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慧能,儒釋道三聖塑造中國文化

2021-01-08 騰訊網

在倫敦的大英圖書館,又稱不列顛圖書館,是英國的國家圖書館,享譽世界,為世間藏書的權威地之一。該圖書館廣場樹立有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是全球聞名的。

這世界十大思想家中,有三人來自東方(亞洲):老子、孔子、慧能(一作「惠能」),他們就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聖」。正是這儒釋道三聖塑造了中國文化。

老子的誕辰是農曆二月十五日,孔子的誕辰是農曆八月二十一日(一說為八月二十七日),慧能(惠能)的誕辰是農曆二月初八日。

老子:中國哲學之父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又被人稱為老聃,楚國苦縣(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人,據說出生於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年二月二十五日卯時,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生活在東周的春秋時期,曾在國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任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省靈寶市)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

《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

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

從漢代起,歷代帝王就開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老子》被海外學者視為至寶。不少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和著名科學家把自己的科學發現歸功於老子這個東方聖人的啟示。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說:「1943年,我在美國認識愛因斯坦。他書架上的書並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經》德文譯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學家,大多喜歡老莊哲學,崇尚道法自然。」

孔子:有德無位的「素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昌平鄉闕裡(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遠祖為宋國貴族,殷王室後裔,因避亂而遷居魯國。父叔梁紇,母顏徵在。

孔子的生年,《史記》記載為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公羊傳》和《穀梁傳》記為魯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

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年輕時做過為人相禮、料理喪事的工作,也做過替人管理倉庫的「委吏」、看管牧場的「乘田」等。

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自十五歲起開始學習「六藝」。他學無常師,據說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好學而不厭。

孔子「三十而立」,自三十歲開始獨立地參加社會政治活動,並且創辦了私學,收徒講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招收學生的教育家。

私學的創設,打破了西周以來「學在官府」的傳統,促進了當時學術文化的下移,有利於文化的傳播和教育的發展。

五十歲以後,孔子踏上了從政的道路,曾在魯國擔任過中都宰、司空(主管工程建築)、司寇(主管司法刑獄)、相事(以相禮資格參加當時的國君會議)等。

五十五歲時,因與當政者季桓子的政見不合,孔子棄官出走,帶著其弟子風塵僕僕地奔走於衛、陳、曹、宋、鄭、蔡諸國之間,在諸侯面前遊說,宣傳他的政治主張,結果是處處碰壁,顛沛而不得其志。

十四年周遊列國的漂泊生涯之後,孔子重回魯國,魯哀公和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起用。

孔子晚年從事教育活動之外,潛心於夏、商、周三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七十三歲時,因病逝世,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後來被後世帝王封為「大成至聖先師」,也被後來儒者稱為「素王」。

孔子有王者之德而沒有王者之位,修訂《春秋》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無王者之位,所以被後世稱為「素王」。

孔子生活時代比蘇格拉底略早,分別對東西方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二人都善於在對話中運用修辭的技巧來教導啟迪學生並表達自己的觀點;孔子和亞里斯多德也都十分重視教學過程中的道德教化。

孔子在西方,作為思想家和教育家,與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雅典哲人齊名;孔子不是宗教家,卻常見與耶穌,穆罕默德,以及釋迦牟尼相提並論。

慧能:佛教中國化的完成者

慧能,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生於嶺南新州(今廣東省新興縣東),三歲時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賣柴為生。

慧能不識字,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念誦《金剛經》而有所悟,經人介紹知道蘄州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東山寺有弘忍大師,於是安頓好母親,前往黃梅拜見弘忍。

當弘忍聽說他是從偏遠的新州來的時候,就故意考他:「你從蠻荒之地而來,是個南蠻,難道也想成佛?」

慧能毫不膽怯地說:「人的出生地雖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個人的佛性都一樣。人雖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聽了,心中暗喜,讓他到碓房去幹活。慧能在碓房老老實實地做了八個月的活。

一天,弘忍讓眾人呈上一首偈語,這實際上是一場考試,他要選擇繼承人。但慧能沒資格參加,因為他只是幹雜活的。

神秀是眾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在佛堂的南廊寫下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弘忍見到此偈後默然不語,慧能也來到廊下,他要求做一偈,得到許可,於是他高聲念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眾人驚奇不已。弘忍在慧能的頭上輕輕地拍了三下,慧能知道師父的意思,在這天半夜三更的時候來到方丈室,弘忍給他傳授佛法,並傳給他衣缽,讓他連夜回南方。

慧能回到廣東,隱遁於一群獵人中間。十五年後,他來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觀看法會。

寺院前掛著旗幡,有兩個僧人在辯論。一個說:「是風在動。」另一個說:「是幡在動。」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在動!」他的話驚動了印宗法師。

