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報,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聞真正好,七個 銅板 就買兩份報。」
這是1933年 聶耳 在上海看到買報童所創作的賣報歌,也是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一首歌,這也說明報紙在上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刻,也是現在不少老底子上海人的首選。以前報紙花樣種類繁多,一份報紙就能讓你了解一個領域,幾份報紙便能讓你了解整個世界。那上海的報紙究竟有哪些在過去甚至是現在仍風靡於上海呢?
大公報
大公報 是迄今 中國 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也是49年以前 影響力 最大的報紙之一。1902年由 英斂之 在 天津 創辦,是中國迄今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 報紙。1936年4月10日上海版發刊,1966年9月10日停刊。是一份綜合性報紙,內容豐富。《新聞》版包括世界要聞、上海、中國新聞、經濟和 體育新聞 等;《要聞專題》版對時事題材深入剖析論述;《國際熱點聚焦》版從多個角度探討國際社會現象。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於 1929年 9月9日在 南京 創刊,原名《 新民報 》。「新民晚報」四字由 孫中山 書稿 輯集 而成。
現在的《新民晚報》是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領導的面向廣大市民的綜合性報紙,以「宣傳政策,傳播知識, 移風易俗 ,豐富生活」為編輯方針,著眼於「 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內容上,力求可親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讀性。是上海歷史最悠久和最受歡迎的報紙之一。
文匯報
《文匯報》由進步知識分子在1938年1月25日創刊於上海。立足長三角,面向全國;主流、高端、權威、親和,是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大型綜合性日報。《文匯報》設有要聞、國際、財經、體育、教衛、文化等新聞版,及時、準確、客觀地傳播新聞, 評論 世間萬象, 高揚 主旋律,堅持多樣化,積極反映豐富多彩的 政 治 、 經濟 、 文化 和社會生活。它見證並記錄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在中國當代社會和中國新聞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解放日報
解放日報 最早創刊於 1941年 中國共產黨 延安 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政治理論早期刊物。建國後成為 中國上海 解 放日報報業集 團 出版的一份日報。《解放日報》以廣大幹部、 工人 、 知識分子 為主要讀者對象,兼顧其他各方面的 讀者。在宣傳報導上立足上海,兼顧上海 經濟區 ,面向全國。以 上海 和上海經濟區各省的 經濟建設 作為宣傳重點兼及黨的建設、文化、教育、科技工作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並以較大篇幅報導全國各地的重要情況和 國際新聞 ,反映人民的呼聲重視刊登讀者來信和回答讀者的提問。
新聞晨報
《新聞晨報》是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 主辦的一份新穎的綜合性都市報,於 1999年1月1日正式創刊。「關注天下大事,關心市民生活」是新聞晨報的特色,「追求最鮮活、最實用的新聞」是新聞晨報全體同仁的行動口號。目前,新聞晨報每天平均出版64版,充分體現了新聞晨報在新聞內容上「最早」、「最全」、「最親」的特點。 報導涉及時政、經濟、文化、體育與本地、國際等十幾個領域,深刻影響著200萬上海忠實讀者。上海市民早晨出門可通過《新聞晨報》在第一時間盡閱天下大事。「上班路上看晨報」已成為上海早晨的一道風景。
新聞晚報
《新聞晚報》創刊於1999年上海,是 解放日報 報業集團旗下的一份 新銳 都市類晚報,經過不斷的體制機制創新和內容革新,成為上海新勢力主流媒體的代表。日均發行量75萬份,以新銳蓬勃之勢,彰顯出主流大報風範。本報頭版採用國際領先的豎版雙報頭設計,中間的晚字出自「毛澤東」之手有帝王之氣,緊跟時代發展是上海最前沿的一份現代都市晚報。辦最有用的新聞,最好看的報紙;一直是新聞晚報全體發行人員追求的目標。
東方早報
《東方早報》2003年7月7日創刊於上海,財經類綜合性日報。《東方早報》以 服務 上海和 長三角 的經濟發展,繁榮中國報業市場為目的,客觀詳盡地傳播長三角地區經濟信息,全方位反映長三角地區經濟運行狀況,為三地政府、業界人士、廣大讀者提供決策參考、信息諮詢和生活指南。它的受眾定位為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長江三角洲居民,以及關註上海、關注 長三角 、 關注中國 的人士,其主體是經濟界人士和影響力、購買力正在上升的新一代市民。
守白藝術+聯銷店:
1.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
人民大道100號
2.新天地安達仕酒店:
嵩山路88號上海安達仕酒店1層(近太倉路)
5.上海電影博物館:
徐匯區漕溪北路595號
6.上海博物館:
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微信ID:shoubaiart
點擊播放 GIF/8K
動動手指,隨時查詢交通違法!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騰訊大申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