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門前是非多」前面一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到?

2020-12-06 關山聽風

「寡婦門前是非多」本是一句完整的俗語,這是下半句,上半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句俗語可以說,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現在的網絡流行「熱詞」的提法,也就一段時間內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的熱門話題。「寡婦門前是非多」中的「寡婦」和「是非」具備了「熱詞」特點,而兩詞相加熱度更高,一直在發燒,歷經千百年,經久不衰。任何地方的「桃色事件」和「緋聞」都符合一部分人的獵奇心理。大到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圈,如前幾年某影星的離婚新聞鋪天蓋地,一段時間都佔據媒體的主要位置,佔據熱搜榜首很長一段時間,力壓當時女排奧運奪冠的新聞;小到一個城市,一個街道或村莊,一個單位,一旦出現「緋聞」,很快就能成為當地人們的熱門話題。一些好管閒事的人,或在空閒時的街談巷語、田間地頭,或在茶餘飯後的閒聊中,都會津津樂道。

舊時代的婦女受封建禮教的束縛,遵從「從一而終」,一女不事二夫的規定,成寡婦之後,要用「守寡」一詞來約束,也就是說婦女死了丈夫以後不能再嫁人,也不能與其它男人發生曖昧之情。這是一種極其殘忍失去人性的禮教制度,然而,人的生理天性和需求不僅只是寡婦有,其他人也同樣也與生俱來。因此,在舊時代,女人一旦成為寡婦,就成了一個地方的聚焦點,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千萬雙眼睛關注,而更多的是各種居心叵測的猜疑和添油加醋,甚至虛構出讓人興奮的故事。

舊時代以社會耕社會為主,而有錢有勢,不事稼穡靠僱工或收租的財主百戶之中難有一戶,大多數的人家都是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一旦死了丈夫,就如同一座房子的頂梁柱斷裂坍塌。然而,一家人的生活還得繼續維持下去,田地裡的農活還得有男人來幹,重活也得請男人來做,而出於一片好心來幫忙的男人亦不乏其人。不管是有婦之夫,還是光棍漢,只要進出寡婦的門,也不管是正人君子,還是心懷不軌之人,總能讓人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而一些寡婦因耐不住寂寞的守寡生活,確實做出一些風流韻事,授人以柄。

這就是舊時代禮教制度下的婦女悲慘命運的縮影。如今的社會,出現丈夫死亡的不幸事情,寡婦不必守寡,有選擇很再嫁的自由,與未婚的男子來往是一種正常的婚戀行為,合理合法,不會有風言風語,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但是,由於中國民間受到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太深,寡婦之門在一定範圍內依然是好事者喜歡關注的方位和易出「是非」之地,寡婦之事也容易成為某些地方的小道消息和熱門話題。

「鰥寡孤獨」這個成語說的是社會中的四種人。「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俗語中點出了舊時代兩種人的生活境況,可以說在人們的閒聊的話題中是一冷一熱。鰥夫門庭冷落自不用說了,生活也變得悽涼,標誌性的就是房頂煙囪裡的炊煙,因家裡沒有婦人的打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煮飲的時間不多,飲煙飄出的機會就少。再說有能力續弦的鰥夫,在舊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中是理所當然的,哪怕來往女人踏破了門檻,也不會有人當風流韻事的是非來講,在那個時代是合理合法的,關鍵是舊時代這情況不可能發生,女人不可能主動上門,只有媒婆上門。把女人娶進門後,房頂煙囪裡的炊煙按時升起,鰥夫就變成了有妻室的人了,塵埃落定後就更沒有人關注了;沒有能力續弦的鰥夫,人們就更加不放在心上。假如這樣的人願意上寡婦的門去尋找機會,那是非之地也是發生在寡婦的門前,寡婦上鰥夫的門,鰥夫的門前是無是非可言,舊時代男人討妾都是名正言順,何況是討老婆。

由此可見,「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半句話,不管是在舊時代,還是放在現在社會,都不容易成為「熱詞」,也上不了「熱搜」版,更不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閒聊時津津樂道的話題。熱門話題人們自然也就持續關注,不是熱門話題,人們就不會關注,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提及。何況「鰥夫房頂炊煙少」只是一種生活場景的真實描述,沒有任何教育意義;而「寡婦門前是非多」明顯帶有警示的作用,也就是告誡那些有妻室的人,少到寡婦家去串門,否則會招惹不必要的非議,具有一定的勸誡意義。

