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9 月21 日
李敖回母校新鮮小學
李敖題字
李敖與老師
在教室寫字
昨天,李敖終於回到了曾多次提到的母校———新鮮胡同小學。李敖要回來的消息不僅讓新鮮胡同小學變得忙碌而緊張,也讓整個新鮮胡同變得興奮不已。
新鮮胡同灑了5遍水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新鮮胡同,見到了正在清潔道路的工人,他們告訴記者今天這條街上已經灑了5遍水了。為了保障李敖來時乘坐的車可以順利通行,前一天胡同口拆除了佔道的隔板。
上午11點,記者透過門縫,看到學校正中的屋簷上,已經掛起了一個紅色的條幅,上面白色的大字寫著「歡迎校友李敖先生回母校」。四方的小院落中鋪上了紅色的地毯,30餘位著紅色校服的小學生正在老師手勢的指導下,練習迎接的隊列。臨近12點時,新鮮胡同小學大門口,聚集了十幾位接孩子回家吃飯的家長,一位小姑娘跑到媽媽身邊說:「媽媽,今天李敖要來,下午我要買一束鮮花。」
李敖學長處處「留字」
下午3點,穿了一件黑色風衣的李敖,準時來到了新鮮胡同小學,戴著他標誌性的灰色眼鏡,手拄一支黑色拐杖。一下車李敖就聽到了來自母校的問候,「歡迎李敖學長回母校!」
70歲的李敖偕同兩位同樣曾在新鮮胡同小學就讀的姐姐,回到了闊別了近半個世紀的小學。雖然已經離開很久,但是對於變化不大的學校,李敖從中打撈起自己的回憶。他告訴身邊的校長,「這裡以前可不是教室啊」。
在五年級二班,孩子看到李敖,齊聲問候;「李敖學長好」。李敖也恭敬地向比自己小了幾輪的孩子們回應了一個九十度的鞠躬,答道「學弟學妹們好!」走進留在童年記憶裡的教室,李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8個字,最後還註明這是《晏子春秋》中的話,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達到目的」,鼓勵「學弟學妹們」好好學習。
其後李敖的發言不改其平日的直爽與風趣,指著自己的姐姐對同學們說,「你們現在是這個樣子,70年以後,你們就老的像我姐姐這樣了。所以你們一定要永葆年輕。」
同時還追問現在的校長;「為什麼要用啟功寫的這塊校牌,以前的那塊老校牌呢?」聽說老校牌已經遺失找不到了,李敖遺憾地搖搖頭說:「還是以前的那塊好。」
「往事如煙,永遠新鮮」
因為學校場地有限,很多記者被攔在學校外面,無奈之下某媒體敬業的攝影記者爬到了學校的房頂上。李敖走出教室後,看到房頂上的記者大聲地說: 「你們站那麼高,我老這麼仰著頭怎麼講話。」
參觀完所有的教室,在學校老師的再三要求下,李敖為母校留下了自己的墨寶,「往事如煙,永遠新鮮,前程如錦,氣象萬千。」
寫完後,李敖拒絕了老師讓其再寫一幅的要求,開玩笑地說,「這就已經露底了,這個羊毫筆太軟,這種紙又太吸墨,還有今天的墨也太濃了,所以字沒有寫好,責任全推到你們身上了。」
快要離去時,李敖看到了校門內牆上的校歌,回身向旁邊的校長輕聲地問:「當年教過我的那些老師的名字,學校還有記錄嗎?」學校門外李敖拍下了自己此行在新鮮胡同小學的最後一張照片,乘車離去。臨走之前李敖說:「這次我又找回了我的記憶,把掉在地上的回憶撿起來了。」(姜真 李特 張雷)
完成大陸行最大心願
半跪在86歲老師面前說出第一句話
「魯老師,我是您的學生李敖」
昨天下午4點10分,李敖在參觀完故宮,回訪完小學校後,走進了安華裡一棟居民樓的102室。李敖看望了今年86歲高齡的小學班主任魯老師。他也完成了此次大陸之行的最大一個心願。
半跪在老師面前
「魯老師,我是您學生李敖。」這是李敖見到老師後說的第一句話。
今年86歲的魯老師得了帕金森症,現在已經不能說話了。看著半跪在自己面前的這個已經有白頭髮的人,魯老師只是不停地點頭。
在來大陸前,大師李敖曾說最想見的人就是曾教過自己的小學老師。57年後,他親自把扎了57朵玫瑰花的大花束送到老師面前。
給長輩送一個紅包
昨天,李敖按照小輩看長輩的老北京禮節送上了一個紅包。女兒付敏把紅包放在魯老師手裡時說:「媽,這是敖哥送您的禮物。」而付敏把一張魯老師20多歲時的老照片送給了李敖。
