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

2020-12-13 棒奔霸

導讀: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也是秋高氣爽出遊的最佳季節。重陽節也被稱為老人節,是尊敬老人的一個節日,在重陽節這一天。對於老人關愛的活動非常的多。在我們村今天早晨就發動了50人一起包餃子。在村口支起來了三口大鍋,村裡或者是鄰村只要是超過60歲的老人,都可以前來吃豬肉大蔥的新鮮餃子。熱熱鬧鬧的一起度過這個重陽節。在農村關於重陽節的俗語也相當的多,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走勢的。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說的準確嗎?

重陽晴,一冬凌:這句俗語說的是如果在重陽節這一天,出現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一派青睞的天氣,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比較的冷,寒冷的冬天不但溫度低,而且出現降水的頻率還很大,低溫導致降水凝結成冰,所謂冰凌,路面溼滑,江河湖泊冰封一片,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天。

對於寒冷的冬天農村老人說是好事,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該冷不冷,不成年景。冬天該冷的時候越冷越好,冬季寒冷的低溫能夠將蟄伏在土壤裡面的害蟲凍死。從而在來年的時候蟲害出現的較少,低溫再加上充沛的降水,能夠給越冬的莊稼很好的水分滋養,也被叫做麥苗蓋上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寒冷多雨雪的冬季對於農業生產是極為有利的。

重陽陰,一冬溫:如果在重陽節這一天,出現了陰雨天氣,那麼在之後的整個冬天,將會比較的暖和。一點都不冷,暖烘烘的冬天來臨,帶來的危害是很直觀的。這樣的天氣對于越冬的莊稼危害很大。乾燥溫暖的冬天,缺少了降水,而且很容易引發蟲害的滋生。對於來年的收穫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會出現歉收的情況出現。

這句老話也是帶有強烈的地域性,只限於局部地區,俗語之中還有其他的此類描述,說法正好跟這句想法,譬如像: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冰。這句老話描述為重陽晴天,那麼這個冬天也是比較暖和的冬季,缺少降水,而重陽節這一天是陰天的話,那麼這個冬天才會比較的冷,整個冬天都會在冰凍之中度過。所以農諺往往具有很強的局域性。並不能作為全面地使用。

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半冬幹:重陽節下不下雨,對於之後的冬季影響很大,這句俗語說的是,如果在重陽節這一天沒有出現降雨,那麼就要看之後的九月十三這一天,如果九月十三或者是重陽節出現降雨,那麼這個冬天將會降水頗豐,是個寒冷的冬季,如果重陽節和九月十三都是大晴天,那麼這個冬季很有可能會是一個比較乾旱的冬季。缺少降水,而且比較的暖和。