相關焦點

  • 俗語:「寡婦的門前是非多」,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嗎?值得深思
    文/玉濁清「寡婦的門前是非多」大家都知道,它的上半句更現實,卻鮮為人知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古往今來出現多少著名的句子,這些句子有的風雅,有的俗氣,但是它們都蘊含著祖祖輩輩的智慧和經驗,值得人們去仔細思考。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上半句同樣精彩,但卻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想必很多人都曾聽過,但是這句話到底出自哪裡,其實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同樣的精彩,可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 那麼為什麼要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呢?
  • 農村一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上半句更經典,卻很少人知道
    哈嘍,大家好,我是想念,歡迎和想念一起來探尋歷史之迷,今天要說的是農村有一句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上半句更經典,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還有上半句,大家為什麼從來不提
    在古時候的農村,丈夫去世的比較早,女人就會被稱為「寡婦」。有句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了避嫌男人,女人要常年深居在家裡。最令人心寒的是,在封建社會,這樣的女人也不能改嫁,還要一輩子守著貞節牌坊。那「寡婦門前是非多」的上半句是很少有人提的,上一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自古以來男人都不怎會操持家務,做飯更是短板,喪偶的話吃飯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很多時候吃了上頓沒下頓,自然房頂上就很少有炊煙出來了。
  • 「寡婦門前是非多」廣為流傳,它的上半句為何很少被人提及呢?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常為人所知,也常被人提及,而它的上半句卻鮮少有人提及,甚至很多人也不知道其上半句到底是什麼。「寡婦門前是非多」的上半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對仗很工整,」鰥夫「與」寡婦「對應,」房頂「與」門前「對就應,」炊煙少「與」是非多「對應。
  • 眾人皆知「寡婦門前是非多」,卻不知它的上半句更顯悽慘!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在中國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都知道中國的俗語大多數都是兩句的,還有它的上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那麼一直不被人提起的這上半句到底是為何呢?寡婦門前是非多完整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對於後半句「寡婦門前是非多無」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她們只是作為男權社會的附庸品存在罷了。就是放在現在的社會中,許多電視劇對於「寡婦」這一形象的刻畫也都是有著一定的偏頗。
  • 農村老話: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話: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老話,這些老話有的非常有道理,但是有的老話卻不值得人們相信,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老話在以前的時候對於農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不過現在因為生活變好了,人們身上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這就導致很多人每天忙著掙錢,也不重視這些老話了。
  • 常言「寡婦門前是非多」,卻不知還有前半句話,它才是最諷刺的點
    在現代社會中,女子的丈夫逝世後再婚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大家也不會多說什麼,這都是各自的選擇。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可就不一樣了,女子的丈夫逝世後除了一些特殊的人外,一般是要守寡的,不然就會遭到人們的唾棄,特別是在農村中更是如此。
  • 鄉間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房頂炊煙少」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鄰居們經常走動,過去,每當有人建房或操作紅白喜事,每個人都會主動幫忙。就連一日三餐也經常聚在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他們拿著飯碗蹲在家門前的空地上,邊吃邊聊著村裡的大小事。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一些農村的流言蜚語就會傳播開來,經過長時間的經驗,人們會得出一些老話,這句鄉間話是什麼意思:「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房頂炊煙少」?有道理嗎?過去,在農村失去丈夫的婦女被稱為寡婦。在傳統社會,尤其是在農村,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的聲譽是非常重要的。失去丈夫後,農村婦女很少再婚,因此她們不僅要做家務,去田裡幹農活,還要掙錢養家。