印宗為慧能剃髮,卻拜慧能為師。第二年慧能去韶州曹溪寶林寺(今南華寺)開山傳法,開創南宗禪,在寶林寺說法長達37年之久。門人法海把他的話語編為《壇經》。

歷史上只有佛祖所說的才能稱為「經」,祖師大德闡釋佛法的只能稱為「論」,慧能的說法記錄被稱為「經」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慧能於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歲。弟子迎其遺體歸於曹溪。

慧能圓寂後,肉身不壞,其真身歷經1300多年,文革中遭到部分破壞,現存於南華寺(即古代寶林寺)。

慧能創立南宗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次革命,標誌著佛教中國化的完成。

慧能在佛教禪宗史上雖然被尊為「六祖」,卻是禪宗的實際創立人,從他開始,「直指本心」「頓悟成佛」「擔水劈柴,皆能悟道」,禪宗生活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禪宗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宗教範疇,而滲透到哲學、文學、藝術等眾多領域以及現實生活的各個層面。

20世紀以來,帶著東方恬靜達觀精神的佛禪也走向了西方世界。西方接受禪的人,除了宗教團體外,還有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希望用禪引導人們順歸人性和自然;也有心理學家和精神病理學家,把禪作為調節心理和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之一。

文源:「論語」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東方三聖,分別是孔子和老子,那麼你知道第三個是誰嗎?
    今天大多數人只知道西方的三聖,其實東方也有三聖。東方三聖代表儒道釋,儒道兩家的人都能猜到孔子和老子是誰,但對第三位卻知之甚少。道家的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兩千多年過去了,老子的思想仍然在影響著世界。連西方的邱吉爾、歐巴馬總統、林肯等都學習了老子的《道德經》。老子用"道"解釋了宇宙的演化,時至今日,後人仍在研究老子的"道"。孔子和老子一樣,都是享譽世界的人物。時至今日,孔子的後代依然遍布世界各地。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儒家文化成為中國曆朝歷代的主流文化,直到今天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看到孔子的文字。
  • 東方三聖,分別有孔子和老子,那麼你知道第三位是誰嗎?
    時至今日,人們大部分只知道西方三聖,其實同樣有東方三聖存在。東方三聖分別代表了儒家、道家和佛教,儒家和道家人們肯定能夠猜出來兩人是誰,他們分別是孔子和老子,但是對第三位,人們知道的就非常少了。孔子與老子一樣,都是享譽世界的人物。現如今孔子的後人依然遍布世界各地。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儒家文化成為我國曆朝歷代的主流文化,時至今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能夠看到孔子的語句。隨著孔子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現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孔子學院。
  • 孔子、老子與釋迦牟尼誰的境界更高?
    一日,孔、老、釋三聖共遊,顏回、尹喜、阿難三賢隨侍。偶見一文,其文曰:楚王失弓,左右欲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孔子聞之曰:「惜乎其不廣也。胡不曰: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老子聞之曰:「失之,得之。何必人。」
  • 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聖,孔子、老子無爭議,第三個被稱為東方耶穌
    中國古代能人輩出,對世界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被西方人尊稱為「東方三大聖人」的老子、孔子和慧能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這三個聖人,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聖」,在享譽世界的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圖書館廣場樹立著他們的塑像,而三個人正好代表了的傳統文化的核心——儒釋道文化: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以禪宗六祖慧能為代表的中國佛教。
  • 中華文化之儒釋道簡識
    用一個字概括中華文化?道!兩個字概括中華文化?陰陽!三個字概括中華文化?儒釋道!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補,終因儒釋道融合而趨向圓滿。但作為中國文化的三大精髓,儒釋道三家各有側重。南師曰,儒家是糧店,道家是藥店,佛家是百貨店。佛學像百貨店,有錢有閒,可去逛逛;道家像藥店,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藥店不可;儒家是糧店,是天天要吃的。
  • 古代一名師雖目不識丁,但與孔子、老子齊名,被譽為東方三聖!
    古代一名師雖目不識丁,但與孔子、老子齊名,被譽為東方三聖!古代的名師,我們最熟悉、最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就當屬孔子、老子了。據說孔子的學生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七十二位成為賢達。不過在古代同樣有一位名師,他與孔子老子齊名,可是他目不識丁,他是誰呢?這個人就是慧能。他生於公元638年,圓寂於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1300年來,慧能的肉身端坐於曹溪北岸南華禪寺、神態安詳,栩栩如生。慧能是他的法號,提到慧能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是一提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 東方三聖,道聖、德聖、智聖,你知道是誰嗎?
