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縣城:我們是農村之頭,卻也是大城市之尾

2020-12-10 新周刊

中國的大城市充滿複雜性,用一個更具褒義的說法叫「多元化」。在都市感不斷「下沉」到縣城的同時,縣城風也席捲都市。

文/馮嘉安

「縣城算不算城市?」還真有人在網絡論壇裡拋出過這樣的問題。提問者估計是一位縣城人,急需求證自己「非農村」的身份。

可「非農村」的縣城就一定是城市嗎?有網友給出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回覆:「縣城處於尷尬境地,就像一隻蝙蝠,非鳥非獸。準確地說,縣城是城市之尾、農村之頭,位置在城鄉結合部或城鄉過渡地帶上,亦城亦鄉,非城非鄉,縣城可以算是『準城市』。」

當縣城人在都市最熱鬧的商業街吃著麥肯基的炸雞、喝著星發克的咖啡、買到阿迪王的跑鞋時,他們的感覺是:我已經是城裡人了。縣城有著和幾十公裡外的農村截然不同的生活,這裡沒有耕作,沒有以村為基本單位的生活環境,入夜以後有的是KTV、迪斯科的歌舞昇平,而不是村裡寧靜的蟲鳴蛙聲。可是,縣城和幾十公裡外的城市也截然不同,縣城總是試圖趕上城市的發展步伐,總希望直接複製城市那套時髦洋氣的生活方式,然後粘貼到自己的城鎮空間中。不過最終的結果卻是:對城市的追趕,縣城跟不上;對城市的模仿,縣城同樣也學不像。

相對城市來說,縣城很小。小小的縣城希望濃縮大城市的生活,結果一切都變得很魔幻。知乎作者「居士說」就認為,縣城和大城市最顯著的區別,就在於縣城的圈子很小,關係網也很小。小到什麼程度呢?打開區電視臺看本地新聞,上面從主持人到記者,再到新聞裡出現的領導(在縣城,科級幹部就能稱「領導」),甚至包括拍廣告的演員,都是我爸媽的熟人。他們可以從頭吐槽到尾,比如拍糖果廣告那個小蘿莉是你族叔家的孩子,現在電視上講話的人是我剛工作時的上司,新聞裡這個村就是咱老家旁邊那個……

近幾年,很多行業都在大談「渠道下沉」,遠離競爭飽和的大城市,轉戰縣城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縣城迎來了大城市下沉來的院線、購物中心、4S店以及各種產品,縣城生活得到了一次大升級,縣城在往城市靠攏的進程中又靠近了一些。

不過,縣城無論膨脹到何種地步,都肯定不會像閻連科的《炸裂志》裡所描述的那樣,由幾萬人的小縣城「炸裂」成幾百萬人的超級大都市。即使吃上了麥當勞、肯德基,喝上了星巴克,買到了阿迪達斯,縣城的生活依然慢條斯理、優哉遊哉地在熟人堆裡面打轉。

小小的縣城裡,為何總能飄來鳳凰傳奇的歌聲?為什麼《搖擺哥》《傷不起》《終於你做了別人的小三》這樣的歌曲能在縣城裡吃香走紅?以《傷不起》和《QQ 愛》聞名樂壇的歌手王麟就表示:「無論哪座城市都有我的歌聲,我就是要一路殺過三線城鎮的人民廣場、吹洗剪理髮店、『樣樣一元』的兩元店,然後攻佔下整個華人版圖。另外補充一點,不僅是縣城,我在北京三裡屯、王府井也經常聽到這樣的歌曲。」

中國的大城市充滿複雜性,用一個更具褒義的說法叫「多元化」。新的、舊的、洋的、土的都能在大城市裡生根。縣城風不算舊,也不算土,卻正如縣城的位置一樣,夾雜在城市與鄉村中間。就像風靡全國的縣城風神曲,有著都市流行曲的形式,更兼具濃鬱的農業重金屬味道。