今年這個冬天好像與眾不同,諸多的消息說今年將會是60年不遇的冷冬,主要原因是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所以將會出現比較寒冷的冬天,至於是不是冷冬,諸多說法不一,隨著天氣的逐漸變冷,防寒保暖才是最需要注意的,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溫」,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溫」,有道理嗎?這句俗語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都是前人在農耕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已經指導和傳承農事繼續發揚光大。「易經」認為數字「九」是陽數,而九月初九,簡寫成「九九」,而九是陽數,這樣兩個九,就是九重複了,也就是「重陽」雙層陽,最後就演變成「重陽節」了。重陽節這天固定在農曆的九月初九,在古代,農民都是按照農曆紀元,所以都以農曆時間說農事農俗。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農曆九月到,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
    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確切的說他是一種陰陽合曆,是按照月相的變化周期為月的長度,再參考太陽回歸年為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三年一閏」來和回歸年相適應相互平衡。 而進入農曆九月也就離霜降不遠了,在農村人們都說「九月初一霜害人,乍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是什麼意思呢?
  • 「九月九陰一冬溫,九月九晴一冬凌」啥意思?農諺預測今冬冷不冷
    老話說得好,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年秋雨穿上棉。而在湖南最近就是以降雨天氣為主,雨一降下來氣溫也跟著大幅度降低了,現在已經看到有些人穿棉襖了。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他們最關注的是今年冬季的天氣情況,因為這和地裡的莊稼也是息息相關。現在才十月就已經這麼冷了,很多的農民也擔心今年的冬季會很冷。那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呢?我們從農村裡流傳的這些俗語中來找一找答案吧!
  • 關於重陽節諺語內容有哪些 古代節日習俗要記牢
    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京)   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冰(蘇)   重陽無雨一冬晴(蘇、浙、鄂等)   重陽無雨,九月無霜(皖)   重陽無雨,冬至多雨(湘)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贛)
  • 老農說「立冬陰,一冬溫」,專家:厄爾尼諾將至冷暖可期
    王大爺在村裡德高望重,是俗語這方面的「專家」,靠著爛熟於心的俗語的經驗,每年都比別人多打上百斤的糧食,最近他有的悶悶不樂,處於好奇心,與他攀談了起來,他說,前不久重陽一直沒有降雨,地裡的小麥也沒出好苗,如果立冬這天還沒有降雨那麼可能影響收成,這一天也能預測今冬的冷暖!
  • 立冬將至,「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立冬下雨好嗎
    導讀:立冬將至,「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立冬下雨好嗎?已經到10月底了,馬上就要進入11月份了,陽曆11月是進入冬季開始的月份,是老人常說的進入「孟冬」。農曆九月十三,俗話說「九月十三晴,釘鞋掛斷繩」,「九月十三落,釘鞋不離腳」,「重陽不下靠十三,十三不下要冬旱」,可見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與九月十三這幾天的天氣對後期冬季天氣有很大關係。而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是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 俗語:「重陽不下等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幹」為什麼會怎麼說?
    俗語:「重陽不下等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幹」為什麼會怎麼說?一般來說,農曆八月十五日左右是秋分,最早的是八月五日、六日、最晚不過八月二十三日,「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最適宜」這句俗語,小麥幼苗期為7~8天,等到重陽節的時候,小麥只有1號縫紉針那麼大,被稱之為胎苗。如果在8月15日的秋分,到重陽節近一個月的時候,如果這段時間沒有下雨,它的旱情可想而知,農業俗語中常說的「秋旱如刀刮」。
  • 重陽節到來,俗語「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啥意思?
    今天到了我國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重陽節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到來正是我國農曆九月九這天,由於「九九」兩陽數相重,因此被命名為重陽節。重陽節作為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這時候農村很多地方這時候通過祭祀祖先以緬懷,還有重陽賞菊、登高祈福等等。
  • 立冬雨一冬雨,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這天的天氣能預測今冬冷暖旱澇
    今日(2020年11月7日)迎來了24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立冬,預示著秋天正式結束,冬天已經到來。在農村有許多關於立冬的俗語老話,講述立冬這天的天氣對農村老百姓非常重要,因為立冬的天氣能預測今年冬天是冷是暖,是旱是澇。
  • 2017重陽節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諺語 9月28日重陽節農曆幾月幾日
    ­  茱萸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  《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闢邪去災。­  重 陽 諺 語­  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冰。­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
  • 今日立冬,農諺「立冬一日晴,一冬凌」何意?立冬晴天是寒冬嗎?
    在農村中關於立冬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立冬一日晴,一冬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立冬晴天是寒冬的徵兆嗎?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在立冬後會明顯感覺到寒意越來越濃,這是因為立冬後太陽照射的時間會縮短,正午太陽高度將會降低,在加上冬季流行東北風和北風,氣溫也會隨之降低。
  • 立冬將至,老農說「立冬陰,一冬溫」,科學預測今年是暖冬嗎?
    說起來農村關於節氣,老話可傳下來了很多的俗語。就最近的天氣變化村裡人就開始預測今年冬天的冷暖了。在農村,流傳著很多關於立冬的俗語,村裡人認為根據立冬這一天的天氣變化能預測今冬的冷暖,有句俗語就說「立冬晴,一冬凌」,意思就是如果這一天出現晴天,那麼今年冬天會比較冷;「立冬陰,一冬溫」,意思是如果立冬這一天是陰天的話,那麼這個冬天會比較暖;「立冬雨,防爛冬」,意思就是如果立冬有降雨的話,那麼今年冬天會多雨雪,對收成好;「立冬無雨,防旱冬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是啥意思?今年是暖冬嗎?
    因為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所以在農村有著看立冬節氣時的天氣來推測冬季寒冷與否的俗語,比如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會是暖冬,還是冷冬呢? 其實這句俗語總共有兩句話,立冬陰,一冬溫只是前一句,後一句為立冬晴,一冬風,這整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立冬節氣這一天是陰天的話
  • 為啥常說「不怕重陽雨,就怕立冬晴」,暖和點不好嗎?有點懵!
    導讀:為啥常說「不怕重陽雨,就怕立冬晴」,暖和點不好嗎?有點懵!小編村子裡的張大爺熟悉各種俗語,每到什麼節氣到來的時候,他都會說上幾句俗語,仔細一聽還真是挺有道理呢。立冬就是冬天的開始,立冬這一天的天氣狀況也與莊稼收成有分不開的關係,要是這天下雨了,小麥就能舒舒服服過冬了。
  • 農村俗語:「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朋友們真的是這樣嗎?帶著冬天的開始,但是立冬當時的節氣特點跟以後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尤其是農民朋友種地跟養殖業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大部分的地方都是這個說法如果立冬的時候下雨那麼整個冬天雨水都會比較多,而如果立冬的時候是晴天的話那麼整個冬天都會是晴天;北方多點雨水更好些,南方本來就多適量就好了。農村有很多的老話俗語,不知道小夥伴們你們有沒有聽過了?還有留言評論!
  • 立冬快到,農諺「立冬晴,一冬凌」啥意思?今冬是幹冬還是溼冬?
    知道立冬的人都該知道立冬有三候:一候水開始結冰,就不能再用冷水洗頭洗澡;二候地開始結凍,動土難度會增大;三候天上的鳥獸數量就會降低,有一些鳥類會去南方過冬。立冬三候的種種表現都說明,溫度會持續下降,不要再做會影響身體健康的事情。
  • 農村俗語:「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有什麼樣的含義?
    文/玉濁清農村俗語:「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有什麼樣的含義?所以為了讓農作物更好的生長,所以他們會總結出一些天氣變化的情況,很多總結的俗語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被廣為流傳: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其實這句話也比較好理解,不過有些人乍一聽並不理解什麼意思,如果經常在農村生活的話,又經常聽到這樣的詞語的話,那就更容易明白了。
  • 「詩詞鑑賞」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古詩詞裡的重陽節!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在這傳承千年的重陽佳節,人們登高、賞菊、吃糕、插茱萸,歷代文人吟詩賦詞,留下了不少妙語華章,在浩瀚的詩詞海洋裡流光溢彩。
  • 今日重陽,他們請你吃親手做的重陽糕!
    民間素有「重陽須食重陽糕」的說法。這一天,老人們吃上一塊重陽糕,既能借糕祈願「節節高升、百事俱高」,不便登高、佩茱萸的人也能取「糕」字諧音應應景,討個趨吉避兇的好彩頭。   今天,有一個地方充滿了歡聲笑語,那裡的老人們不僅吃上了重陽糕,自己學會了做重陽糕,還把親手做的重陽糕送給其他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