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各位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遇到自家的孩子會這麼說:
"媽媽,我長大之後要娶你""媽媽是我的,不是你的老婆,我長大之後要娶媽媽當老婆""爸爸,你好帥啊,我以後要嫁給你"又或者你的孩子會專門的在你面前對著你的另一半喊"老公"或者"老婆"
相信作為家長或多或少都聽到過孩子這樣的話語,甚至在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孩子是在開玩笑的,沒什麼,所以在事後也是置之不理,覺得只是孩子愛玩罷了。
但是,在這裡,我要告訴各位家長的是,當我們的孩子出現說出這樣的話語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患有了"俄狄浦斯情結"需要引起我們父母的重視。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我們又應該如何緩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呢?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情結來源於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中"戀母和弒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刺瞎了雙眼,流放了自己。心理學用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而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
簡單的來說就是男孩子戀母仇父;女孩子戀父仇母。
因此俄狄浦斯情結有被稱之為是戀母情節,是精神分析學上的專業術語。
據心理學家分析,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戀母情結在孩子3-6歲期間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而且只有當我們的母親覺得生活幸福快樂,我們戀母情節的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有存在感,人生有價值;但當我們的母親在這一時間都是鬱鬱寡歡,夫妻不和睦,孩子在這期間可能會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
既然了解了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我們就肯定想知道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有俄狄浦斯情結?我們又應該怎麼做,才能化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呢?
為什麼孩子會產生俄狄浦斯情結?
孩子會產生俄狄浦斯情結,其實是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發展的一個階段。
孩子的性感覺發展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孩子會產生俄狄浦斯情結是因為孩子的性發展初期,他認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
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選擇,一方面是由於自身的"性本能",同時也是由於雙親的刺激加強了這種傾向,也即是由於母親偏愛兒子和父親偏愛女兒促成的。
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對他的母親發生了一種特殊的柔情,視母親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親看成是爭得此所有物的敵人,並想取代父親在父母關係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為母親幹擾了自己對父親的柔情,侵佔了她應佔的地位。"
所以,孩子會產生俄狄浦斯情結,就是因為孩子初期的性感覺發育,而身邊的異性就是我們的雙親。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戀母情結。
關係的分化在孩子3-6歲這個期間,孩子才開始慢慢的發現,原本自己的心理或者說精神層面上只有自己和母親兩個人,但當某一天突然發現,母親除了自己還有其他與其關係密切的另一個男人。
這時候,孩子的精神層面便進行了分化,從我與母親這個二元關係,變成了我,父親,母親這樣的三角關係。在這個階段也會衝擊著孩子,因為在此之前,母親是自己的所有物,要把她與其他人共享,是孩子很難做得到了。
所以就會導致我們的孩子向我們的父親示威,向母親承諾"媽媽,我長大之後要娶你;""你不許欺負我老婆,她是我的!"
所以,在孩子的精神層面上,對於關係的分化,所以才會導致我們的孩子產生了俄狄浦斯情結。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要怎麼做,才能化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呢?
如何化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
孩子患有俄狄浦斯情結,其實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共同發展所導致的,是孩子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的標誌,我們作為父母也不要太過於擔心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只要我們把握好下面的幾個妙招,就能化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要化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就需要我們的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我們的孩子面前要樹立好的榜樣。夫妻雙方的關係要和諧,要給孩子樹立一種,爸爸很厲害,是無所不能的,給孩子的的心理一種覺得"雖然我不服爸爸照顧媽媽,但是爸爸很厲害,媽媽交給爸爸我也很放心"這樣的感覺。
父母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還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在面對我們的時候,逐漸的尊重我們,甚至是開始認同我們的,覺得我們是可以的,是可以讓我們的母親快樂的人。
所以,要化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就需要我們的父母在日常中,給我們的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讓我們的孩子逐漸的尊重我們,認同我們。
把孩子關係放在第二位很多的母親在生完孩子之後,都會覺得自己以後的生活就是圍著孩子在轉,什麼都是依靠孩子,過多的關注孩子,給孩子注入太多的愛,這會更加導致我們的孩子發生俄狄浦斯情結;所以我們的母親要注意自己的愛的給予,要注意在心理有這樣的衡量,孩子關係永遠要排在夫妻關係最後,要明白,陪伴你一生的是我們的丈夫,不是我們的孩子。
當我們的孩子能夠放手的時候,我們的母親一定要及時放手,夫妻兩過著自己的二人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好的。
所以,要化解我們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就要我們的母親懂得放手,懂得孩子關係永遠排在夫妻關係後面。
培養孩子親近社會要化解我們的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就要從小培養我們的孩子親近社會,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有的名詞,稱之為"親社會行為",指的就是"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經常會表現出類似這樣的行為,比如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稱為親社會行為。"
培養我們的孩子的親社會行為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把注意力關注在社會上,培養我們孩子的健康的身心,讓我們的孩子更多的關注外界,而不是我們的母親自身,從而避免我們的孩子產生俄狄浦斯情結。
所以,培養我們的孩子親近社會,也是化解甚至是避免我們的孩子出現俄狄浦斯情結的重要方法。
孩子出現俄狄浦斯情結,重要的是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儘量在事情發生的初期就把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