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治水的「武平經驗」 ——象洞溪養殖業汙染整治紀實

2020-12-06 東南網

記者 石芳 通訊員 茂富 發祥 春華 進發

去年,武平把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當作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拉開「百日會戰」序幕,並於當年9月讓象洞溪流域7個村實現成為「無豬村」,並通過「拆、轉、治、清、管」多措並舉,讓象洞溪流域提前三年達到三類水質目標,完成象洞十年治汙路上裡程碑式任務,為各地生態治水提供了經驗。

為全面鞏固整治成果,今年2月20日,武平啟動象洞新一輪「百日攻堅」行動,涉及巖前、十方兩鎮。截至3月31日,累計籤訂關閉拆除協議673戶,拆除和關閉87多戶面積2萬多平方米。

生態補償:探索「共擔共享共治」

去年3月21日,財政部、環保部在我市聯合召開部分省份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工作推進會,閩粵兩省籤署了汀江-韓江流域水環境補償協議。此次籤署的跨省生態補償協議創新採用雙指標考核,既考核汙染物濃度,又考核水質達標率,同時實行「雙向補償」原則。

汀江水質直接關乎閩粵1000多萬人的用水安全。兩省籤署協議後,給汀江流域治理注入了新動力,也在探索「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機制中投石問路。

象洞溪總長14.5公裡,屬汀江松源河水系上遊。受生豬養殖業汙染影響,曾讓象洞人引以為傲的清澈象洞溪,變成一江汙水……以至於象洞被環保部掛牌督辦,前幾輪整治效果甚微。去年4月15日,武平召開生態環保攻堅戰役暨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行動誓師大會。4月25日,由260名黨員幹部組成的「百日會戰」工作組抵達象洞鎮,打響「翻身之戰、希望之戰」。

拆轉並舉:一業關停百業興

「大部分養殖戶已習慣了生豬養殖模式,雖然政府整治力度越來越大,部分養殖戶思想上有改變,但真正要拆豬舍,還是有丟了飯碗的感覺。」象洞新崗村黨支部書記何德忠說。

面對養殖戶轉產轉型的種種顧慮,何德忠多方掌握信息,帶頭種起了20多畝百香果,當年盈利14萬元。今年擴大種植規模至100畝,並在果園養殖雞、鴨、鵝,增加收入。「只有改變唯有養豬才能生存的觀念,農戶就會自己走出發展新模式。」

62歲的新崗村貧困戶何榮輝,去年率先拆除豬舍。面對一家4口的生計,何榮輝著手種植花卉10餘畝。在政府的幫助下,克服技術、資金等重重困難,種活了2000多棵青楓等名貴苗木。目前何榮輝種植的綠化苗木已擴展到50畝,還帶動周邊10多農戶種植花卉果樹200多畝。

「百日會戰」以來,武平拆轉並舉,給予多種優惠措施,引導生豬養殖戶轉產轉業,發展金線蓮、鐵皮石斛等特色種養業產業,以及養殖象洞雞、肉鴿等特色低汙染品種。同時,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吸收退養戶入股加盟。縣農業、林業等部門積極開展轉產轉業服務工作,把象洞雞、福建白兔、水產、養蜂等特色養殖,以及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種植作為生豬養殖戶轉產發展產業,擬訂轉產轉業扶持政策。通過宣傳引導、技術指導、典型帶動和資金扶持等措施,該縣去年讓80%以上生豬養豬戶成功實現轉產轉業。

綜合整治:「無豬帶」建起美麗家園

「水流域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有投入,又要有制度。」武平縣「百日會戰」負責人坦言,拆是基礎,轉是關鍵,而治、清、管等配套措施,是後續重點,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達到長效治水的目的。

隨著綜合整治行動的推進,去年9月象洞溪沿線7個村實現「無豬村」,其後武平縣圍繞著「治汙水、美家園、建機制」這條主線,繼續展開綜合整治。

汙染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武平治水「五字經」,其中第三個字便在於岸上的「治」。

去年12月,象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二期)項目順利通過省市評審。該項目每日轉運和處理垃圾總量超過15噸,整治範圍11個村,受益人口16805人。

