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片
《明月幾時有》今日在京首映,博納董事長
於冬為電影錯失金爵獎鳴不平,為
周迅鳴不平。於冬認為《明月幾時有》是本屆上海電影節的最大遺珠,周迅錯失影后是上影節最大遺憾。他透露,因為中國的三位「藝術家」評委(
曹保平、
李檣、
許晴)都不喜歡這部電影,認為是主旋律,導致電影未能獲獎,「但是外國評委都很喜歡」。
於冬還盛讚周迅兢兢業業演戲,「從不炒緋聞,每一段愛情都驚心動魄,從不加片酬,從不多收錢……評委不喜歡,不代表觀眾不喜歡」。周迅隨後上臺笑言:「於老闆簡單扼要地把我上半生都說完了。」周迅表示,沒得獎多少會有些遺憾,她清楚自己很喜歡這部電影,也覺得演得還不錯,但因為自己也當過評委,每屆電影節都是根據評委的喜好做出的一些選擇。但有一點,電影還是需要觀眾去喜歡的,片中的抗日英雄「方蘭」是她非常敬重的一個角色,希望觀眾能夠喜歡。
將於7月1日公映的《明月幾時有》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真實事跡為藍本,講述了小學教師方蘭(周迅飾)和她青梅竹馬的男友李錦榮(霍建華飾)、遊擊隊長劉黑仔(彭于晏飾)等人在被日軍佔領的香港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
導演許鞍華坦言,與以往抗戰題材有很大不同,這是一段並不廣為人知,但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最讓她感動的是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他們有的是老師,有的是主婦,有的是學生,但在面對家仇國恨時不計個人得失,挺身而出,他們才是真英雄。編劇何冀平也表示,營救被困在香港的文化名人只是「帽子」,電影重在發掘小人物的感人之處,書寫傳奇中的不尋常。
許鞍華說,「長期以來,香港人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冷酷,說好聽點是酷,我想拍出他們的另一面;第二,我是胡金銓和張徹的粉絲,但是我老是拍不好武打片,所以這次也很想嘗試在《明月幾時有》裡加入動作元素,因為動作片最能代表香港精神。」
發布會有一個讓主演點評影評的環節,其中一條這樣寫道:「周迅從天真爛漫的文藝少女,到端莊大氣的沉穩骨幹,演技傳神,不愧是大銀幕裡的主角擔當。」當主持人問周迅本人作何感想時,她輕鬆回應:「我認為評價是對的。」周迅透露自己的演藝目標就是要像
於佩爾那樣演到老,但靠演員的一己之力並不能完成,「演員和觀眾是相互作用的,我演你們得來看吶」。
而霍建華從小螢屏轉戰大銀幕則受到一些質疑,首映禮上有記者就霍建華的演技發問,他卻平靜回應:「我很清楚自己並不是靠演技出名的,但是這不能阻止我去追求、去學習,我出演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會努力。」許鞍華則認為霍建華「前途無量」,因為「他很謙虛,在片場常常說自己非常緊張,並不掩飾自己,我認為這樣的演員一定會有好的前途」。
作者:王小羊 編輯:hello王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