘黃龍病防控規定、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林木種苗管理條例、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抗旱條例、民族教育促進條例、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充分發揮地方立法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
廣西是柑橘主產區,柑橘產業在群眾脫貧增收致富中發揮重要作用。針對近年來基層幹部群眾和人大代表反映強烈的柑橘黃龍病肆虐問題,2019年,常委會主導制定自治區柑橘黃龍病防控規定,這是全國首個專門針對柑橘黃龍病防控的地方性法規,對促進廣西柑橘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和農民增收意義深遠,社會反響很好。
百色市人大代表、靖西蠶業技術指導站工作人員趙瀟介紹說,2016年,自治區蠶種管理條例實施以後,百色市人大常委會也出臺了加快桑蠶產業發展的決定,引導貧困戶以種植、入股、務工等方式參與桑蠶生產園區建設,蠶桑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成為群眾增收脫貧支柱產業之一。
加強脫貧監督,壓實攻堅責任
「有安全飲水是我區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指標之一。請問脫貧攻堅以來,我區為保障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採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扶貧部門在保障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工作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2020年7月,廣西人民會堂多功能廳格外肅靜,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全區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工作情況報告,就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吳玉斌等10位常委會委員圍繞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標準和責任落實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詢問,自治區水利廳、扶貧辦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到會應詢。為增強專題詢問工作實效,常委會組成人員現場填寫了《應詢滿意度調查表》。各方對此反應較好,認為問詢者問出了要害、問出了深度;應詢者感到了壓力、找到了問題癥結與對策。
這次專題詢問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就全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持續監督工作中的一次。2013以來,常委會先後開展了扶貧工作專題詢問,審議關於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倍增計劃實施情況、全區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情況、調整全區2017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情況、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產業扶貧工作情況、2018年脫貧攻堅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等專項報告,緊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持續開展跟蹤督查,推動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和改進脫貧攻堅工作。
2020年7月24日上午,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自治區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工作情況報告,就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攝影/趙思華
好的法律法規必須有效貫徹實施,才能最終造福於民。讓法律法規長出「牙齒」。2018年,常委會開展自治區扶貧開發條例執法檢查,執法檢查組深入大化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等深度貧困地區,進村入戶走訪、隨機隨點抽查,抓住法規實施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明確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
「我從2017年起開始養竹鼠,2018年擴大規模,吸收13戶貧困戶參與養殖、分紅,村集體經濟入股20萬元,每年上交3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現在政府要求將竹鼠全部封存,我們資金周轉不來,面臨很多困難。希望補償資金儘快到位,也好儘快轉產轉型。」來賓市興賓區潤卓專業合作社韋仕強憂心忡忡地說。
2020年6月,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部署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先行開展 「一決定一法」執法檢查。常委會高度關注貧困養殖戶的轉產轉型工作,多次召集自治區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推動穩妥做好人工繁育飼養野生動物的處理工作,切實維護好貧困養殖戶合法權益。
匯集代表力量,凝聚攻堅合力
廣西五級人大代表共10.5萬多名,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具有智力、行業、資源等多種優勢,與人民群眾聯繫最緊密、最直接,不僅是脫貧攻堅的監督主體,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強的帶動力和影響力。常委會注重邀請代表特別是貧困地區代表參與相關立法、監督和專題調研,加強代表議案、建議辦理力度,持續發揮人大代表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首先要疏除小果、雙果、畸形果、病蟲果,其次是朝天果、無葉果枝上的果。」在河池市天峨縣納直鄉龍灘珍珠李種植基地,全國人大代表班華忠穿行在果樹林間,忙著指導果農疏果、追肥和病蟲害防治。
班華忠通過自學和參加培訓班,掌握了水果種植管護技術,2018年他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後,積極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向農戶傳授實用技術知識,提供科技信息,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特色水果2000多畝。在天峨縣各級人大代表的示範帶動下,當地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全縣建立了121個特色產業示範基地,覆蓋貧困戶比例達91.78%。
常委會加強全區代表履職平臺建設,開展代表「混合編組,多級聯動,履職為民」活動,為代表發揮助推脫貧攻堅作用創造良好條件。
崇左市天等縣都康鄉安康村「代表活動之家」通過代表聯繫選民、代表調研等活動,促成安康村鑫達手套廠成立該縣首家「扶貧車間」。
百色市田陽縣創建人大代表履職為民「兩基地」,即「產業技能培訓基地」「創業致富帶富示範基地」,通過「人大代表+基地+貧困戶+農戶」的模式,形成全縣基層人大代表創業帶富示範群。
舉全機關之力,抓好定點幫扶
按照自治區統一部署,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定點幫扶百色市德保縣的5個貧困村。2015年以來,常委會機關先後選派兩批共16名思想素質好、工作作風實、業務能力強的幹部,到德保縣擔任扶貧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員。
「種桑養蠶、鵪鶉養殖產業發展得怎麼樣?村裡復工復產如何?」
2020年初,剛到任不久的常委會秘書長王革冰再次帶隊,來到定坡村、巴寧村等幫扶點,調研扶貧產業發展和農業農村復工復產情況。近年來,常委會機關黨組多次專題研究定點幫扶工作。
定坡村曾是極度貧困村,是辦公廳定點幫扶的5個貧困村中最後一個「硬骨頭」。2015年以來,辦公廳對口幫扶的馱信村、中那村、巴寧村、多柏村已先後脫貧摘帽。2020年8月上旬,定坡村也順利通過國務院脫貧攻堅普查組考核驗收,至此,5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2018年3月,自治區人大環資委辦公室幹部李梅來到馱信村,成為第二批駐村第一書記。如今,這位北京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已在馱信村待了兩年多,種桑養蠶、清水鴨養殖、鵪鶉養殖等項目卓有成效,帶動了貧困戶增收。2019年,李梅榮獲自治區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獎勵三等獎。
2020年3月,機關第二批扶貧工作隊員工作滿兩年,原計劃進行輪換。根據中央和自治區要求,這批同志將繼續留任到2021年3月。大家都愉快服從組織安排,安心留下來繼續工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20年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將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續寫人大作為新篇章。
策劃:於浩、王萍、李小健
記者:何裕東、王曉琳
責編:舒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