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很多古訓和俗語。它們雖然都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是背後卻有一個個深刻的故事。而且這樣的故事簡單明了,讓我們很好理解。古訓裡邊的深意更是能指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少走很多彎路,甚至還可以成為我們的座右銘。這些古訓和俗語,是隨著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逐漸篩選下來的,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和使用性。作為現在的我們,更應該好好了解這些古訓,吸取它們中的精華。
在中國有句古訓,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這句話到底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呢?這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話,但是裡邊卻還有三個教訓。這三個教訓都引人深醒。
一人不進廟,在我國古代,宗教一直是輔佐政治的良好洗腦武器。有很多朝代,都非常崇敬宗教,所以寺廟是當時社會比較神聖的地方。在這些寺廟裡,供奉著神像,甚至還有香客們添的一些香油,當然還有一些達官貴人所送來的珍貴物品。這些物品平時放在由寺廟中的僧人看守,但是僧人們每天都有吃飯和早晚課的時間,他們也會有離開廟宇的時候。當他們離開這裡的時候,如果有不法分子進入寺廟,拿了這個東西,在不法分子離開後,如果再有一個人進去寺廟,雖然他是清白的,但是自己卻沒辦法證明自己的清白。如果一旦被抓,很容易受到政府的嚴懲,甚至百姓的唾棄。帶中國古代沒有攝像頭,所以無法考證,因此這樣的人會造成百口莫辯的狀態。所以避免受這種無謂的冤屈,所以留下這句古話。
二人不看井,是指兩個人不能一起去看古井,在中國古代,人們飲水問題主要依靠古井,因為當時鑽井技術原因,所以中國的古井開口都比較大,當有兩個人靠近的時候,如果一個人心中生了歹意,把另一個人推搡進井裡,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是,也有引起誤會的時候。在中國古代人們使用古井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在經過長時間的打磨,以及井水的侵蝕,井臺上的石頭往往非常光滑,這時如果兩個人一起去看井,一個人一不小心掉到了水裡,另一個人就很容易造成嫌疑,雖然他是被冤枉的,但是無法進行自我辯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有可能發生危險的事情也一定避免兩個人一起去做,這樣如果一個人一旦發生意外,另一個人難辭其咎。
三人不抬木。指的是三個人不要一起去抬木頭,以及特別重的動物。因為這樣可能會有一個人去偷懶,而這個人還不容易被其他兩個人發現。而在整個抬樹的過程當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出的力很大,心中想著對方出的力很少,這樣就會形成怨言,久而久之三個人會鬧矛盾,耽誤事情的發展。這句話用在做生意方面也是可行的,在三個人一起做生意的時候,往往由於一個人的分工而造成兩個人負擔比較重,三個人也因為分擔責任的不同,而覺得對方付出比較少,自己得到的又比較少,造成很大的矛盾,還有消極怠工的事情。所以不管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該考慮周到,一旦有人從這件事情當中獲得的報酬和付出的不成正比,那個事情就會向反方面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