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時,出了好幾個有名的貪官,要說第一,那肯定就是和珅和大人了,他差點把整個國家的財富都變成他們家的,嘉慶皇帝扳倒和珅,竟然沒收了相當於清政府十數年的收入,可是無論貪汙了多少,最後都化為泡影,和珅也被賜死,他的家族並沒有因為和珅而享受到榮華富貴的福蔭。
而後來,又有一位大臣,他就比和珅聰明,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了吃用不盡的財富和榮華,他就是職位甚至比和珅要高的,晚清時期的大臣,李鴻章李中堂。他這一生為清朝也是做出了許多的貢獻,算得上是兢兢業業,認認真真,並沒有像和珅一樣,不辦利國利民的事情,李鴻章所在的年代,是清朝的晚期,已經是內憂外患接踵而至,李鴻章內外奔走,確實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李鴻章的一生,伴隨著清王朝走過風風雨雨四十載,從鼎盛走向衰落,直至滅亡。無論生前還是死後,他都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康有為稱李鴻章是「維新之同志」;梁啓超評價他:「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但是李鴻章在晚清名臣中是「首富」
關於李鴻章家產,在洋務運動中和李鴻章共事過的容閎說李鴻章「有私產四千萬以遺子孫」。這是對他的遺產數額最高的估計:四千萬兩白銀。清末的費行簡在他所著的《近代名人傳》也說:「(李鴻章)歿,家資踰千萬,其弟兄子銀私財又千餘萬。」
李鴻章上千萬的巨額財產,來源是哪裡呢?應該有兩種渠道。一種是傳統渠道,也就是官場上的各種陋規,以及戰爭中的劫掠;二是新興渠道,即從洋務運動經營中獲利。李鴻章和曾國藩一樣,事業心極強,對清王朝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而和曾國藩不同的是,李鴻章對節操二字,並不那麼重視。雖然出身翰林,但是李鴻章身上有著著名的「痞子氣」。
他為人機變圓熟,敏捷靈活,對老師的「儒緩」、「迂拙」一直不以為然,一生急於事功,「拼命做官」,處事首先論利害,再論是非。在朝廷上,在國際間,都以善於捭闔聞名。
李鴻章死時家裡金銀細軟就有2000萬白銀之多,田地共有30多處,每處多達20畝,其中房產分布全國,這些按照當時大清白銀來算折算就是5000萬之多的白銀,要說當時清朝一年的財政收入才9000萬左右,而李鴻章的錢居然有清朝一年財政收入的一半之多。李鴻章死後三年,他的子孫進行了分家,如今李氏家族中出了不少名人……他們如今定居世界各地,個個都是億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