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博覽歷史吧!
清末帝溥儀,1906年出生,同時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3歲登基,由隆裕太后代為掌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在袁世凱逼迫下,隆裕太后無奈在《清帝退位詔書》上蓋下寶印,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宣告結束,這一年溥儀年僅6歲。原紫禁城內眾人得以繼續在舊時皇宮中享受從前待遇,因此溥儀的童年可以說依舊是錦衣玉食。
但享受了皇帝的待遇,不代表享受到了帝王教育,也不代表依舊能獲得曾經皇帝的地位,溥儀內心開始出現矛盾。一方面他沉溺於皇權所帶來的富貴生活中,享受時刻受眾人吹捧的感覺;另一方面他厭惡封建統治消弭後,自己所需要承擔各方面的指點,因此格外嚮往新式思想跟西方文學。
因此在1917年,張勳發動復闢運動之時,溥儀毫不猶豫地就響應了。雖然張勳復闢只持續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卻讓溥儀頭一回明白了處在權力中心是怎樣的感受。於是在1924年,他被軍閥馮玉祥從紫禁城內狼狽趕出後,他內心對權力,對舊社會,對重新當皇帝的渴求又湧了上來。
他開始長久停留在天津,因為當時天津的洋人最多,願意捧著他的人也多。租界內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洋人都會給予他皇帝的尊重,儘管溥儀明白,洋人們之所以會這樣做,是為了利用自己的身份來做一些事,但他並不介意。
這也是為何當日本人找上他時,他會直接同意跟日本人一起去偽滿洲國登基當皇帝的原因。一方面他放不下當皇帝的榮華富貴,大權在握;另一方面在他看來東北乃是清朝龍興之地,能去老家當個皇帝也不錯。
但是他錯了,日本並不只甘心佔領一個東北,他們也沒打算給溥儀皇帝,從始至終,在他們眼裡溥儀就是一個傀儡,連溥儀的父親老醇親王都不認同溥儀跟日本人留在偽滿洲國,唯獨只有溥儀自己看不穿。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建立。為了等待重新稱帝的這一天,溥儀拿出了那件珍藏了21年的龍袍——這還是光緒帝留給他的。在溥儀看來,當皇帝肯定得穿龍袍,卻不料引得日本人捧腹大笑。
日本人壓根沒拿溥儀當成什么正經皇帝,他們要求溥儀必須穿早就準備好了的海陸空三軍元帥服。溥儀肯定不樂意,他也是此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在偽滿洲國根本沒有一點自由與權利。因為這件「登基服」,雙方僵持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決定各退一步,日本人同意溥儀在祭天儀式上穿龍袍,但在登基大典上必須穿元帥服。
當1945年勝利的曙光照耀神州大陸時,不知對溥儀而言,心頭湧動著的情緒,究竟是悵然若失,還是長舒了一口氣呢?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映射現實,也照亮未來。今天的歷史知識分享到此為止,讓我們下期內容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