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
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不是反映這個節氣下很小量的雪。
小雪節氣,我國東南部會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
小雪三侯:
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虹藏不見》【唐】徐敞
迎冬小雪至,應節晚虹藏。 玉氣徒成象,星精不散光。 美人初比色,飛鳥罷呈祥。 石澗收晴影,天津失彩梁。 霏霏空暮雨,杳杳映殘陽。 舒捲應時令,因知聖歷長。
小雪的花侯:
一侯山茶;
二侯寒蘭;
三侯吉祥。
吉祥草【元】王冕
得名良不惡,瀟灑在山房。生意無休息,存心固久長。風霜空自老,蜂蝶為誰忙?歲晚何人問?山空暮雨荒。
小雪時節,天氣寒冷,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心腦血管、胃腸病等疾病。
起居方面,宜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飲食上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如羊肉、牛肉、腰果慄子、山藥、黑芝麻、黑豆等。要持之以恆進行鍛鍊,以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
和小雪有關的古詩詞如下:
1.《夜泊荊溪》(陳羽)
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頭月落溪。
2.《春近四絕句》(黃庭堅)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暉。
年華已伴梅梢晚,春色先從草際歸。
3.《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黃庭堅)
滿城樓觀玉闌幹,小雪晴時不共寒。
潤到竹根肥臘筍,暖開蔬甲助春盤。
眼前多事觀遊少,胸次無憂酒量寬。
聞說壓沙梨己動,會須鞭馬蹋泥看。
4.《初寒》(陸遊)
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
身猶付一歃,名字更須傳?
5.《小雪日戲題絕句》(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
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6.《小雪》(唐·李鹹用)
散漫陰風裡,天涯不可收。
壓松猶未得,撲石暫能留。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7.《小雪》(宋·釋善珍)
雲暗初成霰點微,旋聞蔌蔌灑窗扉。
最愁南北犬驚吠,兼恐北風鴻退飛。
夢錦尚堪裁好句,鬢絲那可織寒衣。
擁爐睡思難撐拄,起喚梅花為解圍。
8.比年十月君初來,梅花破雪迎君開。
——(宋)華嶽《送商府判》節選
9.便有早梅隨早雪,一枝笑看萬花摧。
——(宋)楊萬裡《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節選
10.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節選
11.憶在江南處士家,每從雪裡見橫斜。
——(元)劉崧《出趙村閘為魏鑑題墨梅一首》節選
小雪的鍛鍊小知識:
1.別起太早!謹防心梗!
小雪前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
專家強調,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中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發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天氣寒冷會使人的心率失常、心絞痛,並最終導致心肌梗死等嚴重後果。失常、心絞痛,並最終導致心肌梗死等嚴重後果。
防病對策:
小雪前後,可以稍微晚起一點,睡個懶覺。
另外,一定要注意溫度變化,注意保暖。由於冬天天氣寒冷,老年人血管容易收縮,血液黏稠度比較高,因此一定要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
情緒的波動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因此一定要保持心態平和,避免情緒激動,大喜大悲尤不可取。
2.別運動過量!謹防腦梗
中老年人由於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現硬化,彈性變差,寒冷、勞累、情緒變化都可能使血管突然收縮,導致供血不足,大腦出現缺氧狀況,發生腦出血或腦栓塞,俗稱「中風」。
在小雪節氣,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小雪做好「兩清一補,來年身體壯如虎。
許多人都以為只有夏天才容易上火,其實不然。氣候寒冷的冬季也是上火的「旺季」。
1,清內火:生吃蘿蔔熟吃梨
小雪已是初冬季節,天氣較為寒冷,一些人喜歡吃火鍋等辛辣食物,這些都容易讓人產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火」。為了防止溫熱過度產生「上火」,生蘿蔔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後的蘿蔔則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所以冬季補益的時候適量的吃些蘿蔔,脾胃虛寒的人不能吃生。
另外,小雪後氣溫下降,人們便急著添衣進補,可能還來不及清瀉虛火,就將其包裹在體內了。加上天氣乾燥、霧霾頻發,最容易引起肺火旺盛,出現咽喉幹痛、燥熱咳嗽、痰中帶血等症狀。此時不妨試試吃熟梨。梨具有潤肺清熱、養陰生津等作用,對於燥熱咳嗽型患者,熟吃梨還有止咳的效果。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食療方供大家參考:取大梨1個,蜂蜜60克;將梨挖洞,去梨核,裝入蜂蜜;置於大碗中,隔水蒸熟吃。每日服用1~2次。
2.清抑鬱:多曬太陽、多吃果蔬。
小雪節氣裡,天氣多陰冷晦暗,光照較少,加灰霾不斷,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影響,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人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應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
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傳統醫學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陽氣,特別在冬季,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人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從西醫角度說,陽光能幫助合成5-羥色胺,有利於克服抑鬱。同時,也能藉助外出的機會多與人溝通交流,舒解心結。
適量的吃些香蕉、菠菜等果蔬,也有助於改善情緒。香蕉中含有能夠幫助人腦產生一種叫5-羥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能促使人的心情變得快活;菠菜等深色蔬菜含有較多葉酸,對改善不良情緒也有裨益。
3.補肝腎:按摩太溪多吃黑
小雪後,北風成為常客,天氣寒冷,萬物收藏蟄存。順應節氣變化,要注意滋補肝腎。
《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意為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人體補陰要穴,刺激此穴可以滋陰益腎、壯陽強腰。
位置: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每天按摩下,或者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足,可自行對太溪穴進行按摩,效果更佳,以出現酸脹度為佳。
飲食調養可多吃黑色食物,因其入肝腎二經,具有很好的食補作用,對於怕冷的人,尤其是女性,還可適當吃些核桃。
建議多喝熱湯, 如白菜豆腐湯、羊肉白蘿蔔湯等。
小雪節氣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 每天多睡一小時, 有利於身體的陰陽平衡。
每天晚上可用熱水泡腳, 並按摩足底湧泉穴。
對24節氣保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購買圖書學習一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
祝我們都可以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