本來在縣城路口開理髮店的老王,是一把剪殺馬特的好手,到了大城市的美髮沙龍後,他搖身一變成了「Tony總監」,上班時聽著格萊美最新金曲,為開保時捷去上班的LV女做髮型。每當他下班後開著電動車穿梭在燈紅酒綠的大城市,最後轉入滿地儘是沙縣小吃、蘭州拉麵和麻辣燙的城中村時,一切又回到了熟悉的模樣,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縣城。

都市感和縣城風的邊界是模糊的。大城市裡熙熙攘攘,無論是外來者還是本地人,都同時浸潤在不同風格中並相互影響著。從前,兩者之間總會比出優劣,正如縣城風在北京人看來是「地方文化」,在上海人看來「土得掉渣」,在廣州人看來「好撈」,如今,縣城風已經逐漸脫離「亞文化」的身份,成為多元文化的其中一種。

「新區在城外田野開發,矗立起嶄新高樓,大多是政府和機關單位。老城區落魄困頓,人口密集,市井氣濃厚。居民樓陽臺堆滿生活雜物,晾曬各式衣服,擺放凋謝的植物。泥地街道,老人把嬰兒放在竹製推車中,在汽車開過的飛揚塵土裡走動。婦女穿著睡衣提著塑膠袋購買食物回來,頭髮沒有梳理,臉色晦暗。男子在路邊修理鋪汙水旁邊昏昏欲睡。」