  • 「寡婦門前是非多」,上半句才是經典,道盡人性本質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個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很多人都只聽過這一句,卻不知道其實它還有上半句!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經常可以聽到俗語的,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的。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瞧了俗語,雖然可能沒有名人名言那麼高大上,但是它也是比較通俗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參考借鑑的。裡面有很多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上半句才是精華,為何男人從來不提?
    老人們在世上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看人時能夠更仔細。幾千年來,我們老祖宗將歷代的經典故事口口相傳,精簡成句,創造出很多的俗語。過去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寡婦門前是非多」,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句話什麼意思很多人也都理解,但其實這句俗語之前還有半句,可能大家聽得比較少,那前半句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前面這句話叫做「鰥夫房頂炊煙少」,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個字在平常生活中用的比較少,甚至有很多人都不大認識。
  • 世人皆知「寡婦門前是非多」,你知道上聯是什麼嗎?那才是經典
    在古代,寡女的生活確實不易,她們往往被當成是禍害家庭與社會的罪惡之源,寡婦門前成了最敏感的「是非之地」,為了「瓜田李下」之嫌,男性是不得隨意趨近的。在人們的觀念裡,一個沒有老公的女人,自己如果沒有謀生能力,必然要依靠別的男人,這樣的女人,最容易被人佔便宜,也總有這樣那樣的男人,去寡婦門前探頭探腦,看是否有機會揩油,欺負她也沒有丈夫替她出氣.所以就有了寡婦門前是非多的由來。
  • 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上半句和下半句更精彩,卻鮮有人知
    是啊,一個人有理想,無論多少或是多小,一定要勤奮,一定要堅持不懈。那麼今日,有一則俗語「寡婦門前是是非非多」。而變成小寡婦後,她們不但要承擔喪偶的極大痛楚,也有承擔生活和本身的極大工作壓力,也更是由於他們維持生計工作能力弱,再加上大家的猜疑心,求知慾,免不了要造成別人對她私生活的特別關心,進而說三道四,引論競相,這就是說白了的「寡婦門前是是非非多」。
  •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個典故怎麼來的?全句是什麼?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來說說那些對女性桎梏較多的俗語,比如這句「寡婦門前是非多」。實際上,這句話全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其實就是老而無妻的人,也有可能是妻子去世未再婚的人。鰥夫房頂炊煙少,說的就是鰥夫家裡沒有人做飯。可是農村的鰥夫家裡沒有炊煙可能有些悽涼,那出仕的鰥夫呢?
  • 俗話說:「鰥夫屋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是啥原因造成的?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如果沒有親眼見過的話,或許很多人對這句話還不是很了解,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或許以後會更多,畢竟男多女少的事實也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如今在農村最常見的單身漢,大多都是因為家裡比較困難娶不起媳婦,或者是因為自身的原因導致的。在村裡就有一位快50歲的單身漢,他年輕的時候也打算娶妻生子,村裡也有人給他介紹過對象,不過當他在遠處見到女方的時候,就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只好放棄了。
  • 寡婦門前是非多的說法,有什麼來歷
    文/成長新視點寡婦門前是非多的這個說法,源於西漢初年民間發生的一件事。當年,河南雒陽(今河南洛陽)有一個姓張的大戶人家,是當地巨賈,富甲一方,號稱張百萬。他有個獨生兒子,叫張匡,人長得還算周正,就是天生殘疾,是個瘸子。老頭子雖娶了幾房姨太太卻只生女兒,為此,他成了張家的心肝寶貝。
  • 光棍上聯:寡婦門前是非多,不去為好,寡婦對下聯讓他啞口無言
    光棍上聯:寡婦門前是非多,不去為好,寡婦的下聯懟的他啞口無言對聯有很多所謂的「規矩」,寫對聯,不像寫詞,詞不講究對稱,也不想寫散文,只要「形散神不散」就可以,對聯是有一套很完整的,要求嚴格的寫作「規矩」的。
  • 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門前為何沒事?《大清律例》中,就有答案
    俗語有言:「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失去丈夫獨立生活的女人容易引起旁人對她私生活的特別關注,從而被說長道短,引起非議;而死去妻子獨立生活的男人,只是生活孤獨、悽涼,並不會輕易招致世人的負面評議。
  • 民間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半句才是重點,卻被很多人忽視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句,人們經常說的俗語。在古代社會中,男人地位要比女人高,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女人被要求「從一而終」,這意味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就不能再婚,所以也是「寡婦」這樣,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就是這個意思!
  • 農村老話「寡婦門前是非多」上半句十人九不知,你知道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寡婦門前是非多」上半句十人九不知,你知道嗎?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農村老話,這些老話展現了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一些狀態。我們都知道,以前的年代,農村的生活條件很艱苦,甚至有很多人都沒有上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