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曹阿民:推進投靠子女城市非戶籍老人的養老服務

2020-12-03 澎湃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曹阿民:推進投靠子女城市非戶籍老人的養老服務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欒曉娜 通訊員 殷志敏

2020-05-20 11:58 來源:澎湃新聞

「今年提交三件提案,兩件都和養老相關,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的照護問題,亟需全社會的關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學院副院長曹阿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54億人,65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76億人。其中,失能老人已達4000萬人,完全失能老人超過1000萬,對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帶來新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學院副院長曹阿民 本文圖均為民盟上海市委 供圖

「一人失智失能,全家焦慮不安。」曹阿民說,這兩年,他跑了很多地方,包括上海郊區及江蘇農村地區,經過充分調研,他深深感到失智失能老人照護問題已經成為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缺口和短板。

在曹阿民看來,這些老人需要更多專業化、有溫度的24小時專人護理,而現在的倒金字塔型家庭成員結構下,年輕的晚輩需要上學、上班,大多家庭只能是老年人甚至高齡老人護理失智失能的老人,而照護老人本身也要承受體力和精神的兩面煎熬。在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中,失智失能老人最需要專業康養機構進行託底性支撐。

為此,他提出了多項建議,如:加大對失智失能老人養老照護體系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研究逐步將失智失能老人納入普惠性、專業化養老照護機構的可行性;考慮增設相關制度,方便獨生子女在年邁父母突發疾病時,可請假陪同就醫和照護;推進投靠子女的城市非戶籍常住老年人的養老服務政策創新等。

「農村養老供需矛盾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通過對上海松江區「幸福老人村」的養老新模式調研,曹阿民還提出了將為老服務納入鄉村振興規劃的建議。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城市遠郊鄉村地區的年輕一代已經遷移常住城鎮,農村地區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多數鄉村老年人與子女長期聚少離多,留守老年人已佔農村地區人口相當比例。

目前,鄉村地區的養老設施一般集中於行政鎮,主要服務對象是鎮周邊的五保老人。由於傳統習俗,鄉村老人不願離家去鄉鎮養老院,子女也不願意年邁的父母進養老院。為了緩解農村養老供需矛盾,需要探索滿足鄉村老年人在不離家、不離土、不離鄉、不離親的情況下,提供專業養老照護供給新模式。

幸福老人村為何會取得成功,並受到廣泛關注?曹阿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其還原和延續了農村老年人熟悉的生活方式,著力將慈善公益、傳統文化與生態養老相結合,賦予農村養老成為實踐人與鄉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內涵。

為此,曹阿民建議相關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快為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將為老服務與照護新供給納入鄉村振興規劃中,加大都市遠郊和鄉村地區公建民營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多接地氣,深入基層,了解百姓實際需求,提出務實建議。」曹阿民表示,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人文關懷。我今年的這兩件提案,就是希望每位老人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全國兩會,政協委員,建議

相關推薦

評論(65)