安妮寶貝在《春宴》中的這段話,清晰地勾勒出城市與縣城彼此發展過程中錯綜複雜的關係:城市新區的膨脹,必然伴隨著老城區的荒蕪與沒落。也許有一天,那些終將被視為都市附庸的縣城,只能仰望並模仿著城市。城市的領土擴張、行政變更及自我革新,終將催生出更多的新城區和老城區,從而不斷更新著對「城市」和「縣城」的各自定義,也不斷調試和變換著「城市」與「縣城」打量彼此的姿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在頭凍死耕牛,冬在尾倒春寒」,在理?今年冬在哪?
    導讀:農村俗語「冬在頭凍死耕牛,冬在尾倒春寒」,在理?今年冬在哪?隨著節氣的更迭,天氣變得愈來愈冷,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也終將到來,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寒冷的氣溫也被叫做:大寒小寒,凍死老漢,農村關於冬至的俗語向來都有很多,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冬在頭凍死耕牛,冬在尾倒春寒」,說的有道理嗎?
  • 在縣城買房卻去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怎麼想的?這是不聰明的決定
    什麼時候,我們也要關心關心縣城的房子了,縣城房價「無緣無故」的漲了那麼多,才是讓縣城老百姓所感到不理解的。一個人均工資收入不到3000的城市,房價卻七八千了,縣城樓市的泡沫才是真的大。然而,在縣城買房的年輕人卻還有很多。不少學歷不高,沒有讀過大學的年輕人,也會努力在縣城買一套房,這在農村父母眼中,算得上是比較好的條件了。
  • 農村老話愛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原來是這樣的含義
    農村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春節將至又到了忙碌的時刻,在農村臘月一到就開始準備過年的各類事宜,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大寒都是節,大年越臨近,年尾的臨近,過年不但是過節,也是一年的工作總結,這類工作總結不單單在局限於某個工作,而是包羅萬象囊括所有家庭,年前年後在民間的說法和忌諱 ,在過年多時候確實有很多的講究,其實也是對於來年美好生活期盼,很多的規矩和講究都是流傳很久,在民間頗為流行
  • 縣城也是城,居民多是農村人
    再看我們農村的十歲左右就開始力所能及的幹活,撿豬糞、挑野萊、打柴放牛割谷抱麥子…,趕農忙,學校放假專門回家幹活,常常一身灰塵泥兩腿,皮膚被太陽曬得黑的發光。偶爾飄過一城裡人,悠閒自在,白幹白淨,穿著涼鞋還配著絲襪。連羨慕的勇氣都沒有了。再後來大一點,知道了城裡人是怎麼一回事了,進城於是成了很多人的目標,城裡吃商品糧。城裡幹活叫上班,下班之後亨輕閒。
  • 農村年俗順口溜:「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過年期間有啥禁忌?
    文/惜談農村年俗順口溜:「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過年期間有啥禁忌?都說農村的年味更足,可不是因為農村人一家人口多,生活得更擁擠,而是由於在農村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過年習俗。農村的小孩子們,可是從小背著各種年俗順口溜長大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那大家知道這句話所講的是什麼意思嗎?這句順口溜中所說的,臘月跟正月,當然就是指的過年期間的這段日子,忌指的就是某種禁忌,也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做的事情。頭和尾指的就是臘月的後半段時間、正月的前半段時間。
  • 山東一「令人尷尬」的縣城,名字常被人念錯,有「魯南糧倉」之稱
    而山東主要的經濟發展都在沿海地區,雖然拉高了整體的經濟發展,但是使之境內的發展不盡人意。山東臨沂,就是這麼一座位於山東東南部的城市,只有東部一部分沿海。臨沂在山東境內名氣不是很大,但是也有自身的發展優勢,這幾年也是常常活躍在大家的視野當中。而境內的這一個縣城,卻是有著「魯南糧倉」的稱號,很是給力,但是其縣城名字卻屬實令人尷尬。
  • 等我們老了到底去哪裡生活好,呆在大城市還是回到鄉村小縣城?
    想想也沒有什麼節日,回什麼家呢,他告訴我,他在我們縣城託人看好了一個房子,要回去辦理購房手續。原來他計劃提前準備好一套房子,以後老了回去,在那裡養老,那裡有比較多的同學和朋友,空氣也較好,或許為老了打算落葉歸根吧。我們在外都已經快二十年了,而他不到四十歲早早就規劃退休後的生活呀,心裡有點為他震驚,把路想得好遠。
  • 中國省內一個尷尬的城市,明明是第二大城市,卻經濟排全省倒數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也逐漸由「溫飽型」過渡到「小康型」,才會使得我們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好,發展生產,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的需要。談到每個省的第二大城市,毫無疑問,經濟是一流的,不然怎麼好意思當省內第二大城市,但是,儘管是該省的第二大城市,但經濟卻是該省的最後一個,這就是大同市。大同市隸屬於山西省,位於晉冀蒙三個省的交匯處,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此外,大同是山西省農村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連車牌都是「晉B」。
  • 農村俗語:鱔不吃頭,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
    生活在我國江南水鄉的農民都知道,吃黃鱔的時候要去頭,吃田螺的時候要剪尾。這是幾千年以來,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日常生活當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形成的水鄉農民的飲食生活習慣,而傳承下來的一句農村俗語。現在農村很多青年人只知道吃黃鱔的時候不吃頭,吃田螺的時候要剪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都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農村關於吃黃鱔頭和吃田螺尾,都存在很多的傳說。這些傳說雖然不可信,但說明了一點,黃鱔頭和田螺尾在過去古代都認為是不能吃的。
