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電影地位崇高,電影院也多,就算一些偏遠的鄉鎮,也會有一兩座像樣的電影院。
印度是語種比較多的國家,北印度寶萊塢的好多電影,都會被南印度翻拍,而不是簡單的譯製,這樣一個劇本,在同一國家被拍好多次,也是產量多的一個原因。
印度人好歌舞,無歌舞不成片,即使好多電影情節單一、質量不高,但觀眾依然熱情不減。
印度宗教繁多、衝突不斷、種姓制度森嚴、貧富差距大、女性人權糟糕,所以對於生活困苦的普通老百姓,電影可能不是濟世良藥,但也能是短暫的麻醉劑,除了片刻的歡愉,估計他們也希望,在現實中,有如電影中的大神一樣的人,能拯救他們。
在這環境下,催生了印度比較有特色的類型片,在看似喜劇的包裹下,有著對現實的尖銳批評,比如有用智慧打破傳統教育觀念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有用外星人和神靈揭露宗教問題的《外星醉漢PK地球神》(又名:我的個神啊)和《偶滴神啊》,有用革命者抨擊腐敗、喚醒民眾的《巴薩提的顏色》。
這樣依靠超能力量,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批判,可能不會給現實帶來太多的改變,但已在很多人心裡種下了希望的種子,生根發芽只待時日。
這次要說的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是一個猶如猴神哈奴曼的大叔,護送一個蘿莉回家,更強調了巴基斯坦與印度需要和解。
哈奴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猴神,他救出羅摩之妻悉多,一路斬妖除魔,扶正祛邪。
有人還考證說哈努曼正是天朝孫悟空的原型,由於沒有統一定論,在此就不多說。
回到電影,男主帕萬是印度一名哈努曼的忠實信徒,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摔跤功夫了得,但怕撓癢,考試十次不過,最後只得遵從父親的遺願來德裡謀生活,按世俗觀點說,他算生活的失敗者,但可貴的是單純和善良。
另一面女主,是個小蘿莉,高能激萌,可惜六歲還不能開口說話,母親聽信長輩建議,帶著小蘿莉從巴基斯坦鄉村來到印度德裡朝聖,以達能語之願。
豈料回程火車靠站之時,小蘿莉心生憐憫,下車挽救掉坑小羊。
但偉大的哈奴曼神,會忍心看到這樣的事情沒人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激萌即是正義,我們猴神大叔,及時出手,給她買了餅吃,一番糾結後,帶她坐上了回家的公交,一個穿越,大家都在驚呼小蘿莉為何莫名消失,原來是猴神大叔陷入了迷回憶殺,五盧比的愛情浮上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在小蘿莉與帕萬和他準嶽父一家人的相處過程中,不斷打趣印巴之間的文化差異和衝突,在發現小蘿莉是巴基斯擔的伊斯蘭教徒後,準嶽父暴怒斥責,好在媳婦兒三觀端正,鼓勵猴神踏上漫漫護送之路,途中是歷經艱險,「智」跨國境,「巧」遇記者,「戲」耍警察,一番印巴邊陲風光掠影和幾場歌舞展示更是不能少,最後母女相見,印巴人民響應號召,施壓政府,大叔如猴神般歸去,最後一聲「羅摩神萬歲」,小蘿莉終開腔,大叔高高拋起她,畫面就此定格。
無釐頭般地敘述了電影的故事梗概,情節有點腦洞大開,甚至有點「荒誕」,但這類型電影最厲害的地方也在此,在你哈哈大笑間,已經把尖銳的問題,溫柔地拋給你,讓你心頭一震,為之感動。
當然電影除了一貫地攝影、音樂和舞蹈出彩外,有一些細節也值得稱讚,女二的演員是卡琳娜·卡普爾,主演過比較有名的《阿育王》和《三傻大鬧寶萊塢》,出身於寶萊塢的電影大家族,祖父拉茲·卡普爾,自導自演了赫赫有名的《流浪者》,可她的信仰卻不是主流的印度教,而是低等性教徒較多的伊斯蘭教。
另一個在電影中,佔有重要份量宗教意味的歌曲《BharDoJholiMeri》的演唱和表演者Adnansami,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鋼琴家、歌手、演員及作曲家,被聯合國授予過和平獎章,他爸爸是巴基斯坦人,媽媽是印度人,他出現在如此題材的電影裡,也可見劇組地用心,當然關於他音樂上取得的成績和減肥勵志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最後一個當然是小蘿莉的扮演者,演員選得好,以致於好多人可以忍受毫無節制的慢鏡和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