    中國古代,有許多大賢大德之人被稱為聖,如儒家至聖先師孔子、酒聖杜康、草聖張旭、詩聖杜甫、史聖司馬遷、書聖王羲之、武聖關羽、茶聖陸羽等。其中,有三位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們被稱為東方三聖。那麼,究竟東方三聖是哪三位呢?
  • 我國有三聖,分別代表儒道佛,除了孔子和老子還有誰?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上千年的時間中湧現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和了不起的大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東方三聖,他們的思想時至今日都影響著中國人。
  • 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大聖人」分別是誰 分別代表那三種文化信仰
    西方學者評出「東方三大聖人」,第一是道聖老子,第二是德聖孔子,第三是智聖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國三教: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以禪宗六祖慧能為代表的中國佛教。在倫敦的大英圖書館,又稱不列顛圖書館,是英國的國家圖書館,享譽世界,為世間藏書的權威地之一。
  • 中國珍貴文物無數,儒釋道的至寶分別是啥?這三件當之無愧!
    作為擁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無比的文物。近百年來,隨著近代考古學的興起,中國的考古活動成果豐碩,出土的許多文物都是價值無法估量的國寶,諸如北京人頭蓋骨、曾侯乙編鐘和后母戊鼎等等,都是令人驚嘆的文明瑰寶,無數人為之嘆為觀止。
  • 儒釋道給中國傳統藝術帶來了什麼?
    儒釋道給中國傳統藝術帶來了什麼?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彰顯著無與倫比的魅力。遺憾的是,很多人對於傳統藝術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藝術本身,而沒有挖掘其背後的深刻內涵。但實際上,中國傳統藝術植根於傳統哲學,尤其是儒釋道三家,更是對傳統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西方人最敬重的三個中國人,老子排第一
    在大名鼎鼎的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圖書館廣場上,樹立著三個中國人的雕像,分別是老子、孔子和慧能。在西方人眼裡,這三個人是「東方三聖」,分別代表著中國的儒釋道三教,是最值得尊敬的三個中國人。一位叫馬克的德國人說:「這是中國的經典,也是我們的經典。」,「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因為迷戀老子思想,以至於德國媒體將其專機命名為「空中老子」。
  • 儒釋道:處世、出世、隱世,三種與世之態,你選擇的是哪一種?
    在那個文化大爆發的時代,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留給了我們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千百年的發展中,各種文化、學說不斷完善、創新。直至今日,這些古文化仍然散發著它的魅力,照耀著我們前進。在當今時代,人們接觸最多的,便是儒釋道。這三家文化學說,代表著不同的論世態度。
  • 孔子三次問道老子!儒家道家思想誰更高一籌,為啥官方多崇儒學?
    同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為何一定要分家呢?儒佛道三家,中國傳統文化為何非要分開來說呢?我們都去學習,都去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難道不香嗎?分家只是後來的事情,這些同屬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都應該傳承,都應該學習,都應該發揚光大。淵回認為:個別人就是喜歡帶節奏,非常的小氣。度量非常的小。老子當時是做過國家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的。學問非常的深厚,社會也非常的高超。相對於孔子來說,老子是長者,中國自古就以長為大,以長為尊。
  • 神化的老子和聖化的孔子,誰的影響力更大
    老子西遊函谷關,關令尹喜見紫氣東來三萬裡。其後老子更被尊為道家始祖,所著道德經更是全球著作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同時期的孔子開創了儒學,被尊為聖人,成為整個中華民族思想的奠基者。中國的神話體系中神仙並不少,地位也各有不同,原本是凡人最後成神的也並非只有老子一個。黃帝作為炎黃民族的創始者,最終乘龍而上成為三皇之一,還有陳塘關總兵李靖等等。
  • 儒、釋、道三家中華傳統文化的之別
    、道家講出世、佛家講救世儒家講天命、道家講自然、佛家講解脫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遙、佛家求自在儒家棄小人、道家棄造作、佛家棄煩惱儒家表於禮、道家表於真、佛家表於戒三家雖別,但卻共同構成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 廣州規模最大寺廟 六祖慧能在此受戒 中國最古老鐵塔距今1057年!
    素有「千年商都」之稱的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嶺南區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境內歷史悠久,人文積澱豐厚,宗教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擁有多座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千年古寺。其中坐落在光孝路北端的光孝寺,是羊城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佛教名剎,民間自古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說。
  • 西方學者評出「東方三大聖人」,除了老子和孔子,另外一位是誰?
    而「三教」,自然指的是三種教派,它們分別為道教、儒教和中國佛教。在英國的不列顛圖書館,廣場上樹立有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雕像,這十座雕像,其中有三座雕刻的是中國人,他們便是西方學者眼中的「東方三大聖人」。東方三大聖人,分別是來自道教的道聖老子、來自儒家的德聖孔子,來自中國佛教的智聖六祖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