相關焦點

  • 老人投靠天津戶籍子女 符合條件可落戶
    記者從市政府有關部門獲悉,為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做好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本市制定了《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外地戶籍老年人投靠本市戶籍子女,實行落戶的具體條件。現在,人們的工作流動性大,背井離鄉在天津打拼的中、青年人有不少。很多在天津安頓下來的子女願意接父母來同住。那麼,外地戶籍的老人,能否落戶到天津,享受與天津老人同等的待遇呢?
  • 湖南省政協委員王政 加快養老產業發展
    人民論壇網1月14日訊 1月9日,在今年的湖南「兩會」上,湖南省政協委員王政向大會提出建議,要加快養老產業發展,健全規範產業發展機制、建立完善優惠扶持政策、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
  • 全國政協委員: 二級及以下醫院轉型健康養老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黃改榮關注的是公共衛生服務、健康養老等方面的話題。昨日,她接受記者採訪,就加強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速二級及以下醫院轉型助力養老事業發展等提出建議。
  • 養老提案成為今年荊州兩會上政協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 荊州廣電新媒體
    、全國平均水平。與養老相關的提案成為今年荊州兩會上政協委員熱議的焦點。隨著荊州市老年人所佔比重越來越大,空巢老人逐年增加,大多數老年人最終會選擇養老院。據統計,目前,荊州市有各類養老機構1404個,其中城市公辦養老機構13個,城市民辦養老機構40個,農村福利院107個。市政協委員鄒紅豔通過走訪調研發現,一些養老機構運營情況並不樂觀。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養老服務?
    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60歲以上戶籍老人約315萬,佔總人口的23.4%,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二位。預計到2040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到600多萬峰值,佔總人口的1/3,且將持續高位保持幾十年。這是記者從北京市政協7月20日召開的「推進北京市養老服務供給協商懇談會」上了解到的。「養老課題是北京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持續多年的『連續劇』。」
  • 全國政協委員王階:「醫養結合」應結合中醫藥特色
    全國政協委員王階。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7日電(人民政協報記者 李木元)「沒有醫療服務的養老是不完善的養老。因為人老了,除了衣食住行,最需要的就是照料和醫療護理,這就需要『醫養結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醫藥具有「簡、便、驗、廉」的優勢,應制定政策鼓勵「醫養結合」機構普及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降低老年人的看病就醫負擔。我國老齡化有幾個特點,其中之一就是未富先老。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相關數據,我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達到2362元。
  • 打通梗阻 加快實施 政協委員熱議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健康中國戰略呼喚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人社部於2016年6月在全國15個城市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在試點基礎上,在全國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呼聲漸高。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浙江省委會主委蔡秀軍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只有建立我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完善健康中國省級評價體系,才能標本兼顧,推動健康中國進一步發展。」
  • 關於「老」問題,政協委員一語道出關鍵所在...
    關於「老」問題,政協委員一語道出關鍵所在......「目前,廣州市的養老照護面臨著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與供給不足的供需矛盾和服務品質提升的問題。」2020年12月27日,在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第十期民生實事協商平臺上,市政協委員張嘉默一語道出關鍵所在。
  • 推進「四個全面」信心滿溢心田——駐川全國政協委員參會側記
    推進「四個全面」信心滿溢心田——駐川全國政協委員參會側記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唐偉薦 鍾振宇    瑞雪後的北京,已是連續多個晴天。
  • 張海迪委員:讓殘疾老人生活得有尊嚴有幸福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2日電 (人民政協報記者 李木元 )3月11日11:40,小組討論會結束,會場還剩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一人在接受記者採訪,主題是殘疾人的養老。
  • ——全國政協「推進安寧療護工作」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4月21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的第49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座談會主題為「推進安寧療護工作」。18位來自相關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共同為「推進安寧療護工作」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李秀華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於去年8月赴鄭州調研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其實,這既是調研組此行達成的共識,也是推進安寧療護發展的重要意義所在。
  •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主席葉明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主席葉明   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主席葉明在京接受專訪。
  • 全國敬老月:探訪中山百歲老人,關注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今年10月是全國第11個「敬老月」,「弘揚養老孝老敬老傳統,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會」成為今年「敬老月」的主題,為深入了解百歲老人及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中山市政府帶隊深入到養老機構調研及慰問百歲老人。這主要指以各級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等為服務主體,以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社會交往等為主要內容,依照老人病情發展的現實狀況,靈活地提供急救服務和技術幫扶,集養老、醫療、康復於一體的新型養老模式。
  • ...市調研檢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以及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情況
    2020年11月19日-20日,省民政廳聶元松副廳長一行5人赴雲浮市調研檢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以及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情況。聶元松強調,要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圍繞全國農村養老服務推進會議部署的「五項重點任務」,以滿足農村養老和基本養老需求為著力點,不斷深化創新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聚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 武漢市長與政協委員協商座談,委員們搶話筒為城市發展建言
    委員們舉手發言昨日下午,武漢市市長周先旺與政協委員協商座談會舉行。3個小時的座談會,36位政協委員發言。在自由發言環節,委員們紛紛舉手示意,「搶」話筒發言。他們就推動武漢市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武漢、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城市軟實力等建言獻策。針對委員們的建議,周先旺一一予以了回應。
  • 政協委員:「幹部送子女出國是公民權利」
    記者 黃慶明 綜合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青年報報導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宗立成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幹部子女。他認為,把子女送到國外去,不要考慮是不是官員,因為公民的權利都是平等的,「因為他是一個官員,把子女送出國了,就要受到非議,這是不公平的」。
  • 全國政協委員李瑛:用「心」深入基層 傾聽民聲民意
    天津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市監察委特聘監察員……一個個社會職務的光環下是李瑛忙碌的身影,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她的日程排得很滿,但是,演出任務再重,她也從未忘記自己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的責任和擔當。 多年來,李瑛堅持利用深入基層演出的機會與群眾話家常、問冷暖、聽呼聲,了解社情民意。
  • 全國政協委員印順:作為佛教工作者,要用實際行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5月24日,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就《政府工作報告》展開了小組討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印順在分組討論中發言,與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政府要加大資金扶持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印順繼續聚焦民生熱點問題,帶來了「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推動中醫院發展」等提案。「近幾年來,各地做了一些智慧養老的有益探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 南海區區長督辦政協重點提案 解決「養老憂慮」構築「幸福之城」
    顧耀輝表示,南海將研究創新養老方式和養老模式,並進一步完善養老體系。   民生熱點:養老問題備受關注   日前,南海在四年內三度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構築幸福之城,南海一直在努力奔跑、奮力前行。會上,顧耀輝坦言:「客觀地講,我們還存在差距。
  • 建言獻策,聽政協委員怎麼說
    政協委員張杰代表民革銀川市委會發言時建議,要立足我市優質果蔬、釀酒葡萄、養生枸杞、適水產業、花卉種植等特色產業基礎,重點打造幾個特色農產品基地,逐漸形成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區。同時,推進農業特色產業和休閒農業深度融合,利用「旅遊+」「生態+」,多功能開發農業,積極探索特色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推動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