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質量參差不齊,培養觀眾為先 新年音樂會「軋鬧猛」,消費的就是情調
今年由彼得·阿爾特裡克特執棒的捷克愛樂樂團是上海的老朋友了
不知從何時起,辭舊迎新之際聽一場新年音樂會,就像聖誕節吃一頓價格不菲的聖誕大餐,成了申城市民「軋鬧猛」的一樁樂事。「施特勞斯」、「圓舞曲」、「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但凡票面印上這些關鍵詞,就成了迎新佳品。是誰在消費這些音樂會?而參差不齊的質量,又該如何挑選?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新年音樂會與傳統的古典音樂會不同,與其挑剔音調,不如享受情調,「只有讓更多專業院團以輕鬆的方式與觀眾見面,來年才會有更多的觀眾走進劇場」。
世界名團也來分羹 各大劇場各出奇招
今年新年音樂會大軍中,最大牌的要數捷克愛樂樂團了,作為樂界公認的十大交響樂團之一,創始於1894年的捷克愛樂算是上海樂迷的老朋友了。12月29日,樂團將在彼得·阿爾特裡克特的執棒下,四度登臺東藝,曲目方面也頗費心思,斯美塔那《三首歌曲》、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最著名的第一、三、五首)、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等,其中不乏觀眾只熟悉旋律而不知曲名、更沒聽過現場演奏的作品;而有著捷克第二國歌之稱的《沃爾塔瓦河》,則將帶領觀眾領略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式那樣的慶典氣氛。
2004年創辦新年音樂會之初,上海音樂廳便將「跨年」作為自己的特色,19:30、22:30兩場「流水席」,讓更多樂迷在樂聲中迎接新年,尤其是22:30的「跨年場」更是受到追捧,上海音樂廳工作人員介紹,「跨年場,臺上臺下共同倒計時,還安排了抽獎環節,氣氛很High,有觀眾特別表示,想買跨年場新年音樂會」。今年12月31日,已連續11年在上海音樂廳與觀眾共度新年的維也納約翰·施特勞斯樂團將延續傳統,帶來純正的圓舞曲之聲。此外,在南廳舉辦的「新年音樂會舞會」上,觀眾聽著輕鬆歡快的施特勞斯家族圓舞曲,手挽舞伴,跟著節拍,翩翩起舞,忘掉煩瑣心事,迎接新年。
作為本土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今年將一改以往演繹管弦樂作品的「傳統」,於12月31日在上交音樂廳首度以「歌劇經典」的方式全新呈現新年音樂會,帶來「視聽新象」,選取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同樣主打本土牌的,還有上海大劇院。12月30、31日,上海大劇院將攜手上海歌劇院的藝術家們,與美國指揮家、馬賽歌劇院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勞倫斯·福斯特,法國女高音伊莎貝爾·卡爾一起帶來兩場雙料音樂會,一臺輕快的施特勞斯作品專場以及一個恢宏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夜。此外,1月3、4日,由義大利指揮家安立克·馬佐拉執棒,成立於1900年的維也納交響樂團將以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作品,為滬上觀眾帶來古典音樂之都維也納歡欣的新年氛圍。
演出扎堆質量難保 享受歡樂洋氣就好
今年申城的新年音樂會遠不止上述這些。記者粗略統計,僅12月29日-1月4日,上海大劇院、東方藝術中心、上海音樂廳、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這4家滬上主要劇場,被冠以「新年」之名的音樂會就有18場,東藝更是從12月27日-1月10日每天一場「新年音樂會」,儘管其中有不少是租場項目,但古典音樂會新年檔的火爆毋庸置疑。若這18場演出,每場有7成上座率(註:4家劇院座位總數近6000個),那麼就將有約7萬多樂迷在短短7天內,受到高雅藝術的薰陶,更不論大寧劇院、保利大劇院、城市劇院等區域性劇場吸引到的諸多居民了。
這火爆的市場背後,是誰在消費這些古典音樂會?如此多的音樂會,除了一些劇場自辦項目外,租場項目中常常可見一些「山寨團」來打醬油,質量如何保證?對此,樂評人顧超表示,新年音樂會與一般的音樂會不同,它可以是面向專業樂迷的,但更可以面向廣大的普通觀眾,「新年音樂會的曲目通常比較歡快,大家耳熟能詳,因此是一個很好的與家人共同慶祝新年的方式。上海人對西洋文化的接受程度比較高,而元旦和春節又有所不同,因此在辭舊迎新之際聽一場新年音樂會,有時候只不過是一種『洋氣』的消費方式而已」。所以,他認為,不需要去糾結演出的品質到底有多高,新年音樂會不過是一種文化消費方式,「就像你去吃一頓下午茶,看重的是氛圍、情調以及相伴的人,新年音樂會就是一種享受歡樂氣氛的方式,只要音樂能帶來快樂,團的質量並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更重要的是,古典音樂的培養是階梯式的,「只有讓更多專業院團以輕鬆的方式與觀眾見面,來年才會有更多的觀眾走進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