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由內蒙古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發布。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902.23億元的營業收入總額穩居榜首,內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620.12億元排行第二,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以588.13億元位居第三,奔騰科技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14.67億元居第100位。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長段志強出席會議並講話。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主席安潤生發布百強分析報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自治區工商聯黨組書記梁淑琴主持會議。
報告顯示,內蒙古自治區民營經濟顯現四個特點:
展現新局面,規模效益持續向好
一是入圍門檻繼續提升。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共有296家企業入選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繼續上升,達到14.67億元,較上年提高1.57億元,增幅11.98%。二是企業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民營企業1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到6351.09億元,比2018年(5844.03億)增長8.68%。2019年,民營企業100強資產規模保持穩定,資產總額達到10043.91億元,較2018年(10056.73億)下降0.13%。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11家,比上年增加2家;超50億元的民營企業有28家,比上年增加7家。企業資產總額突破100億元的有22家,比上年減少4家,資產規模超過50億元的企業有40家,與上年持平,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以1110.55億元的資產總額居於榜首。2019年營業收入和資產雙雙超過百億元的企業共有9家,與2018年持平。三是經營效益持續改善。2019年,民營企業100強實現稅後淨利潤532.33億元,較上年增長了4%。銷售淨利率由上年的8.76%下降到8.38%,下降了0.38個百分點,資產淨利率由上年的5.09%上升到5.3%,增長了0.21個百分點,淨資產收益率由12.90%下降到12.4%,下降了0.5個百分點。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3家,比上年增長2家,其中內蒙古匯能煤電集團有限公司以78.02億元位居首位。四是社會貢獻保持穩定。2019年,民營企業100強社會貢獻不容忽視。從納稅來看,由於減稅降費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民營企業100強納稅448.38億元,較上年下降了3.1%。其中,共有10家企業繳稅超過10億元,較上年減少3家,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以73.75億元居首位。從就業來看,民營企業100強在2019年吸納就業37.89萬人,較上年增長12.23%,在吸納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5.9萬人居首位。
展示新變化,創新能力逐步提升
一是創新能力和品牌建設投入加大。民營企業100強中,投入研發費用的企業有51家,較上年增加5家;研發強度大於3%的企業有17家,較上年增加5家;研發人員佔員工人數比重超過10%的有31家,較上年增加10家。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呼倫貝爾東北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投入位居前三位,分別為8.58億元、5.33億元和4.95億元。截止到2019年底,民營企業100強共擁有國內外專利4076項,較上年增長11.7%,其中國內專利3968項,國外專利108項,平均擁有專利40項,較上年增長3項。二是企業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100強全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89家已推進廠務公開和民主管理,94家企業已形成講法治、講規則、講誠信的企業法治文化,89家已建立健全法律風險控制體系和預警防範機制。民營企業100強重視企業信用建設,94家企業將誠信納入核心經營理念,82家企業納入發展戰略;88家企業已建立守法合規經營制度,77家企業已建立預防財務違規制度,69家企業已建立遵守商業道德制度。
展露新機遇,積極投身國家戰略
2019年,民營企業百強聚焦實業、做精主業,主動參與國家重大戰略,打好「三大攻堅戰」,努力尋求發展新機遇。一是積極參與「三大攻堅戰」。民營企業100強中,有93家企業參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71家企業參與精準脫貧攻堅戰,87家企業參與汙染防治攻堅戰。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採取優化資產結構的企業69家,採取專注實體經濟的企業67家,採取降低財務槓桿、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減少融資成本與債務負擔的企業48家。在精準脫貧方面,主要通過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技術扶貧和公益扶貧等方式參與,企業數量分別為40家、39家、39家和38家。在汙染防治方面,主要採取加快生產設備升級、淘汰高汙染落後產能、減少汙染物排放總量等措施,企業數量分別為75家、47家、45家。二是積極投身國家戰略。民營企業100強中,有55家企業參與了各類國家戰略,其中,54家企業參與鄉村振興,6家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11家企業參與了區域協調發展,其中,參與東北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企業數量分別為6家和4家。
迎接新挑戰,轉型升級仍在路上
2019年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雖然在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還面臨新的挑戰。一是企業規模仍需做大做強。從已發布其他省市區的情況看,內蒙古百強入圍門檻僅為14.67億元,略高於湖南、重慶、廣西、雲南,居5個少數民族地區之首,低於安徽、北京、河北、福建、山西等省市。與東部沿海的江蘇、浙江、山東民營企業百強門檻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二是產業結構有待優化。2019年,民營企業100強有4家企業屬於第一產業,較上年增加2家;有83家企業屬於第二產業,有13家企業屬於第三產業。其中,製造業企業數量為60家,較上年增加7家。從行業入圍企業數量來看,民營企業100強前5大行業分別為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圍繞煤炭、化工、煉焦等行業的企業總數達38家,由資源開發產業獨大向新興產業驅動的轉變,還有很長很艱辛的路要走。三是核心競爭力還需加強。2019年,內蒙古民營企業百強共擁有國內外專利4076項,平均擁有專利數量40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共擁有國內外專利398215項,平均擁有專利數量796項。內蒙古百強民營企業平均擁有專利數量僅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5%。內蒙古民營企業百強擁有國內外商標數量總計13975個,平均擁有商標數量139個。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共擁有國內外商標數量162100個,平均擁有商標數量324個。內蒙古百強民營企業平均擁有國內外商標數量僅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43%。四是地區分布不夠均衡。2019年,民營企業100強分布上呈現出明顯的西強東弱格局,東西部發展極不均衡。鄂爾多斯市一家獨大,入圍企業數量達23家,營業收入總額佔100強的42.7%,資產總額達佔100強的58.58%。;包頭市和烏海市均入圍14家,呼和浩特市入圍10家。呼、包、鄂、烏海四地營業收入總額佔100強的77.57%,資產總額達佔100強的82.46%。
自治區發改委、自治區統計局、內蒙古稅務局、自治區工信廳、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相關領導及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負責人、自治區工商聯執委、各盟市工商聯負責人共400餘人參加發布會。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