象洞鎮7個「無豬村」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投入資金660多萬元。新崗村規劃建設了白水寨生態休閒度假區、何仙姑文化園等一批旅遊文化綜合體項目。如今這裡的農民休閒公園建設正全力推進。

武平縣還加強了對河流的清理——

去年7月,啟動實施象洞溪河道清淤工程,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去年10月,象洞溪生態溼地公園破土動工。該公園集景觀休閒、河道生態修復、納汙、蓄排水等功能為一體;

投資建設總庫容為135萬立方米的大礤水庫,建成後可有效解決象洞溪4000畝農及1萬人的用水問題,提高溪水自淨能力。象洞還建成了1000噸級的集中式地埋式汙水處理站,處理後排出的水可達到1級A的排放最高標準;

建立健全生豬養殖復養巡查與打擊機制,嚴格管護零反彈……

「以前走近溪流都得捂著鼻子,現在水清了,還能看到魚了。」象洞村民很高興,一江綠水漸喚回。

相關焦點

  • 福建武平生態治水象洞「蝶變」
    近年來,武平縣和象洞鎮政府持續開展生豬養殖業汙染的綜合整治工作,通過以「拆、轉、治、清、管」多措並舉,讓困擾閩粵兩省多年的重大水環境汙染問題得以解決,為各地生態治水提供切實可行的成功經驗。  百日攻堅,「喚」回一汪清水  青山環抱,綠水潺潺。
  • 閩西治水的「武平經驗」:「五字經」讓閩粵邊界溪流恢復清澈
    原本因為發展生豬養殖而變得汙水橫流的象洞溪流域如今已經換了一副面貌:清澈見底的溪水,在水底歡快嬉戲的魚兒,那條美麗清澈象洞溪又回到了村民們的身邊。發生這個巨大變化的原由,源自武平縣所採取的生態治水「五字經」:「拆、轉、治、清、管」。「拆」「轉」並舉:一業關停百業興上世紀90年代,象洞鎮在武平縣率先發展生豬養殖。
  • 武平:30年來最好水質從哪裡來
    2016年以來,武平「拆、轉、治、清、管」多措並舉,拆除全鎮豬舍,幫助生豬退養戶轉產轉業,從根源上解決長期困擾閩粵兩省的重大水環境汙染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鞏固治水成果,連續三年保持小流域Ⅲ類以上水質。源頭治理除病根象洞鎮南部與廣東蕉嶺縣接壤。
  • 武平縣象洞溪流域綜合整治「喚回」青山綠水
    這個變化來自於3個多月前在這裡打響的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  象洞鎮從1994年開始發展瘦肉型生豬養殖以來,由於養豬場常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汙水,造成全鎮水質和土壤都受到嚴重汙染。2008年,象洞溪流域生豬養殖業汙染整治問題成了被國家環保部掛牌督辦的典型。
  • 武平:鄉村有特色 振興路更寬
    東南網10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通訊員 鍾玲芳)近年來,武平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破解農村人居環境髒亂差的難題,取得明顯成效,生態宜居的農村環境逐漸回歸。與此同時,借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契機,當地積極探索結合特色產業發展、特色村容村貌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的多樣化特色道路。
  • 武平縣:跨區域聯手,共護流域生態
    2018年以來,當地突破單一地區生態保護格局,探索跨區域跨流域跨部門的生態保護區域協作機制,共建綠色生態屏障 跨區域聯手,共護流域生態 東南網7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通訊員 王發祥 謝洪春)日前,武平縣檢察院與廣東省蕉嶺縣通過信息溝通,提前介入,引導兩地公安機關偵查取證,聯手偵破一起濫伐林木案,2名犯罪嫌疑人被審查起訴
  • 武平光彩村: 守護青山綠水 紅色山村展新顏
    2019年08月19日 16:39:03 來源:武平文明網   群山相擁,碧水迴環。在綠意盎然處,一個小山村嵌於太源山下,像一朵凌風傲雪的梅花,彰顯著這個山村的柔美。這裡就是位於武平縣象洞鎮的革命基點村——光彩村。
  • 「五水共治」:南湖區治水翻開岸綠、水清、魚歡新篇章
    即日起由浙江日報、浙江在線、浙江新聞App、浙江手機報組成的新聞報導組將前往各地回訪三年治水承諾,匯集各地治水經驗,尋找因「五水共治」而發生美麗蝶變的浙江樣板。  南湖區有著39.6平方公裡的水域,1595公裡的河道,近年來,南湖區根據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以治水拆違為載體,下大力整治遍地開花的生豬養殖業。