「當年老師教我時就是這個樣子的,我一定好好保管。」李敖很快地把照片收了起來。
沒吃炸醬麵,老師不高興了
問過了老師的身體情況,和家裡人說了幾句家常話後,李敖就要離開了。
「留下來吃飯吧,吃北京的炸醬麵。」魯老師一家本想留大師在家裡吃晚飯,但因為行程太緊張,李敖只待了20多分鐘就匆匆走了。「老師,有機會我還會來看您的,您要保重呀。」臨走前,李敖拉著老師的手向她道別,並表示有時間一定回來吃家裡的炸醬麵。
李敖說要走,家裡人特意把老師推出來送他。看見老師的一隻腳沒踏在輪椅踏板上,李敖趕緊說了一聲:「腿沒放好。」並要幫老師把腿放到輪椅上。老人家的眼睛一直都望著李敖,始終沒有離開過。魯老師雖然不能說話,但嘴裡一直都是「嗯……嗯……」的,付敏說,那是李敖沒留下吃飯,老師不高興了。
大師已經走出了院子大門,魯老師還在一直看著。(鄧躍)
李敖將與連戰「同場競技」
昨天,記者來到北京大學進行探訪。李敖演講的地點是北京大學的辦公樓,這也是此前連戰進行演講的地方。記者來到時,橫幅已經高高掛起,上書「熱烈歡迎李敖先生訪問北京大學」,門前已經擺好了鮮花。晚飯時分,工作人員在做最後一項準備工作,布線和調整燈光。
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在北大BBS上推出了「網絡競問贏取門票」活動。據統計,最後共有130多個提問帖,歸納起來共有3類問題,一是對李敖的評價、自我定位等,二是對大陸當前熱點問題或現象的態度和看法,三是對兩岸關係和島內政治的看法。其中,有人特別提出李敖怎麼看待北大以學者身份禮遇他和北大學子對他的評價的問題。
12點北大校醫院看望癌症少年
吳子尤:我與李敖很像
今天中午,李敖將到北京大學校醫院探視一位15歲的癌症病童吳子尤。幾個月前他寫了一封信給李敖,說了自己的故事,李敖當時就決定,親自到醫院探視這個小朋友。
臺灣媒體稱,吳子尤寫給李敖的信中提到,「看您的自傳,還沒念完就哭了,您自稱五百年來白話文的一二三名,是實事求是的。」吳子尤說,信中學了很多李敖的寫法,「不知道他能不能看明白,就像跟他聊天一樣,用這種態度和心情給他寫信。」
吳子尤聽到李敖要來探望他時表示希望親自到北大講堂,聆聽李敖演講,因為他覺得雖然年齡相差近一甲子,但自己跟李敖真的很像。
「二十世紀出生的天才作家裡,女的只有一個,張愛玲;男的就是我,子尤。」
吳子尤,1990年4月出生,15歲,身高1.85米,5歲開始說相聲,6歲開始看卓別林電影,7歲開始試文筆,8歲轉向寫作,小說、散文、現代詩、古體詩、雜文,無一不獵。13歲被發現患有縱隔惡性腫瘤,因此住進醫院,「這份上帝的禮物」讓他有了異於同齡人的生死愛痛,令他對生命和生活有了更為深刻的見解。其作品《誰的青春有我狂》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子尤從8歲到15歲的50多篇作品,其中他病後創作的《讓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一文,對「周國平哲學」大膽質疑,令他聲名鵲起。
今日15點30分 法源寺
靜待李敖重返「八月十六」
不得不說的巧合是,「李敖神州文化之旅」的「楔子」,也就是他57年後重返「家鄉」的前一天,是農曆八月十六,而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小說《北京法源寺》的楔子,也開始於一個農曆八月十六的夜晚。9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北京法源寺,先替李敖尋訪這個令他神往已久的地方。
走進寺內,裡面正在進行地下管道的修繕,院內地磚四翻,尤其是大雄寶殿前已溝壑成網,一位僧人告訴記者,「寺內這次是鋪設地下管線,已經開工很多天了,在李敖來以前肯定能完工。」工作人員說,屆時打算請李敖先在寺裡參觀一圈,然後到隔壁佛學院的小禮堂裡發表一個演講。至於送李敖什麼禮物,則只有方丈一人知道,但他一早就出去了。(劉淑清)
來源: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