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下文簡稱「條例」)經江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准通過,條例自2020年12月31日起施行。儘管主管部門表示:條例實施後將有幾個月的過渡期,但絲毫不影響這成為南昌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你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言猶在耳,而這次,輪到南昌人成為主角。
除了具體如何分類外,「南昌垃圾分類是否會跟上海一樣引入信用懲戒?」「扔垃圾有時間要求嗎?」「垃圾處理費怎麼交」……以上這些問題,想必很多人也尤為關心,也特別希望有關部門能儘快給出解讀。為此,12月7日,大江網問政江西「問計於民」欄目開闢「『垃圾分類』我有話說」互動話題,徵集網友對新規的建議或疑問。通過集納,記者整理出網友們重點關注的一些問題,並邀請到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解答。
■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沈冠楠/文
分類:應分盡分,將製作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
1.條例規定,生活垃圾分為4類投放,我們家裡有必要準備4類垃圾桶嗎?
答:不做強制要求,但家裡產生的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必須要分開投放。
2.在其他城市垃圾分類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喝一杯奶茶怎麼分」、海鮮(貝殼類、硬蟹類、蝦類)怎麼分等熱點問題,那麼在南昌,以上這些情況應該如何分類呢?
答:當前,南昌市垃圾分類的指導思想是「應分盡分」,我們將製作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發放給廣大市民,並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引導群眾精準正確投放。
3.我們在酒店吃飯,比如說餐盤骨碟什麼的,服務員要換的話,上面的垃圾是不是也要分類收集呢?酒店泔水桶裡什麼都有,這類垃圾又要怎麼處理?
答:需要酒店方面進行二次分揀,分類投放。由獲得特許經營的專業廚餘垃圾處理企業上門回收處理。
投放:分三個時段集中投放,廚餘垃圾需要「破袋」
4.由於垃圾分類督導員的工作有時限,居民丟垃圾是否需要「定時定點」?
答:「定時定點」是肯定要的。未來將會有三個時間段供市民集中投放。具體時間段設定會考慮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作息進行調整和優化。
5.在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中,有溼垃圾需要破袋再投放,南昌雖然沒有乾濕垃圾之分,但是在今後的分類(主要是易腐、廚餘垃圾)中是否也存在破袋這一情況?
答:廚餘垃圾需要「破袋」投放,居民自己在現場破袋,或者由分類督察員幫忙打開袋子進行投放。不過,現在倡導儘量減少或不使用塑料製品(塑膠袋),如果要使用,也建議使用可降解的垃圾袋。我們提倡居民使用可重複利用、環保的布袋、竹籃等進行垃圾收集投放。
運輸、處理:已配備1600餘輛分類運輸垃圾車 分類收集後分類處置
6.分開投放後,垃圾怎麼運走?不同類別的垃圾是否會配套不同的運輸車?
答:南昌市已經配備了1600多輛四種類別的分類垃圾運輸車,並支持在分類投放後進行分類運輸。同時我們將強化日常監督考核,杜絕混裝混運現象。
7.垃圾分類後都去了哪兒?目前南昌垃圾分類收集實現後能否實現分類處理?
答:可回收物通過再生資源流轉系統流轉出去,廚餘垃圾送到廚餘垃圾處理廠處理,其他垃圾送到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有害垃圾則送到有資質的有害垃圾處理企業進行無害處理。
目前南昌擁有一座日處理能力在2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兩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在建設一座300噸/日處理能力的餐廚垃圾處理廠,預計2021年下半年完工;此外,南昌還將對泉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擴能升級,新增日處理能力1200噸,隨著相關設施逐步完善,南昌市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能力,將能滿足市民的日常需求。
配套、督導:每300戶配置一個分類垃圾集中投放亭、一名垃圾分類督導員
8.此前曾有報導,各小區會配備垃圾分類督導員,請問這是什麼性質的工作?如何參與?
答:垃圾分類督導員原則上要求專職,條例實施初期,在每天三個集中投放的時段,督導員將在集中投放點指導市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同時,我們將充分發揮廣大黨員、青年志願者、社工等社會各方面力量,鼓勵他們積極投入到垃圾分類督導員的這項工作中。
9.分類垃圾設備會在小區如何投放?是否有相關投放標準?
答:每300戶配置一個分類垃圾集中投放亭,實施撤桶並點,逐步撤出居民樓道分類投放桶;每300戶配備一個垃圾分類督導員,督導員配備的比例達到1:1.05(即100個集中投放亭配備105個分類督導員)。
處罰:暫時不引入信用懲戒手段
10.條例中提到,對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進行罰款。違反規定後怎麼才能算「拒不改正」?在哪些情況下會給出個人最高500元、企業最高50萬元的處罰?對處罰有異議,是否有複議機制?另外, 執法部門又是哪裡呢?
答:具體還要出臺實施細則,會在下一步《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執法實施細則中進一步明確。後續將組織專家論證,對處罰進行「量化」。此外,執法部門為縣(區)、市二級城市管理執法部門。
11.是否會向上海等地一樣引入信用懲戒手段?
答:暫時不引入信用懲戒手段。但是不排除將來是否會引入,需要視工作進展情況而定。
釋疑:垃圾處理費即「衛生費」 此前一直含在居民水費中,不會增加收費項目
據悉,條例中提到,產生垃圾的單位、家庭和個人應繳垃圾處理費,這讓不少市民產生了疑惑,垃圾處理費是什麼?應該如何繳費?由哪個單位來進行收費?對此,我們也專程向主管部門進行了相應諮詢。
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回復稱:「可能大家都存在一個誤區,其實南昌一直都在收垃圾處理費,就是通常所說的『衛生費』,一直以來,城市管理主管部門委託南昌水業代收這筆費用,就含在居民水費中,只是這次在條例中明確了這項收費」。
其表示,目前的收費形式暫時不會變,也不會增加新的收費項目。
記者手記:做好「分類後」文章
在此次討論中,記者注意到,不少網友提出質疑:「不會出現分開投放再一輛垃圾車運走的情況吧?」對此,主管部門明確回答了將進行分開運輸,不過,這也側面反映出市民們對垃圾分類後一系列工作的關心。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包括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多個環節,任何流程都馬虎不得。前端分類再細緻、執法再嚴格,但如果缺乏暢通、高效的中端清運和末端處置配套系統,都會帶來「1+1<0」的尷尬局面。如何做到前端分類、中端運輸、末端處置以及資源回收等無縫暢通銜接,做好「分類」後資源回收、產業延伸、實現良性循環等工作,將「拾荒」轉為「造富」,都將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一項重大考驗,也關係到這場垃圾分類「持久戰」的最終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