  • 龍巖武平縣象洞溪「百日會戰」行動圓滿收官
    昨日,武平縣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行動第三片區東寨組組長戴耀超,看著煥然一新的東寨村高興地對筆者說。­  為徹底解決象洞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問題,4月中旬武平縣從全縣抽調了260名幹部,打響了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在引導群眾拆除豬舍的同時,積極組織養豬戶轉產轉業,大力開展汙水治理,建設美麗鄉村。
  •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以堅如磐石的決心毅力,跨過汙染防治這道關口農工黨山東省委主委、濟南市政協副主席段青英委員告訴記者,「由於大氣汙染數據逐漸呈現出複雜的時間和空間關係,且數據量非常大,亟須建立統一的大氣汙染防治大數據中心,運用大數據來進行分析。」她建議,拓展完善現有設施資源,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省、市、縣三級大氣汙染防治大數據平臺,採取科技手段查找問題,重拳出擊開展專項整治。
  • 武平至中堡、武東、象洞、永平、桃溪客運公交發車時刻表、票價來了!
    2019年12月21日7時38分,武平至古田動車站接駁專線暨武平縣中堡、武東、象洞、永平、桃溪等5個鄉鎮農客公交化改造運營開通儀式在龍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平分公司舉行。
  • 林武:堅決打贏飲馬河汙染專項整治攻堅戰
    原標題:堅決打贏飲馬河汙染專項整治攻堅戰   5月18日,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管水治水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河長制工作部署,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武到飲馬河流域雙陽段進行踏查調研,進一步了解飲馬河流域的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情況,並召開飲馬河2018年省級河長工作會議,對飲馬河流域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進行再調度
  • 武平象洞鎮東寨村養殖戶轉型轉產
    17日,林女士帶上一群朋友,專程從武平縣城前往象洞鎮東寨村練添蓮的大棚水果種植基地採摘葡萄。記者在基地看到,一串串顆粒飽滿、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了枝頭,盛夏高溫採摘水果的遊客依然絡繹不絕。在此之前,該大棚基地的負責人練添蓮是當地的養豬大戶。練添蓮回想起當時的養殖場景,還歷歷在目:豬場周圍經常臭氣燻天,豬糞尿橫流,蚊蟲到處飛。
  • 「鄉村振興百日衝刺進行時」雁石鎮:堅決打擊生豬養殖業汙染 依法...
    為持續推進生豬養殖汙染整治工作,堅決打擊生豬復養反彈現象,12月4日,雁石鎮組織相關領導、幹部、環保站、執法隊等依法拆除復建、復養生豬養殖場。行動中,各職能部門協同配合,共同推進。<<<下一步,雁石鎮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宣傳、跟蹤、整治力度;對個別抱著僥倖或觀望心態的生豬養殖戶,堅決依法進行拆除;對已關閉拆除的養殖場(戶)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管,防止「復養」反彈。
  • 構建中央廚房 打造「武平味道」武平縣專題評審象洞雞區域公用品牌...
    繼武平百香果之後,武平傾力打造武平象洞雞區域公用品牌,進一步發揮廈門金磚會晤專供產品武平象洞雞的品牌效應。12月17日下午,縣委書記陳廈生主持召開武平縣象洞雞區域公用品牌系統建設與營銷規劃整體方案評審專題會議。縣領導饒輝、鍾發貴、安瑞英、劉德龍參加評審會。  象洞雞是武平縣「一雞一果」特色優質農產品之一,目前存欄約300萬羽,年出欄約500萬羽,年產值5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