  • 生活在小縣城是一種什麼體驗
    生活在小縣城是一種什麼體驗,這近乎是一個完美的知乎體提問。坦白的講,筆者並沒有真正在小縣城中生活過,筆者出生在農村,大學畢業以後也遠走他鄉謀生。先說非常喜歡小縣城生活的同學吧,為何這樣子,還是為了避免一個誤會,好像寫這類在小縣城生活體驗的文章,似乎都戴著有色眼睛。小縣城,規模化較小的城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話是肯定沒有錯的,該有的行政單位都有,各種公共設施、資源相比於農村來說,也是高度集中。
  • 四線城市或小縣城的房子還能下手投資嗎?
    來源:銀行信息港      時間:2020-10-16 14:54:54 最近幾年,各地小縣城房價也是跟風追漲,很多城市由原來的二三千元/平米,漲到了七八千元/平米,這讓當地居民直呼買不起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臘月忌尾:臘月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老人還常常把臘月叫做「歲尾」,作為結尾的一個月份,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臘月的講究,人們認為,有些事情在進入到臘月後就不能再做,只有平平安安地將這一年送走,我們才會順順利利迎接新的一年,那麼臘月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 發尾也可以像小翅膀般靈動,「短髮尷尬期」發尾外翻的髮型很減齡
    導讀:有的人心血來潮剪了短髮,但是到了最尷尬的是,洗頭髮非常凌亂,特別的揪心,這也是很多美女,最懼怕的名詞之一,不長不短的頭髮,要花一百倍的心思去管理他,一不小心就會非常的醜,對於這種頭髮半長不短的時候,有一款髮型最適合這事,最近霓虹國特別流行的髮型,不僅解決了短髮尷尬期發尾亂翹的問題
  • 農村老人說「臘月怕尾,正月忌頭」,那到底害怕忌諱什麼?
    進入12月份後,眼瞅著小年就要到了,農民工開始一年一度的返鄉高潮,回到農村的農民開始購物,準備為過年做準備,因為春節是我國萬家團圓的傳統節日,大家都很重視這個節日,無論天南海北的,都要回鄉團聚,可是農村老人說『臘月怕尾,正月怕頭』,那到底是害怕什麼,又忌諱什麼呢?
  • 當歸頭和當歸尾有什麼區別 當歸頭和當歸尾的區別
    當歸有當歸頭、當歸尾之分,它們的藥效也是不一樣的。那麼,當歸頭和當歸尾有什麼區別呢?當歸頭和當歸尾有什麼區別  一、外形不同  當歸頭是當歸的根頭,直徑約為1.5當歸頭有具環紋上端部分比較圓鈍,並且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當歸尾是當歸的支根,直徑約0.3-1釐米,上粗下細外形比較扭曲,當歸尾有有少數鬚根的痕跡。二、藥效不同  當歸頭比較擅長補血,當歸頭具有補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一把多用於治療由於氣血虧虛所導致的頭暈、頭痛、月經延期量少、痛經、腸燥便秘等症狀。
  • 農民到底是在農村蓋房子,還是在縣城或者是城市買房?答案很簡單
    文/隨風飄散農民到底是在農村蓋房子,還是在縣城或者是城市買房?答案很簡單現在很多人生活都變得非常好,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住以前的老房子了,紛紛都蓋起來二層小洋樓,生活的非常好,於是有些農民就認為自己的房子也是非常不錯,完全沒有必要到城市裡購買房子,但是對於這個想法也有很多農民人不贊同,他們認為自己的房子再好又怎樣,還不是沒有成為城市人。
  • 臘月到了,農村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何忌諱和講究?
    臘月到了,農村「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哪些忌諱和講究?農村經歷了幾千年的文明歷史文化發展過程,沉澱積累了許許多多風俗習慣的人文元素。這些過年的風俗習慣,即過年的講究和忌諱,是農村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所有人樂意遵循的風俗習慣。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們留下來的一句俗語老話,這也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一個總結,而其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天來給各位粗淺的分析一下:黃鱔不吃頭: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比較喜吃腐肉,更加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
    農村過年,講究很多。老人常說的「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其實說的就是臘月底到正月裡,需要忌諱的一些民俗講究,要遵守。那麼,都有啥講究呢?一、結婚閨女小年前回婆家膠東有出嫁閨女不踩娘家「塵」的習俗。老輩子家裡弟兄姊妹幾個,總覺得兒子才是傳宗接代的根兒,閨女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
  • 農村過年,老人會說:「正月忌頭,臘月忌尾」,其中有什麼講究?
    文|安聯農村過年,老人會說:「正月忌頭、臘月忌尾」,其中有什麼講究?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文化,這些不同的語言或許成為了許多國家人們之間交流的柵欄。讓每個國家的都看起來十分的不同。俗語就是我們國家有的東西,但在它又以其他形勢存在於其他國家。它是我們先人們,對生活規律和人生哲理的總結,其中還有著一些人們認同的規則。每到新的一年即將來到的時候,那可以說是全球人們都十分期盼的節日。在這種十分有重大意義的節日,都會有著十分多的講究。在我們春節前後的臘月與正月,我們也有著十分多的講究。農村過年老人會說:「正月忌頭,臘月忌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